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白歷史說

    戰爭本身就是荒唐的,統治階層為達到自身的個人目的,不顧百姓,不理文化,而妄自發動的資源掠奪行為。

    雖然戰爭是不人道的,可是古往今來,戰爭卻時常發生。至於戰爭中的荒唐事,更是不勝列舉。

    荒謬戰事,引人捧腹,電視劇都沒這麼好笑。

    日本侵華戰爭中的故事。

    臺兒莊大捷之後,日軍瘋狂反撲,第五站區形勢不容樂觀。司令長官李宗仁率軍40萬,決定向外突圍,撤出敵軍包圍圈。

    丟盔棄甲,行色匆匆,疲憊不堪的40萬國軍,好不容易跳出包圍圈,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來到蘇魯皖邊境的一條公路。這時,他們突然發現,公路對面有一股數量不少的軍隊。

    已經連續作戰的國軍,選擇避其鋒芒,躲進附近山區,並做好戰鬥準備。可是等了好久,都未見日軍追來,眾人皆納悶。哨探回報,日軍不僅沒追,反而生火做飯,根本就沒有阻攔國軍的意思。

    日軍如此行徑,讓國軍大為困擾。可是形勢嚴峻,追兵馬上就到,危險叢生,國軍一咬牙,一跺腳,硬著頭皮,橫穿公路。在日軍眼皮子底下,穿越公路。可是裝備精良的日軍,就跟沒看到似的,任由國軍在防區穿梭,而不放一槍一炮。

    事後,日司令長官追究責任。這支日軍長官言,“我們是遵守紀律的部隊,沒有上級截擊的命令,不會輕易參與戰鬥”。這話懟的日司令官面色漲青,目瞪口呆。

    看到敵人,不放一槍,而是生火做飯。這樣的日軍與兇狠殘暴的日本兵確實迥異,在戰爭中,這種行為也堪稱荒謬。

    這隻軍隊就是日本有名的“窩囊廢”——大阪第四師團。從此,大阪的日本兵不會打仗的說法流傳開來。只要聽說對手是大阪第四師團,那中國軍隊必定士氣高漲,一往無前。而日本兵多曾抱怨。

    友鄰部隊向十一軍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師團參戰,本來能打贏的仗,因為敵軍士氣大振,也會打輸……”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搞笑荒謬的日本兵呢?一、懼戰

    大阪第四師團,又稱“商販師團”。是由大阪的一些小商販組建而成。由於這些商販世代行商,對天皇及統治階層的大名(大地主,類似於古代諸侯)沒有依附性,對“誓死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也不感冒。

    反而因為大名橫徵暴斂,苛捐雜稅,讓商販生活、事業很難進行。雙方是敵對狀態,經常鬥智鬥勇。

    所以這個商販師團,不愛聽命令,常常自己做主。一遇戰事,就紛紛裝病住院。聯隊長為制止這種情況,坐診醫務室,方才有些減緩。

    而軍隊又開始偷奸耍滑。奔赴前線時,4天的路程,他們走了8天。直到前方停戰,商販師團才有如神助,病號紛紛痊癒,行軍速度也一日千里。

    二、保命

    商販師團幾乎都是買賣人出身。善於保本求利。而戰爭中,最大的保本就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輕易不能死”的思想始終貫徹整個軍團。為了保命,就是要儘量不與對手交鋒。

    在1945年,日本天皇投降。日本各部隊垂頭喪氣,形如枯槁,只有大阪第四師團興高采烈,面色紅潤,物資豐富。

    而大阪第四師團中老兵,經常被抽調去補充其他部隊。在其他部隊,士兵告別就是“武運久長”,而大阪第四師團士兵告別則是“御身大切”。即是保住身體,輕易不能死的意思。

    所以大阪第四師團為了保命,避免打仗,自然什麼鬼主意都能想出來。

    結語

    軍人的素養,便是軍隊的靈魂。逢敵亮劍,才是軍人的天職。

    戰爭中的荒謬,多是軍人的素養不夠而造成的後果。戰爭本就是人禍,其禍不淺。

    而戰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人。只有經過嚴格的訓練與忠勇的大志,方才能所向披靡。

