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學之新

    先說說文學批評的態度,當然是要公平公正。不能因為這個作者是自己的熟人朋友,或者別人請吃飯送禮物了就說盡好話。也不能不喜歡那個作者本人,就大肆貶低對方的作品。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會不會因為商業性而抬高某些作品?最近大熱的《流浪地球》小說可以說是一部文學和科幻達到了某種平衡的作品,但它的電影劇本改成了什麼樣?劉慈欣本人意識不到這一點嗎?那他為什麼並沒有從小說或文學或劇本的角度對此提出批評?

    再者就是文學批評的一個準則問題,我認為這也是最重要的。特別是當今這個自媒體井噴式爆發的時代,各種低水平的小編也走上了所謂文學批評的道路,可謂是泥沙俱下。他們評論的準則就是,如何能吸引人如何能製造爆文。同樣,在學術界也存在一種譁眾取寵的態度。今天抨擊魯迅,明天抨擊《紅樓夢》,鬧得滿城風雨。但我想請問一下那些人,你們評論的時候有準則嗎。你們的內心有底線嗎?

    個人認為,經典性是文學批評最重要的準則。艾略特曾經在《什麼是經典作品》中說過:經典作品只可能出現在文明成熟的時候;語言及文學成熟的時候;它一定是成熟心智的產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認為經典性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是“成熟”。這番話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依然很有指導意義,看到一部文學作品,得從整體上來看它是否成熟,也就是文學性上成熟嗎,思想性上成熟嗎?另外博爾赫斯也對經典性有這樣的描述:經典是一個民族或幾個民族長期以來決定閱讀的書籍。這給了我們另一個標準,我們批評當下創作出的文學作品時,不能單單考慮它對當下的影響。可能有些作品因為時代因素會在當下引起大的轟動,但是百年後呢?文學批評者應該要從文學史的視野上去衡量一部作品,不能受到太多的現實幹擾。

    最後想把費爾南多·佩索阿的一句話送給各位文學愛好者:文學是藝術嫁給了思想,使現實純潔無暇的現實化。這句話裡面包含了許多文學創作的準則,請大家慢慢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撿到獼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