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程知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而且把握風控和業務平衡大多數是每一個具體業務中體現出來的,跟具體作業的人員是有關係的。既然跟人的關係很大,那就需要在人員上下功夫,招聘、培訓、激勵機制、管理水平提升。還要在工具上加大投入,因為工具可以提升效率、規避人的操作風險。說到底,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標準。

  • 2 # 瑞銀信pro

    新環境下的金融服務痛點

    首先,高收益資產獲取困難,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麼呢?我們很多來自於金融機構的人都瞭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的資金會集中在房地產,還有一些國企、央企,這也是各家金融機構長期以來拓展的方向。

    但是現在會存在一些什麼問題呢?房地產可能會面臨比較平緩的增長,這種以租代售模式的發展,可能會引起融資方式的變化,它本身經營的邊際效益也在下降、利差下降,進而可能造成房地產領域對於高成本資金的接受度下降。對於政府融資平臺,隨著國家管控力度的加強以及對政府融資行為的進一步規範,政府融資平臺透過正式的發債等途徑,能解決很多問題,對於這種高成本資金的接納程度也會有所下降。再加上本來國企、央企數量有限,現在很多央企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大的資金供給方,不一定再是融資方。

    現在可能會存在高收益的領域是什麼呢?供應鏈金融,還有一些我們常說的普惠金融、中小企業融資等。

    第二就是低成本資金被分流。隨著餘額寶等新興融資渠道的興起,現在活期存款的佔比已經越來越少。隨著現在企業對高流動性、高收益的理財需求的增加,閒置資金也有了理財收益。而實體網點的成本過高,低成本資金逐漸被各種渠道分流。

    傳統風控手段乏力,就是在原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金融機構的風險是建立在抵質押的基礎上,最好是有土地,有房產,有廠房,後面還要求擔保等。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融資的時候不願意提供擔保,包括上市公司、核心企業。這就需要風控手段發揮作用。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特別是對於企業來說,他對金融服務可能是又愛又恨。雖然其中有很多的不方便,但是他不得不用。無論是支付結算也好,還是資金的融通,他沒有辦法不用,離開它對企業的影響非常的大。

    所謂24小時響應,我最初從國開行到開鑫金服這家平臺的時候也不適應。因為在網際網路平臺,每一個投資人有什麼疑問,可以隨時在群裡問問題,我都會給他解答。這對於效率的要求是很高的。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以客戶為中心,很方便的透過“幾個點選”就可以投資、借款了。但其實背後是大量的計算工作,在一筆交易流程幾秒鐘完成的背後,生物識別、行為分析系統已經運行了無數次。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對於金融機構的挑戰,是真正能夠讓我們的服務物件享受金融服務的過程。

    數字經濟為金融行業帶來新機遇

    對於金融來說,數字技術帶來了很多的改變與衝擊。其中一項好處是帶來了更多的消費場景。除了在電商平臺上消費,只要有交易存在的場景,都可以啟用金融服務。因為金融可利用的大資料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並不僅僅侷限在電商交易場景資源上。

    最近我們也在嘗試利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投保資料。我們和華人保總公司、人保財險總公司一起設立了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小貸,利用他們在江蘇這方面的資料篩選客戶,進行風險控制。

    傳統金融機構要電話營銷,目前我們在客戶管理方面在做一些創新的嘗試。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批次化的營銷,當然這些要基於對客戶的精準分析。

    在風險控制上面,比如說我們的物聯網技術,可以把很多過去的流動性資產變成一個可以監控的、可以抵質押的資產。

    數字經濟催生多重管理變革

    數字技術又會給我們傳統的管理帶來很多挑戰。比如說人力資源,從傳統金融機構到新金融機構以後,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傳統金融機構的人才流動性相對比較低,以前我在開行當處長的時候,每年的招聘都是千里挑一。我們分行每年招十個人,報名的成千上萬,根本不用擔心人才問題。

    但是在新金融的環境下,人才的流動在增加,會極大的增加管理成本,所以,這就給怎麼樣選用、培留人才帶來很多挑戰。

    市場份額被蠶食,行業地位在動搖,特別是現在的BATJ,他們的金融業務體量已經相當大。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在得到和失去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這個對於金融領域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管理上的變革。

    數字技術讓人們更接近金融的本源

    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變革,我之前在中國互金協會召開的首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面也說過,我們不僅關注數字技術,更關注數字技術背後深入的內涵。金融實際上是一種認知,我們從表面上看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雲計算,包括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它給大家帶來了什麼觀念呢?去中心化,要開放、平等、效率等。其實它本身使大家對金融的認識更加接近本原了。

    之前有媒體採訪我的時候,我說感覺在現在的崗位,可能比原來的處長的位子會更加接近金融的本質,因為我們天天在考慮這些問題:金融到底要服務什麼?我們服務的物件是誰?我們給客戶創造一些什麼樣的價值?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創造這些價值?金融還是以前華爾街這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嗎?還是說應該更好的幫助客戶創造價值,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取相應的管理的收入?