    而日本鬼子為了發動慘無人道的法西斯戰爭,什麼人都拉進軍隊,哪管的良莠。這樣的不道德戰爭,又加上窩囊廢計程車兵,豈有不敗之理。

  • 2 # 王松林

    一首歌能瓦解敵人的鬥志,最後,取得勝利。聽越來很荒唐是吧。但歷史上真有此事,四面楚歌聽說過嗎?它就是用歌聲擊敗敵人的。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項羽屯兵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被漢軍和眾侯的部隊重重包圍。夜間,項羽聽到漢軍軍營中傳來的都是楚國歌聲,乃大驚,以為自己的根據地楚國已被劉邦攻佔,不覺泣下,並喪失戰鬥意志,士卒亦無心戀戰,紛紛逃走。項羽率僅餘的八百人突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

    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麼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自己寫了一首詩,詩曰:“力量能搬動大山啊氣勢超壓當世,時勢對我木利啊駿馬不能賓士。駿馬不能賓士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樣安排你!”,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 3 # 史學達人

    抗日戰爭時期的萬家嶺大戰中,薛嶽帶領的中國軍隊,打的日本106師團不得不用飛機往戰場上投放軍官,就是一件看似荒謬,但是,事實上有很合理的一件事情。

    為什麼說這個事情十分的荒謬呢?

    原因就是戰場上正在激戰的雙方,是很少或者幾乎就沒有出現過,用飛機直接向戰場上補充兵力這個說法的,更何況是補充軍官了。

    但是,日軍卻這樣腦洞大開的做了。

    事實上他們從飛機上投放下來的軍官,基本上還沒有落下來,很大一部分就被擊斃了。還有一部分落下來的,也不可能落到日軍的戰場上。

    落到我軍戰場上的要麼俘虜,要麼擊斃。

    正是因為如此, 所以這件事看起來十分的荒謬。這哪裡是補充兵力呀,這明明就是直接來送死的呀。

    可是,日軍偏偏就這樣做了。

    那麼,日軍為何要這樣做呢?

    就是因為他們被薛嶽的軍隊給包圍了,而且日軍的傷亡十分的慘重,若是戰役在持續幾個小時,日軍106師團,就有被殲滅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日軍總部不得不下命令,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都要把106師團給救出來。

    要知道當時在戰場上作戰的日軍,基本上就剩下士兵了。我們都知道,打仗的話軍官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若是一支軍隊,沒有了軍官,他們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面對這種情況,日軍只好透過飛機來向戰場上投放幾百個軍官的方式採取自救。

    只有這樣,若是投放成功了,他們還有活下去的希望,若是失敗了,也算是他們盡力了。

    所以日軍這樣做,似乎又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我們都知道,最終薛嶽帶領的中國軍隊,幾乎全殲日軍106師團,取得了萬家嶺大戰勝利,史稱萬家嶺大捷。

    可以說這一次戰爭中,發生的日軍向戰場上投放軍官的行為,就是看起來十分荒謬,但是事實上很合理的一件事。

  • 4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德國之外,他所謂的盟友基本上都不太靠譜。尤其是其中的義大利,在二戰戰場上簡直是搞笑的,別說連那些強國,就是連弱國衣索比亞都打不過。

    很多人就想以德國的實力,幹嘛要找這麼一個垃圾的盟友,找一個強大的盟友,豈不是勝算更大。但事實上不是德國不想找強力的盟友,而是根本找不著。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可謂是任人宰割也賠了巨量的賠款,在當時,真正的強國都是圍繞在英國和美國身邊,德國想把他拉過來到自己這一陣營中,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義大利當時也算列強之一,已經可以算是德國能夠拉來的最強力的盟友之一了。當然德國還有另外一個比較強力的盟友日本,不過日本和德國之間的關係始終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雙方之間根本就不怎麼配合。德國曾經還想把中國拉入到他的陣營中去,只不過因為日本和中國交戰,最終德國不得不在中國和日本之間選一個的時候,比較弱的中國自然就被拋棄了。

    事實上二戰的時候德國雖然威風凜凜,但是他的境況並不好。別的不說,想找一些強大的盟友都很難,在一戰的時候也只不過找了奧匈帝國土耳其這些不怎麼靠譜的盟友,到了二戰之後依然是如此。所以盟友的不給力註定了德國只能夠單打獨鬥,在這種意義上,說德國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就註定了會失敗。不是德國不想找強大的盟友,而是那些強大的盟友,根本就不會投靠德國。

  • 5 # 度度狼gg

    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2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的野戰部隊一下子從九個縱隊減少到四個縱隊,總兵力驟減了10萬人左右。而這種減少既不是部隊調往其它解放區、也不是發生了戰鬥損失,居然是晉察冀軍區主動進行的軍隊復員所致,是不是感覺有些匪夷所思?

