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12311999012

    大興安嶺嘎仙洞石室,是古代鮮卑族的發源地 噶仙洞為中國北魏拓跋鮮卑先祖所居石室。在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10公里、嫩江支流甘河的北岸。1980年在洞內發現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443)祝文刻辭 位於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北約10公里、大興安嶺北段頂峰東端。其地峰巒層疊,樹木參天,松樺蔽日。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約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長90多米,東西寬27米許,高20餘米,相傳為仙人洞府。洞內西壁距洞口15米處,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摩崖銘刻。 據《魏書》載,烏洛侯國世祖太平真君四年來朝,"稱其國西北有國家先帝舊墟,石室南北九十步,東西四十步,高七十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中書侍郎李敞去祭祀,並"刊祝文於室之壁而還"。現存銘刻的文字共201字,與史籍記載的祝文基本相符,證實為北魏王朝承認的拓跋鮮卑發祥地。洞內堆積有較豐富的文化層,對於研究拓跋鮮卑的早期歷史,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洞西側距洞口約 15米處的石壁上刊刻 "祝文",共 19行,201字,字型大小不一,書體介於楷隸之間,書法古拙,筆勢蒼勁。內容為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燾於太平真君四年 (443)派遣中書侍郎李敞來此發祥之地致祭時所刻祝辭,與《魏書》記載基本相符。石室的刻辭是有確切紀年並見於文獻記載的重要古代少數民族遺蹟。在距地表0.8米深的黑色粘沙土層中,出土很多手製夾砂灰褐陶片,還有石嘎仙洞遺址鏃、骨鏃等,與完工、扎賚諾爾等地鮮卑遺存中出土物特徵相似。在地表以下 1.3米的黃色粘沙土層中,出土有打製的石器,表明這裡可能存在著更早的文化遺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幫父母做家務的作文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