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以往對《論語》首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與其原文的本意相反,是“剃頭洗臀部,大錯一脊背"

    對以往《論語》開宗明義的第一篇第一章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錯誤解釋:“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提出質疑,這是中國文化覺醒、文化復興的一個表現,意義非常重大!以往對《論語》“的錯誤解釋不是小錯誤,而是“剃頭洗臀部,大錯一脊背"。把“說”的反意詞“悅”解釋為同意詞,這是文化人的幹古奇恥!

    《論語》開宗明義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正確解釋是:

    學習用主導意見指導人選擇時,而要練習成一個明白的習慣,只能提出一個明確的指導意見,不能像說白話一樣,說亦左亦右,模稜兩可的話,讓人接受!

    例如:講指導意見、答問題、報價格等,只能講一個意見、答案、準價,不能講模稜兩可的意見、答案,報三五元的兩可價。但人們不同意,可以商量。

    這也是孔子《論語》的本意。以往把《論語》開宗明義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解釋為反意,而且反其道而行之,講亦說亦悅的話,其它解釋能正確嗎?大多是“剃頭洗臀部,大錯一脊背"。

    理由:

    一、《論語》的“語"不是人與人交流“說話”,可以說模稜兩可的話,而是像太陽一樣指導人,只可以“曰"一個明白準確的意見。

    二、“而”字不是現代漢語中連詞那麼簡單的意思,而是用主導意見指導人選擇的意思。

    三、“說”與“悅”是反意詞。喜悅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表達言說的,是不可以與人“兌"換的。例如新婚的喜悅,能具體給人說明嗎?可以與人兌換體驗嗎!

    四、以往對《論語》這第一句話的解釋,明顯違揹人們正常的心理反應,也不符合孔子《論語》原文的本意。

    所以說,以往對《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釋與其原文的本意相反,是“剃頭洗臀部,大錯一脊背",大錯特錯。

    原始龍型造字規則詳見拙著《解密紅樓夢真味道》(含《道德經》譯文) 、《破譯<論語>背後的龍學密碼》中的“說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跪的跪字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