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源鯫

    比薩斜塔,埃菲爾鐵塔,應縣木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比薩斜塔因其3.99°的傾斜角度,埃菲爾鐵塔因其324米的浪漫和高度,聞名於世。而在中國,歷世940年屹立不倒的全木結構塔——應縣木塔,雖並稱三大奇塔,卻鮮有人知。不可謂不遺憾。

    當我站在塔下時,一層還允許進入,聽工人說過幾年一層也要封掉了。人們只能從斑駁的木料中去想象它昔日的輝煌了。因其設計圖紙的遺失,應縣木塔終將成為一段絕唱。

    木塔牆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一層供奉一尊11米高的釋迦牟尼佛像,面目端莊,神態怡然。

    只是現在這大佛心口處卻有一個大洞修補的痕跡。設計圖紙就曾放在大佛的心口處。文革時期,大佛的心口被砸開,無數珍寶從此散落海內外,而經書和圖紙則被焚之一炬。

    塔內供奉著兩顆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聖物佛牙舍利,它盛裝在兩座七寶供奉的銀廓裡。

    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許是因為舍利的緣故,木塔塔頂常常現顯佛光,如一盞紅燈籠一樣,在很遠的地方也能張望到。

    應縣木塔遭受的天災人禍。

    論天災,木塔常遇強地震襲擊,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數次。唐山大地震是時波及木塔,木塔大幅度擺動,風鈴全部震響,持續一分多鐘,可過後木塔仍巍然屹立。

    論人禍,兵荒馬亂,戰火硝煙,也曾使木塔傷筋動骨。木塔曾中彈200餘發,至今彈痕可見。然而木塔堅強不屈,仍傲然挺立、直刺雲天。

    木塔屹立不倒的秘密

    木塔屹立不倒的秘密有兩個,一是依賴古代工匠們的心血結晶——斗拱。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線成一體。地震的時候,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

    應縣木塔設計有近六十種形態各異、功能有別的斗拱,是中國古建築中使用斗拱種類最多,造型設計最精妙的建築,堪稱一座斗拱博物館。

    第二個讓木塔屹立不倒的原因則是麻燕,一種腿已退化的十分短的小鳥,夏天,塔上居住著成千上萬只麻燕,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蟲為食,千百年來起著“護塔衛士”的作用。

    這些小麻燕非常神奇。清晨從遠方飛來,圍著木塔飛行,清脆的鳥鳴應和著晨鐘,還有木塔塔角風鈴叮咚悅耳的聲音。

    它們會一直盤旋直至日落再飛走,週而復始。期間不會飛落地上,有時也會有小麻燕無意摔落,當地人會撿起小麻燕往天上扔,小麻燕就會順勢飛起。

    木塔塔身及其周遭地面,不會有一點點的鳥屎羽毛之類的,自木塔建成,這些小麻燕已經持續了940餘年。它們也成為視木塔為神聖的應縣人最喜歡講給外地瞻仰木塔遊客的傳說神話。

    站在塔下,聽木塔風鈴叮咚悅耳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製作精美,與塔協調,更使木塔宏偉壯觀。

  • 2 # 太原晚報

    應縣木塔全稱是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塔。在近千年的歲月中,曾遭受了多次強地震襲擊,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高達十幾次之多。1926年,馮閻大戰在山西爆發。此次戰爭,木塔共中彈二百餘發,但卻仍屹立不動。

    應縣木塔全靠斗栱、柱樑鑲嵌穿插吻合,不用釘不用鉚。木塔每層簷下及暗層平座圍欄之下,都是一組挨一組的斗拱,轉角外更是三組斗拱組合在一起,猶如多朵盛開的碩大蓮花。據專家統計,應縣木塔共使用54種240組不同形式的斗栱,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斗栱的組合是分散承載,分解震動的重要結構。

    木塔重達7430.377噸,靜止時,下層每根柱負荷120噸。應縣木塔底層的迴廊外簷由24根木柱支撐,可是柱下石礎根本沒有巢臼,木柱斷面直接平立於石礎之上。有好奇者,曾經用兩手執一根細繩,把它從石礎和木柱間橫過。所以,民間就有24根木柱輪流間歇的傳說。遼代工匠技藝之高超,令後人歎服。

    從上世紀三十年起,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木塔千年不倒之謎進行了潛心研究和探索。專家們發現,應縣木塔的內部結構與現代建築中的“圈樑”近似,具有很強的抗震效能。目前木塔之所以能抗這麼大的地震,現代科學已找到答案,這是因為木塔明層夾暗層,形成了剛體結構和柔體結構的有機結合。每遇大地震,這種結構便會將巨大的衝擊釋放掉,足見其整體結構的科學合理。