    這種去中心也好,開放化也好,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技術,這些新技術共同指向的一點是什麼呢?是指向了更加的專業化,指向了虛擬組織。對於這種組織方式的變化,其實才是技術最後帶來的深入變革。

    基於優勢的開放共享

    我們從設立的開始,就一直堅持這種開放、共享的態度。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開放基於什麼呢?又提供一些什麼服務呢?主要就是品牌營銷上的服務,產品運營上的服務,還有合規風控上的服務以及IT系統上的服務。透過提供這些服務,我們和合作機構建立了非常穩定的合作關係。

  • 3 # 海納百鏈

    業務與風控之間如何平衡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根據企業情況和大環境,會有無數種對應方式。但是無論是風控還是業務,大家的目的都是把企業做好,那麼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雙方的互相理解與學習都會顯得尤其重要。就如任正非針對這一命題所說的:“金融合規的目標也是多產糧食,而不是影響或阻礙糧食的生產”,“你們要背上揹包,拿上鐵鍬,奔赴戰場,與業務部門一同在戰壕中解決問題”

    平衡的標準沒有答案,如果做到平衡,最重要的就是風控的人學點業務,而業務的人懂點風控。

    螞蟻金服

    2003年淘寶發展之初,還只是用公司的對公賬戶為客戶收款,但是對公賬戶的交易能力有限;這時淘寶就急需銀行的合作,開通支付介面。當時的銀行主要靠利息差,支付只是邊緣業務,在此之前,銀行沒有跟大型電商合作的經驗,國家法律在此也是一片空白。銀行作為風控最嚴格的金融機構,一般來說這種領域是不會接觸的,但當時的中國工商銀行西湖支行獨具遠見,決定了與淘寶的合作。這項合作為以後的“虛擬賬戶”體系奠定了基礎,也培養出世界級企業螞蟻金服。如果當年銀行的風控只看眼前風險而不看這項業務帶來的長遠效應,或許也不會有工商銀行“宇宙行”的名頭,更不會有支付寶的今天。

    展望

    當今正是國家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的契機。做資金方的要多看企業的產業結構,讀懂產業語言和賬形;而做產業的,尤其是做供應鏈公司的,則需要用科技的方法,增加把產業數字化資訊化的手段,比如上系統,將產業語言翻譯成銀行看得懂的金融語言,真正做到產融結合的供應鏈金融形態。

  • 4 # 程知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而且把握風控和業務平衡大多數是每一個具體業務中體現出來的,跟具體作業的人員是有關係的。既然跟人的關係很大,那就需要在人員上下功夫,招聘、培訓、激勵機制、管理水平提升。還要在工具上加大投入,因為工具可以提升效率、規避人的操作風險。說到底,並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標準。

  • 5 # 瑞銀信pro

    新環境下的金融服務痛點

    首先,高收益資產獲取困難,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麼呢?我們很多來自於金融機構的人都瞭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們的資金會集中在房地產,還有一些國企、央企,這也是各家金融機構長期以來拓展的方向。

    但是現在會存在一些什麼問題呢?房地產可能會面臨比較平緩的增長,這種以租代售模式的發展,可能會引起融資方式的變化,它本身經營的邊際效益也在下降、利差下降,進而可能造成房地產領域對於高成本資金的接受度下降。對於政府融資平臺,隨著國家管控力度的加強以及對政府融資行為的進一步規範,政府融資平臺透過正式的發債等途徑,能解決很多問題,對於這種高成本資金的接納程度也會有所下降。再加上本來國企、央企數量有限,現在很多央企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大的資金供給方,不一定再是融資方。

    現在可能會存在高收益的領域是什麼呢?供應鏈金融,還有一些我們常說的普惠金融、中小企業融資等。

    第二就是低成本資金被分流。隨著餘額寶等新興融資渠道的興起,現在活期存款的佔比已經越來越少。隨著現在企業對高流動性、高收益的理財需求的增加,閒置資金也有了理財收益。而實體網點的成本過高,低成本資金逐漸被各種渠道分流。

    傳統風控手段乏力,就是在原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金融機構的風險是建立在抵質押的基礎上,最好是有土地,有房產,有廠房,後面還要求擔保等。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融資的時候不願意提供擔保,包括上市公司、核心企業。這就需要風控手段發揮作用。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特別是對於企業來說,他對金融服務可能是又愛又恨。雖然其中有很多的不方便,但是他不得不用。無論是支付結算也好,還是資金的融通,他沒有辦法不用,離開它對企業的影響非常的大。

    所謂24小時響應,我最初從國開行到開鑫金服這家平臺的時候也不適應。因為在網際網路平臺,每一個投資人有什麼疑問,可以隨時在群裡問問題,我都會給他解答。這對於效率的要求是很高的。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以客戶為中心,很方便的透過“幾個點選”就可以投資、借款了。但其實背後是大量的計算工作,在一筆交易流程幾秒鐘完成的背後,生物識別、行為分析系統已經運行了無數次。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覺得對於金融機構的挑戰,是真正能夠讓我們的服務物件享受金融服務的過程。