    (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

    與此同時,蔣軍卻在積極向四處運兵備戰,有記者告訴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將軍,說在北平、天津等大城市都看見蔣軍正在招兵買馬以擴編部隊。如此,八路軍實施的裁減軍隊員額、安排官兵復員等做法,其行動之迅速和規模之龐大,讓那一刻的歷史顯得有些荒誕,在今天看來甚至有些荒謬。

    實際上,這個現象的出現是有深刻歷史原因的,在重慶談判的《雙十協定》簽署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又派遣馬歇爾作為特使來華,監督和調解雙方的執行情況,一時間國內和平口號甚囂塵上。為此,延安方面對和平民主建國也表現出較大的誠意,同意並簽署了《關於軍隊整編之基本方案》。

    根據這一方案,八路軍、新四軍將被縮編為12軍36個師的規模,而當時的我軍主力部隊已經發展到120萬人以上,因此延安給各解放區下達了縮編復員指標:在三個月內至少將部隊數量減少三分之一,第一階段復員人數將達到24萬人。當然這個命令也在幹部戰士間引發了思想混亂,他們無法在未來究竟“戰與和”之間做出準確的政治判斷。

    在之前的1945年10月,經過整編的晉察冀軍區部隊已經擁有野戰軍219000餘人,地方武裝104000人(民兵不計在內),合計正規軍總兵力約為323000餘人。因此,按照延安關於部隊規模縮編三分之一的命令,復員10萬人的數字又是合理的,這也是特殊時期的一次特殊行動,儘管許多幹部戰士對此大為不解。

    (馬歇爾來華)

    內心充滿矛盾且不太理解的還包括聶榮臻司令員,面對表示置疑的部下他這樣解釋到:“我也有矛盾,一面擔心內戰又起,一面又看見中央的決心很大,蔣軍不能打下去,美國也不支援他打下去,那就按中央的決心辦吧”。而事實證明,晉察冀軍區的裁軍復員工作,極大影響了後來與孫連仲(第十一戰區)和傅作義(第十二戰區)等敵軍的作戰行動,造成兵力嚴重不足。

    另外一邊的蔣軍雖然也公佈執行了“復員計劃”,然而卻是採取了掩人耳目的“稱謂縮小,人馬照舊”之辦法,將抗戰時期的集團軍名義上縮編為整編軍(或綏靖區)、步兵軍名義上縮編為整編師、步兵師名義上縮編為整編旅,其實是換湯不換藥,除了藉機裁撤了一些雜牌軍外,其嫡系部隊編制兵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更加充實了。

    (聶榮臻、肖克與馬歇爾)

    比如我們熟知的第74軍1946年夏季縮編為“整編第74師”後,部隊人數不降反升,從30000餘人達到了32000餘人的規模,如果有時間完成三個整編旅九個步兵團的調整,其總兵力將達到38000人以上,完全超過晉察冀野戰軍一個野戰縱隊的人數。雖然該師還沒有完成擴編即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消滅,但是蔣軍“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已經昭然若揭。

    更有甚者,遵照蔣某人“機密甲9269號手令”的要求,蔣軍各嫡系部隊在整編過程中都直接要求增加兵員,例如第3軍擴充了9036人、第16軍擴充6958人、第30軍擴充6875人、第92軍擴充7305人、第94軍擴充6922人。

    (主持整編的陳誠)

    同時假意宣佈對55000名軍官和150萬名士兵實行“集團轉業”,而實際上是把這些裁汰官兵全部改編為仍然具有作戰能力的“兵工建設總隊”,即便如此,到中原解放區被圍攻之時,蔣軍仍然有30個軍的龐大部分連虛假的整編都沒有進行。

    隨後爆發的戰爭事實證明,我軍此番充滿誠意的的大規模復員,嚴重影響了戰爭初期的作戰能力,晉察冀軍區在大同戰役、集寧戰役和張家口戰役中,都出現了兵力不敷分配的情況,一度造成戰場被動。而圍繞裁軍、整編過程中發生的這一系列事件,也充分暴露了南京政府“假和平、真備戰”的虛偽嘴臉,使其進一步喪失了公信和民心,儘管初始兵力佔據絕對優勢,仍然在三年時間裡被徹底擊敗。

  • 6 # 蕭武

    以前一次寫淮海戰役講到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彌和孫元良三個兵團經蕭縣,永城,渦陽,蒙城到阜陽一線南逃時,被解放軍在蕭縣到永城的大道上追上幷包圍。有人看到這裡,馬上表示我是胡扯,蕭縣在徐州西面,既然是南逃蚌埠,為什麼會往西面走,這不是荒唐嗎?