    科研部門還曾對木塔塔院及周圍地質狀況進行詳盡勘察。發現木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類組成,工程地質條件非常好,其承載力極佳。所以,直到現在仍然不必擔心木塔會有因“底虛”而傾倒的可能。此外,夏天塔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麻燕,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蟲為食,千百年來也扮演起著“護塔衛士”的角色。

  • 3 # 老豬的碎碎念

    2018年,筆者親自驅車來到了這座千年木塔的跟前,足足注視了它半晌,頓感歷史的時光在這裡凝固,成為了節點,並化成了一塊塊牌匾掛在了那裡。這座位於古建之都山西應縣的佛宮寺釋迦塔,建造於1056年也就是大遼清寧二年,由遼興宗的蕭皇后主持興建,塔身為傳統的樓閣式建築,五層六簷,平面八角形,幾年後,這座高六十七米釋迦塔拔地而起,整個木塔全部用古代榫卯結構打造而成,據說沒有用一顆鐵釘,並且經過了風風雨雨,改朝換代,一直儲存到了962年後的今天,實屬人間奇蹟。

    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據北京的以為古建築專家稱,中國的古建築多為木製,也就是說用土木建造的木塔在整體結構上是一個柔性建築體,它具有極高的吸能作用,可以說是以柔克剛,在數次的大地震中,這種結構得到了歷史的檢驗,無一次被地震波摧毀。

    而這種結構的核心精髓,就是中國古代木建築的柱、梁、斗拱巢狀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結構,這種特殊的結構不具有剛性,而是有框量的鉚合在一起,在遭受大地震,大風雨之時,整體的結構可以用位移的方式化解自然力,從而達到了力學上的吸能和耗能的作用,所以可以在千年來保證建築本體的完整性,當然在加上本身的是佛家的舍利塔,中國曆來崇尚佛教,所以在歷朝歷代的戰爭中都幸運的躲過了人為的戰火摧殘,雖然在上世紀初軍閥混戰的之時,木塔曾被200多發炮彈擊中,但幸運的是這些炮彈沒有燃燒彈,都是剛性的彈頭而已,所以木塔再一次得益榫卯結構除打斷了兩根柱子外,而未受到致命傷,並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 4 # 司馬長史

    應縣木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應縣,始建於公元1056年,公元1195年建成,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與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應縣木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2016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高的木塔。

    全塔號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塔內供奉著兩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

    應縣木塔經歷一年多年的風吹雨打,不曾倒塌,在這期間有地震的摧殘(《應縣誌》:“元順帝時,地大震七日,塔旁舍宇,盡皆傾頹,魏塔屹然不動。”)、人為的破壞,應縣木塔依然屹立不倒。

    如:1926年馮玉祥想向山西發展,於是派軍隊攻打駐守山西的閻錫山部,駐紮在應縣的閻錫山部拼死抵抗,馮玉祥部放炮攻擊,應縣木塔在戰爭期間共中彈二百餘發,有的柱子被打斷,大受創傷,但是沒有倒塌。1948年解放應縣的時候,木塔中彈12發,仍然未倒塌,現在木塔上仍然可以看見彈孔。

    對於應縣木塔的不倒之謎,國內外專家都對其進行過潛心研究和探索,專家們發現應縣木塔內部結構與現在建築中的“圈樑”近似,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其次木塔是明層夾暗層,形成了剛體結構和柔體結構的有機結合,當遇到大地震的時候,這種結構會將巨大的衝擊力釋放掉。

    1993年,國家地震局、地礦石油普查部等十多個科研機構,對應縣木塔周圍的土壤進行了考察,發現木塔基土主要由黏土和砂類組成,工程地質條件好,其承載力很好,此外,應縣木塔內有很多麻雀,這些麻雀將木塔的蛀蟲吃掉,起到了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應縣木塔》李世溫、李慶玲主編

    如有錯誤,望斧正。

  • 5 # 嵩州拍客

    作為木質建築,為何應縣木塔能如此堅如磐石?

