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換個名字繼續懟

    中原是一個文化區域的泛稱,最早出現在《詩經》,“漆沮之從,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描繪的是西周王幾所在的關中平原。這一時期還沒有“四關”所以沒有“關中”一稱。後來隨著西周滅亡,周平王遷都雒邑,中原一詞涵蓋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包含陝西、山西、河南、河北以及山東中東部。

    遷都雒邑的東周,天子架空,諸侯紛爭,各諸侯國都不斷挑戰王權,都想控制東周王都雒邑的伊雒平原。所以出現“問鼎中原”一詞。

    後來秦漢統一全國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大一統王朝。將中國南方納入版圖,政治經濟中心在北方,也稱中原王朝,這一時期的中原指整個北方傳統統治區域,這時又是以國都所在的關中地區為核心區域。

    秦末,天下大亂,先入關中者為王,《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逐鹿中原一詞就是這麼來的。

    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挾持漢獻帝令諸侯,棄東漢國都洛陽而逃到舊都長安,曹操等勢力也想挾天子以令諸侯,於是逐鹿中原正式開始。這裡逐鹿的鹿就是代表皇權象徵的漢獻帝。這時的中原就是長安洛陽之間。

    董卓死後,曹操挾持漢獻帝回到洛陽,自此“逐鹿中原”變成袁紹與曹操在洛陽地區的角逐。其後的三國兩晉南北朝四百年的亂世角逐也主要發生在以河南為核心的地區。

    到了隋唐太平盛世時期,中原又指以京師長安為核心,包括東都洛陽在內的傳統北方統治區域。

    唐朝中期安史之亂時期,唐帝逃出長安,很多詩人寫詩渴望唐軍收復中原。到了唐熹宗時,黃巢起義,從山東一路破關奪地,唐熹宗聞訊大驚,此時黃巢路過陝西東部前朝帝陵時,寫詩“輾轉中原逐驚鹿,西進長安過齊都”,這裡驚鹿又是指代表唐朝最高權利的受驚的唐熹宗,此時唐熹宗就在京師長安。

    到了後來宋朝,國都經濟中心都在河南,此時的河南就是中原核心區域,靖康之難後,宋朝偏安江南,漢人希望收復中原,於是文人寫詩中大量出現“收復中原”的願望。這中原包括整個北方漢人傳統文化區域,我想作為漢人此時不可能只希望收復的中原只是河南吧?山西、陝西,山東,河北肯定也是在內的。

    記得金庸先生的小說中中原武林,包括五嶽劍派,華山派、終南山的全真派王重陽叫中神通,這些陝西的門派,都是中原武林的名門。

    歷史上中原從未有過廣義狹義之分。

    河洛文明:中國有南北兩條洛河,一條洛河,全流域都在陝西。一條叫雒河,源出陝西流入河南。而洛陽古城雒陽、雒邑,因為雒河流經雒陽。而《史記》等古籍中,記載河洛文明,而不是河雒文明。於是雒陽又改成洛陽。古籍中關於雒河和洛河兩條河區分非常明確,從未混淆。

  • 2 # 跪射俑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充套件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

  • 3 # 知道點皮毛

    我認為古指的中原,廣義地泛指東周王天下時代的幾內地及周邊姬姓諸侯的封地,因此包括了現在的河南全部、關中地區、雁門關以南、山海關以南、魯西南、皖北、蘇北、鄂北。

    俠義地說,中原指得現在的河南省。

    三國後,中華漢民族區域的農耕文明主要組成部分從權重最大的中原地區開始不再只限於華北區域了,逐漸分流出了“巴蜀地區”、“江南地區”。即便現在看來,當前中國的主要經濟體就集中在這三個區域:中原地區、巴蜀地區、江南地區。

  • 4 # 夢夢啊夢啊

    是哪裡都好,都可以,哪怕中原是非洲都行,只要不是陝噴,就好,哈哈,陝噴最近幾年一直搶中原,一直碰瓷中原,哈哈,只要不是陝噴,哪裡都行

  • 5 # 陸棄

    狹義上來講,古代所謂中原就是指今河南省;廣義上來說,古代所說中原是指黃河中下游一帶,包括河南省以及周邊的部分地區(今江蘇安徽北部、河北山西南部、山東西部的部分地區 )。

    自古以來,便有逐鹿中原一說,那麼中原到底指的是什麼?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最早見記錄於《詩經》: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而有關於古代中原範圍的記載其實也早有定論,在1936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辭海》就解釋過"中原"一詞:"古稱河南及其附近之地為中原,至東晉南宋亦有統指黃河下游為中原者。"

  • 6 # 中原灣

    廣義的中原,泛指以華北平原為基礎,以中州(豫州乃九州之中)為核心的黃河中下游與江淮平原,周秦漢後廣延至關中平原。而狹義的中原就是指中州河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愛得人突然變得對你很忙,這樣的男人是渣男還是冷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