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傳佛教中,有一門宗教技術“睡夢”(milam),旨在透過讓實踐者在夢中做瑜伽來揭示現實生活的虛幻性。這是人類大腦中最神秘的一種能力的儀式化版本——清醒夢境,即做夢者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正處於夢中。
保持清醒(對夢境有意識)與控制夢境(夢中的經歷具有控制力,可以召喚物體和人、獲得超能力、或到奇幻世界一遊)是不同的。但兩者密切相關,許多古老的精神傳統教導我們,夢可以隨著時間和訓練屈服於我們的意志。那我們該如何做到呢?
雖然人類社會關於清醒夢境的發現和研究已有很長的相關歷史,但直到1975年,研究人員才想出一種巧妙的方法來驗證這一現象。研究人員首先觀察到,入睡後眼睛的肌肉與身體其它部位不同,它們在睡眠時不會放鬆。受Celia Green的啟發,英國催眠治療師Keith Hearne推測,這應該是身體允許清醒夢者與外界交流。他安排一個經常做夢的受試者在實驗室裡睡了幾個晚上,並指示他在最後進入清醒夢的時候,用預先安排好的訊號引導眼睛從左移到右。志願者成功了,並且恰好與快速眼動睡眠期相對應。此後,許多研究都重複得到了這些發現。
然而提煉可靠的方法來誘導清醒夢境的過程不亞於一場鬥爭。儘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這個問題上大約有40項研究已經進行了深入的鑽研,但絕大多數都沒有成功——在大多數研究中,只有約3%至13%的受試者進入了清醒夢境的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研究都受到了樣本量小、試驗方法不可靠等的限制,所以接下來需要解決這些侷限性,並研究一些更有效的方法。
在來自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清醒夢境的記憶感應”(MILD)的方法效果最佳。這一方法最初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心理生理學家Stephen LaBerge提出。它包括以下步驟:
1.設定一個5小時的鬧鐘。
2.當鬧鐘響起的時候,努力記住醒來之前做的夢。如果不行,就回憶一下最近做過的夢。
3.用舒適的姿勢躺著,把燈關掉,重複一句話:“下次我做夢的時候,我會記得我在做夢。”在腦海裡默唸就好。你需要明白默唸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並集中於你想要記住的事情。
4.每當你重複第三步的句子時,想象自己回到了第二步的夢裡,並假設自己正在做夢。
5.重複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你睡著或者確定你想要記住的東西都記牢了。這應當是你入睡前的最後一件事。如果你發現自己反覆地想要記住你在做夢,這是一個很好的訊號,至少在你的頭腦中這個想法是堅定的。
來自澳洲各地的169個受試者都有一本夢境日誌,研究人員依靠這些資料來測試誘導法對受試者夢境“基線”傾向的影響。使用MILD方法的人中有超過半數在開始練習的那一週就至少有過一次清醒夢;受試者經歷清醒夢境的機率也從1/11增加到了1/6。這些發現非常令人興奮,是科學文獻中的最高成功率。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默唸的次數、或是在MILD上花費的總時間多少,都和成功沒有必然聯絡。相反,清醒夢境最關鍵的因素是能夠完成整個MILD,然後迅速回去睡覺。事實上,當人們能夠在完成MILD後五分鐘內入睡,它的效果幾乎是原來的兩倍。如果你想自己嘗試一下,你需要反覆做實驗,以便在鬧鐘響起的時候達到正確的清醒狀態——這能給你足夠時間讓你完成這些步驟,但也不能太清醒,否則就很難再進入睡眠狀態了。5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也很重要:我們的大部分夢境都是在醒來前的兩到三個小時內完成的,所以你必須把MILD與進入快速眼動睡眠之間的時間最小化。
這需要一些練習,但如果你幸運的話,第一個晚上你就能用MILD的方法經歷一回清醒夢境。如果你意識到了自己在做夢,那麼保持冷靜是很重要的,因為強烈的情緒會導致過早醒來。如果夢開始褪去或者變得不穩定,你可以試著在夢中用力揉搓雙手。這聽起來很奇怪,但這一策略的作用是加強大腦對夢境的感知,從而避免你意識到自己的睡眠狀態而醒來的可能性。
除了能夠享受夢境中隨意想象的世界帶來的快樂以外,清醒夢境在心理上還有一系列額外的好處。在實踐中,首先,它可以緩解你做噩夢的時的恐慌:只要知道你是在做夢,就會讓你在糟糕的夢境情節中得到安慰。你也可以用夢來處理創傷:直面困擾你的事情,與攻擊者和平相處,用飛翔逃離困境,甚至只需醒來。其它潛在的應用包括在夜間練習體育技能,或是利用夢境追求創造性的靈感。我們的夢境就會像世界本身一樣生動,也許還會讓你感到疑惑,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分界線。
在藏傳佛教中,有一門宗教技術“睡夢”(milam),旨在透過讓實踐者在夢中做瑜伽來揭示現實生活的虛幻性。這是人類大腦中最神秘的一種能力的儀式化版本——清醒夢境,即做夢者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正處於夢中。
保持清醒(對夢境有意識)與控制夢境(夢中的經歷具有控制力,可以召喚物體和人、獲得超能力、或到奇幻世界一遊)是不同的。但兩者密切相關,許多古老的精神傳統教導我們,夢可以隨著時間和訓練屈服於我們的意志。那我們該如何做到呢?