    數字經濟為金融行業帶來新機遇

    對於金融來說,數字技術帶來了很多的改變與衝擊。其中一項好處是帶來了更多的消費場景。除了在電商平臺上消費,只要有交易存在的場景,都可以啟用金融服務。因為金融可利用的大資料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並不僅僅侷限在電商交易場景資源上。

    最近我們也在嘗試利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投保資料。我們和華人保總公司、人保財險總公司一起設立了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小貸,利用他們在江蘇這方面的資料篩選客戶,進行風險控制。

    傳統金融機構要電話營銷,目前我們在客戶管理方面在做一些創新的嘗試。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批次化的營銷,當然這些要基於對客戶的精準分析。

    在風險控制上面,比如說我們的物聯網技術,可以把很多過去的流動性資產變成一個可以監控的、可以抵質押的資產。

    數字經濟催生多重管理變革

    數字技術又會給我們傳統的管理帶來很多挑戰。比如說人力資源,從傳統金融機構到新金融機構以後,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傳統金融機構的人才流動性相對比較低,以前我在開行當處長的時候,每年的招聘都是千里挑一。我們分行每年招十個人,報名的成千上萬,根本不用擔心人才問題。

    但是在新金融的環境下,人才的流動在增加,會極大的增加管理成本,所以,這就給怎麼樣選用、培留人才帶來很多挑戰。

    市場份額被蠶食,行業地位在動搖,特別是現在的BATJ,他們的金融業務體量已經相當大。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在得到和失去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這個對於金融領域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管理上的變革。

    數字技術讓人們更接近金融的本源

    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變革,我之前在中國互金協會召開的首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面也說過,我們不僅關注數字技術,更關注數字技術背後深入的內涵。金融實際上是一種認知,我們從表面上看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雲計算,包括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它給大家帶來了什麼觀念呢?去中心化,要開放、平等、效率等。其實它本身使大家對金融的認識更加接近本原了。

    之前有媒體採訪我的時候,我說感覺在現在的崗位,可能比原來的處長的位子會更加接近金融的本質,因為我們天天在考慮這些問題:金融到底要服務什麼?我們服務的物件是誰?我們給客戶創造一些什麼樣的價值?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創造這些價值?金融還是以前華爾街這種高高在上的形象嗎?還是說應該更好的幫助客戶創造價值,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獲取相應的管理的收入?

    這種去中心也好,開放化也好,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技術,這些新技術共同指向的一點是什麼呢?是指向了更加的專業化,指向了虛擬組織。對於這種組織方式的變化,其實才是技術最後帶來的深入變革。

    基於優勢的開放共享

    我們從設立的開始,就一直堅持這種開放、共享的態度。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開放基於什麼呢?又提供一些什麼服務呢?主要就是品牌營銷上的服務,產品運營上的服務,還有合規風控上的服務以及IT系統上的服務。透過提供這些服務,我們和合作機構建立了非常穩定的合作關係。

  • 6 # 海納百鏈

    業務與風控之間如何平衡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根據企業情況和大環境,會有無數種對應方式。但是無論是風控還是業務,大家的目的都是把企業做好,那麼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雙方的互相理解與學習都會顯得尤其重要。就如任正非針對這一命題所說的:“金融合規的目標也是多產糧食,而不是影響或阻礙糧食的生產”,“你們要背上揹包,拿上鐵鍬,奔赴戰場,與業務部門一同在戰壕中解決問題”

    平衡的標準沒有答案,如果做到平衡,最重要的就是風控的人學點業務,而業務的人懂點風控。

    螞蟻金服

    2003年淘寶發展之初,還只是用公司的對公賬戶為客戶收款,但是對公賬戶的交易能力有限;這時淘寶就急需銀行的合作,開通支付介面。當時的銀行主要靠利息差,支付只是邊緣業務,在此之前,銀行沒有跟大型電商合作的經驗,國家法律在此也是一片空白。銀行作為風控最嚴格的金融機構,一般來說這種領域是不會接觸的,但當時的中國工商銀行西湖支行獨具遠見,決定了與淘寶的合作。這項合作為以後的“虛擬賬戶”體系奠定了基礎,也培養出世界級企業螞蟻金服。如果當年銀行的風控只看眼前風險而不看這項業務帶來的長遠效應,或許也不會有工商銀行“宇宙行”的名頭,更不會有支付寶的今天。

    展望

    當今正是國家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融資、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的契機。做資金方的要多看企業的產業結構,讀懂產業語言和賬形;而做產業的,尤其是做供應鏈公司的,則需要用科技的方法,增加把產業數字化資訊化的手段,比如上系統,將產業語言翻譯成銀行看得懂的金融語言,真正做到產融結合的供應鏈金融形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術起源於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