    其實一點都不荒唐,因為事實就是如此,蕭縣在徐州以西沒錯,但從徐州出發,經永城到渦陽,蒙城,然後到阜陽,再從阜陽轉到蚌埠,這就是杜聿明當時設計好的逃跑路線,而且按照原計劃,是要在五天之內從徐州趕到阜陽,所以部隊只攜帶五天油料個糧彈物資,到阜陽之前不補給,到阜陽後再統一補給。

    蚌埠在徐州南邊,這也是事實,而且有鐵路相通,這也沒有問題。如果要最快速度從徐州撤退到蚌埠,走鐵路當然是最方便的,而且這段鐵路並不長,是最便捷的。杜聿明當然也知道這一點,那麼他設計的逃跑路線為什麼不走鐵路,卻要繞遠路去向西走一段,然後向南折,到阜陽後再折而向東,到蚌埠呢?

    這當然是因為徐州到蚌埠的鐵路當時已經被解放軍切斷了,而且徐州南邊有華野的強大阻援部隊,杜聿明衝不過去,如果能衝過去,不僅可以最短時間內到達蚌埠,而且還可以順手解了黃維之圍。到問題就是,解放軍中野部隊已經攻佔了宿縣,切斷了鐵路,並且有強大阻援部隊一直在徐州以南與杜聿明集團的部隊對戰,以防止他解救黃維兵團。

    杜聿明再做徐蚌會戰計劃的時候,難道不知道宿縣的重要性嗎,為什麼沒有派部隊固守宿縣,保持鐵路暢通呢?網友夢想到的,杜聿明當時當然也考慮到了,而且也確實派了部隊負責保障鐵路交通,因為預定的會戰是以徐州為前線,以蚌埠為後方的,保持兩地之間的交通暢通和安全當然是毫無疑問非常重要的,而且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剛從中原戰場調來的孫元良兵團。

    所以孫元良兵團一路風塵僕僕從鄭州趕到蚌埠,然後又奉命北上駐守宿縣,任務就是保證鐵路線的交通安全。但沒想到會戰還沒開始就出了狀況。首先是黃百韜兵團該內來得及撤退到徐州,就已經唄華野追上並且包圍在了碾莊,已經撤退到徐州的李彌和邱清泉兩個兵團只好又去救援黃百韜兵團。

    其次就是這時候張克俠何基灃突然起義了,導致徐州城防空虛。按照原定的計劃,應該是李彌和邱清泉兩個兵團東援黃百韜兵團,馮治安兵團駐守徐州,擔任城防。但是這時候張克俠和何基灃突然起義了,馮治安剩下的部隊劉峙也不敢信任了,趕緊南調蚌埠,馮治安回南京接受審查,徐州城防一下子空了。劉峙於是緊急命令孫元良兵團北上徐州,接替暫時由李彌兵團種抽調出來擔任城防的部隊,以便李彌兵團能夠全力東援。

    在孫元良兵團北上徐州時,解放軍的地方部隊就開始在宿縣以北地區攻擊孫元良兵團的部隊,但是孫元良兵團的部隊仍然按計劃北上徐州,宿縣則按照當時的命令,應該由南線的劉汝明派部隊接替宿縣的防禦。但是李延年在把這個命令傳達給劉汝明的時候,劉汝明表示,他也是剿總副司令,李延年也是,憑什麼要聽李延年的?所以中野部隊佔領宿縣的時候,宿縣沒有國軍部隊防守,非常順利。

    正是因為鐵路線被切斷了,宿縣被解放軍佔領了,所以之後國軍只能以更小的固鎮作為重要據點開防禦,宿縣好歹是縣城,固鎮只是和小鎮,各方面的情況當然都不一樣了。所以,黃維最終再決心突圍的時候,只能向固鎮方向突圍,而增援黃維兵團的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也在固鎮附近未能突破解放軍的阻擊。這樣,如果杜聿明集團直接南逃,劉無法透過宿縣了,只能選擇沒有敵情的向西迂迴の路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美容師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