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69010068422

    傘的結構及特徵

    傘的構造大體是傘柄、傘骨、傘面三部分。 傘柄是傘的主心骨,支撐著整個傘,主要是用木頭、竹子、金屬等材料製成,傘骨是支撐整個傘面的,它能摺疊能撐開,便於攜帶;傘面是傘中最重要的部分,擔負著遮雨的責任,製作材料有塑膠布、油布、綢布以及經久耐用的尼龍布等。

    歷史:

    大師妻子發明的傘

    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晴天,它為人們遮Sunny;雨雪天,它為人們擋雨雪。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這麼熟悉的傘究竟是由誰發明的?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中國就出現了一位被後世尊為“工匠始祖”的土木建築工匠魯班,他心靈手巧,曾在野草葉子的形態啟發下發明瞭世界上第一把踞於。據說後來魯班又憑著修房造屋的經驗發明了事幹,供行人歇腳小患、遮陽擋雨,並能裝點一方風景。

    魯班是位巧匠,她的妻子云氏也非凡俗之輩。她看到丈夫長年在外勞作,他受日曬雨淋之苦,便暗自琢磨:能不能發明一種“活動的亭子”,讓丈夫帶著外出,一旦太陽暴曬或陰雨來臨,可以讓丈夫躲過去遮陽避雨?

    經過長時間的思索,雲氏終於有了主意:她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細條,中間用一根竹棍當柄,將那些細條聚合起來,再在細條上蒙上獸皮,使之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一個縮小了的可以隨身攜帶的活動的“亭子”——傘,就這樣誕生了。

    從此,魯班外出時,總要帶上這把凝結著他們夫妻感情的傘。

    後來,人們在雲氏傘的基礎上又不斷加以改進,把獸皮換成絲綢;到宋代又用油紙代替絲綢,製成了紙傘。

    起初,用傘的人並不多,老百姓們認為,老天爺降雨,就是讓人們接受雨的洗禮,打傘是對老天爺的不敬。但是由於雨傘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人們還是逐步地接受了它。

    國外的“傘”則有另一條發展軌跡。傘的英文名稱為umbrella,系源於拉丁語的“溫布拉”,意為蔭涼。因為在西方,最早的傘的主體就是一塊遮陽的板,板上蒙著一塊繃緊了的麻布,人們主要用它來遮陽。

    在古希臘,傘狀遮陽板是節日盛裝不可缺少的陪襯。奴隸主讓僕人在自己的身後高高地舉著遮陽板,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高貴。因為打傘的人必須站在主人身後,所以這種傘的柄不是安在傘的中央,而是安在傘的邊上。

    到了中世紀,傘變成了宗教權力的象徵(至今傘還是教皇的儀仗之一)。地位越高的人,傘越豪華。羅馬教皇用的傘精緻至極,傘面上裝飾著鮮紅和金黃的羽毛,傘把上刻著精美的天使雕像。

    約在公元1747年,一個到中國旅行的英華人看中了中國的傘,回國時便帶了一把華人制造的油紙傘,然後找人模仿它的構造,造出了一把形狀保香菇的絲市傘。從此,中國傘走向了世界,擋雨的傘開始在歐洲民間流傳。

    早期的雨傘傘面是用較重的浸油市做的,傘把和支撐傘面的輻條用的是獸骨、竹子一類的東西,用起來比較笨重,但它畢竟有效地擋住了雨,所以深受大眾的喜愛。

    1820年前後,英國和德國製出了鐵傘骨。現在使用的U字形帶糟的傘骨,是1852年由英國的佛克斯發明的。

  • 2 # 哲哲者

    傘骨架一般為6-8根,最多的能達到24骨的,只要使用在直杆的雨傘中。遮陽傘一般為6根、7根、8根為主。根數越多相對牢固一些,但是也相對重一些。我們最經常見的是8骨的鐵骨和鋼骨。8骨的16骨在雨傘和晴雨傘上用的比較多.

    主結構內容:

    A、傘架元素:8條鋼線傘骨、上下鋼管中棒、上中下巢、束管螺絲。

    B、傘面元素:8面三角片、8面垂簾、防水天紙、傘束帶。

    C、印刷描述:使用防水尼龍與四色油墨進行的絲網印刷或直接雕版滾筒印花布,表現普通、混合、電分等各類圖案與色彩的內容。

    D、輔件型別:底座、鐵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色板鞋一般配什麼顏色的褲子和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