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大美女的

    截竿進城

    【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笑林》

    【註釋】

    1、者:的人。

    2、執: 拿。

    3、初: 起初。

    4、俄: 一會兒。

    5、老父: 對老年人的尊稱。

    6、以: 用。

    7、遂: 於是就。

    8、但:只,僅。

    9、《笑林》:古笑話集。三國魏邯鄲淳撰。3卷。所記都是俳諧的故事,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笑話專書。原書已佚,今存20餘則。魯迅《古小說鉤沉》輯本較完備。邯鄲淳,字子叔,穎川(今河南禹縣)人。邯鄲淳博學多才,擅長書法,他所編《笑林》共3卷,都是一些嘲諷愚庸的笑語故事,其中一些具有較強的社會意義。此書已亡佚,現僅存29則。後世的一些笑話書,都受《笑林》一書的影響。

    【翻譯】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不久,有個老人來到這裡說:“我並不是聖賢之輩,只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華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話將長竿子截斷了。

    【含義】

    “執長竿入城門者”是蠢人,做事不會思考,死板得循規蹈矩,不知變通。“老父”還不如蠢人,自作聰明,亂指揮,弄巧成拙,但樂於助人。如果說賣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話,那麼,那個喜歡擺老資格、教訓人的白鬍子老頭兒更加蠢笨。有些“老資格”總是喜歡按老經驗、老規矩辦事,他們不善於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考慮極簡單的、甚至是一般常識範圍內的問題,結果,出了很多餿主意。

    這篇文章刻畫出“計無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執竿者的形象和“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的自以為是的老者形象。文章雖然短小,但語言精練簡潔,雋永傳神。《截竿入城》旨在告訴人們: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決不能盲從別人的意見。諷刺了自作聰明、亂指揮的人和不會思考只會循規蹈矩、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啟示】

    1、把三維歐式變換限制在二維,會導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無法解決,也是解決得不那麼完美。

    2、有些時候,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實分而治之是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把大問題化為小問題。

    3、或者是還可以換一種角度來看:給出這個點子的人不先問明情況就出了一個點子,萬一這個長竿是要用的,這個點子就害了這個拿杆子的人了。他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頭朝著城門再過去。

    4、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所以不能當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絕不能盲目地順從別人的意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豆杉什麼時候換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