雖然人類社會關於清醒夢境的發現和研究已有很長的相關歷史,但直到1975年,研究人員才想出一種巧妙的方法來驗證這一現象。研究人員首先觀察到,入睡後眼睛的肌肉與身體其它部位不同,它們在睡眠時不會放鬆。受Celia Green的啟發,英國催眠治療師Keith Hearne推測,這應該是身體允許清醒夢者與外界交流。他安排一個經常做夢的受試者在實驗室裡睡了幾個晚上,並指示他在最後進入清醒夢的時候,用預先安排好的訊號引導眼睛從左移到右。志願者成功了,並且恰好與快速眼動睡眠期相對應。此後,許多研究都重複得到了這些發現。
然而提煉可靠的方法來誘導清醒夢境的過程不亞於一場鬥爭。儘管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這個問題上大約有40項研究已經進行了深入的鑽研,但絕大多數都沒有成功——在大多數研究中,只有約3%至13%的受試者進入了清醒夢境的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研究都受到了樣本量小、試驗方法不可靠等的限制,所以接下來需要解決這些侷限性,並研究一些更有效的方法。
在來自阿德萊德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名為“清醒夢境的記憶感應”(MILD)的方法效果最佳。這一方法最初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心理生理學家Stephen LaBerge提出。它包括以下步驟:
1.設定一個5小時的鬧鐘。
2.當鬧鐘響起的時候,努力記住醒來之前做的夢。如果不行,就回憶一下最近做過的夢。
3.用舒適的姿勢躺著,把燈關掉,重複一句話:“下次我做夢的時候,我會記得我在做夢。”在腦海裡默唸就好。你需要明白默唸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並集中於你想要記住的事情。
4.每當你重複第三步的句子時,想象自己回到了第二步的夢裡,並假設自己正在做夢。
5.重複第三步和第四步,直到你睡著或者確定你想要記住的東西都記牢了。這應當是你入睡前的最後一件事。如果你發現自己反覆地想要記住你在做夢,這是一個很好的訊號,至少在你的頭腦中這個想法是堅定的。
來自澳洲各地的169個受試者都有一本夢境日誌,研究人員依靠這些資料來測試誘導法對受試者夢境“基線”傾向的影響。使用MILD方法的人中有超過半數在開始練習的那一週就至少有過一次清醒夢;受試者經歷清醒夢境的機率也從1/11增加到了1/6。這些發現非常令人興奮,是科學文獻中的最高成功率。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默唸的次數、或是在MILD上花費的總時間多少,都和成功沒有必然聯絡。相反,清醒夢境最關鍵的因素是能夠完成整個MILD,然後迅速回去睡覺。事實上,當人們能夠在完成MILD後五分鐘內入睡,它的效果幾乎是原來的兩倍。如果你想自己嘗試一下,你需要反覆做實驗,以便在鬧鐘響起的時候達到正確的清醒狀態——這能給你足夠時間讓你完成這些步驟,但也不能太清醒,否則就很難再進入睡眠狀態了。5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也很重要:我們的大部分夢境都是在醒來前的兩到三個小時內完成的,所以你必須把MILD與進入快速眼動睡眠之間的時間最小化。
這需要一些練習,但如果你幸運的話,第一個晚上你就能用MILD的方法經歷一回清醒夢境。如果你意識到了自己在做夢,那麼保持冷靜是很重要的,因為強烈的情緒會導致過早醒來。如果夢開始褪去或者變得不穩定,你可以試著在夢中用力揉搓雙手。這聽起來很奇怪,但這一策略的作用是加強大腦對夢境的感知,從而避免你意識到自己的睡眠狀態而醒來的可能性。
除了能夠享受夢境中隨意想象的世界帶來的快樂以外,清醒夢境在心理上還有一系列額外的好處。在實踐中,首先,它可以緩解你做噩夢的時的恐慌:只要知道你是在做夢,就會讓你在糟糕的夢境情節中得到安慰。你也可以用夢來處理創傷:直面困擾你的事情,與攻擊者和平相處,用飛翔逃離困境,甚至只需醒來。其它潛在的應用包括在夜間練習體育技能,或是利用夢境追求創造性的靈感。我們的夢境就會像世界本身一樣生動,也許還會讓你感到疑惑,分不清夢境與現實的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