    這得從木塔的結構與斗拱的相互作用中去尋找答案。

    木塔有內外兩圈柱網,各層透過柱、梁、斗拱巢狀在一起而形成套筒結構。遼代木構建築結構體系進一步創新,在結構中大量使用斜撐構件,保證了結構剛性,改變了傳統的四邊形體系。由柱頭枋構成的閉合木框起著圈樑作用,木塔的結構體系有如一個剛性很強的八邊形套筒,其中斗拱起著關鍵的穩定作用。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線成一體。由於斗拱之間不是剛性連線,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

    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築所特有的結構形式,靠它將梁、枋、柱連線成一體。由於斗拱之間不是剛性連線,所以在受到大風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時,木材之間產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從而可吸收和損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調整變形的作用。

    由於斗拱系統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鬥、拱等榫接在一起,相當於許多小型的懸臂,它們能夠調整傾角、平衡彎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擊等異常震動時後,斗拱成為一種阻尼裝置,透過斗拱榫卯間的摩擦、錯位,可以消耗掉外來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較好的抗震、抗衝擊性能。

    除此之外,木塔內外槽的平座斗拱與梁枋等組成的結構層,使內外兩圈結合為一個剛性整體。這樣,一柔一剛便增強了木塔的抗震能力。

    由於斗拱系統本身是由若干小木料即鬥、拱等榫接在一起,相當於許多小型的懸臂,它們能夠調整傾角、平衡彎矩,因此在受到地震、炮擊等異常震動時後,斗拱成為一種阻尼裝置,透過斗拱榫卯間的摩擦、錯位,可以消耗掉外來的巨大能量,使得木塔具有較好的抗震、抗衝擊性能。

    除此之外,木塔內外槽的平座斗拱與梁枋等組成的結構層,使內外兩圈結合為一個剛性整體。這樣,一柔一剛便增強了木塔的抗震能力。

    結構佈局的合理性使應縣木塔在受到多次地震甚至炮擊之後依然屹立不倒。

  • 6 # 喬姐尋仙記

    其一主要是採用中國建築斗拱結構有內外兩圈木柱支撐,四平八穩,抗震比較好。 其二是因為地處北方氣候乾旱,地址條件堅硬。其三是此塔在當地非常具有神話色彩,當地人民注重建築保護。 所以至今大家仍有機會瞻仰如此具有悠久歷史的木塔建築。

  • 7 # 遊世遺覽名築

    與木塔的木結構有關。木塔的斗拱五十多種,柱與梁形成穩定的結構體系,各方向剛度相同,有效抵抗吸收水平和垂直荷載的能量,再加上千年人們對它的保護,因此千年屹立不倒。

  • 8 # 有何不可81883347

    應縣木塔坐落在山西應縣。它是一座佛塔,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構佛塔,距今已有940多年。他和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1.全塔一共用了斗拱結構有54種,每個斗拱結構都是不一樣的形式,它充分利用了傳統的建築技巧,既涵蓋了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的要求。在外觀上,它共有六重塔,其實加上內部的暗層應該是九層,塔高67米多,現在4米高的石頭砌成的臺基上,沒有用一個釘一個榫全部以斗拱和樑柱的鑲嵌搭建。底部迴廊的24根木柱,每根柱的負荷量都在120噸左右,起到了極好的支撐作用。

    2.木塔的結構設計,非常的合理,它軟硬結合的特點,起到了巨大的耗能作用和減震作用,這樣的設計,可以說和我們現代建築學的科技水平相比較,毫不遜色。它設計的套筒式結構,具有很大的抗倒伏性,也增加了木塔的強度和抗震效能。由於斗拱和斗拱是軟性連線,在遇到大風地震的時候,能夠迅速調整好外力引起的變形。這就使得這座木塔在近千年的時間裡巍然不倒。

    3.眾所周知,木質建築最怕受潮受腐,柱子大梁一旦被腐朽,整個建築都會坍塌。但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應縣木塔的木質柱子與地面之間留出氣孔,通風除溼,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腐效果。

    所以應縣木塔能夠屹立千年,這是因為中國傳統的建造工藝十分卓越,足以讓它歷經風雨而巍然不動。

  • 9 # 愛旅遊的阿琛

    位於山西朔州市應縣

    這裡我帶著我媳婦自駕去過,下面還付了照片。

    這個塔我去看的時候已經有點斜了,需要加強保護了。

    應縣木塔是歷史最悠久,高度最高的木結構古塔,和上文所說的兩座外國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它始建於一千年之前,是遼國蕭太后提倡建造的,當時是為了便於皇族禮佛。

    木塔最受嚴重的一次傷害那就是 國共交戰的時候,國應該閻錫山,共忘了是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生產產品領用包裝物的成本應計入什麼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