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務益講
-
2 # 康愉子
企業的競爭力通常從品牌知名度、市場份額、定價能力等角度來衡量。
如果透過利潤表分析,通常是分析盈利能力,透過銷售毛利率、銷售淨利率等指標來評價。
銷售毛利率是利潤表中銷售成本與銷售收入的比率,毛利率越高,說明產品售價與成本之間的安全區間越大,產品越賺錢。在市場存在競爭的前提下,毛利高,也說明公司對產品有定價的權利,在供應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有競爭優勢。這樣的公司,要麼是品牌有很好的知名度,比如蘋果手機,毛利率遠高於同行業,或者是產品有一定的技術壁壘,比如格力,一直強調專利,毛利率也比同行業要高。
毛利率是衡量產品競爭力很重要的指標,但單看利潤表並不夠。
首先,集團公司往往不是單一產品,反應到合併利潤表中的毛利率是多產品的平均毛利。
其次,利潤只是企業的一個指標,華為的財務管理,就一直強調,增長性、盈利性和流動性三者之間必須要有很好的平衡。單一個利潤的指標,還不足以全面評價企業的競爭力。
很多企業老闆或CEO習慣看利潤表,認為營業利潤或利潤總額代表企業的競爭力資料。官方的三大主表中的利潤表不能準確的說明企業的競爭力水平,一方面資料可能有水份,另一方面它屬於混合的綜合資料,無法直觀看到競爭力因素。如何更有效看競爭力呢?
首先,要假定產品或服務的定價處於一個市場合理水平,以企業的主打產品為例。
其次,要找出產品或服務形成的系列成本費用,然後把成本費用可變程度排列,固定的成本靠前,可變性的靠後,如房地產專案,最前的是土地成本,其次是建安成本,最後是管理成本和融資成本;再如製造業專案,最前的是廠租和裝置攤銷成本,其次是材料成本,再次是生產人工成本,最後才是固定管理成本和可變管理成本。
最後,按可實現的市場化產能進行測算,每項成本佔銷售額的比重。再按順序逐層累加,各專案成本比重之和小於100%,證明有利潤的潛力。若固定性成本比重越低,說明競爭力越強,反之,越差。
當各成本費用比重之和大於100%,再加上固定成本比重又大,沒有壓縮空間,幾乎沒有競爭力,現在的普通低端製造業就是這一型別。
企業在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核算時,也可以利用方法衡量實時競爭力,排除其他不當因素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