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2346566743
-
2 # 徐Sir尋龍記
談到“三皇五帝之事”,其實我經歷了三段心裡路程,這也代表著我對那遠古及上古文明史的三個認知階段。
小時候,和廣大莘莘學子求學於校時,便聽老師們淺顯的介紹過“中華民族”的來歷:我們華人是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已經有了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傳承到現在已經有56個民族了…… 同學們聽老師講完後我曾大膽問到:“炎黃是誰?他是我們所有人的祖先?以前有老人說是女媧娘娘造了我們人啊,我們應該是女媧的子孫吧?老師。”一度引起鬨堂大笑、女老師臉頰泛紅。
後來到了中學少年時期,開始接觸到司馬遷寫的《史記》一書,忽然把我引入了龐大的歷史長河中,其中第一卷的“五帝本紀第一”、“夏本紀第二”兩篇內容就是描寫中華先祖們傳奇故事的,也知道了“炎黃子孫”的真正來歷,好奇推動著我一探究竟。書中開頭就講黃帝從小就極其優秀,當時各部族之間時有戰爭,禍害百姓,於是黃帝便先後戰炎帝於阪泉郊野、戰蚩尤於涿鹿,攻戰兩大部族皆勝,遂定天下,之後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規儀,又命倉頡(黃帝手下的史官)創造了文字,從而把先民們由野蠻時代帶入了全新的文明時代!繁衍生息至今。到了這時我才明白了“炎黃子孫”的含義。黃帝老死,傳位於孫子高陽,是為帝顓頊。顓頊死後傳位給兒子帝嚳(高辛)。高辛死後傳位給摯,摯執政衰微,弟弟放勳代之,也就是帝堯。帝堯施仁政,又智慧,很快天下大治,“百姓昭明、合和萬國”【《史記》原文】。堯在位七十年後,將帝位禪讓給了舜(與堯無血緣關係),二十八年後堯才死。帝舜是個很有故事的人,其中幹了一件大事就是上位不久就殺了原帝堯手下的四大幹將(共工、讙兜、三苖和鯀,鯀是大禹的父親)。帝舜在位時,洪水滔天,大禹治水成功,得各部族擁戴,帝舜於是禪讓帝位給了禹(沒有血緣關係),禹就是《史記》記載的中華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開創者,禹之後都是傳位給嫡系子孫了。“三皇五帝”中的五帝,通常主要就是指黃帝、顓頊、堯、舜、禹這五位上古文明時期的突出代表。
“五帝”搞清楚了,又惑於“三皇”之說,隨著之後幾年的知識面擴大才明白,“三皇”是先於“五帝”前的遠古時期突出代表: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出自於《尚書大傳》】。燧人氏將原始部落中的人帶入了學會用火烤熟食吃、用動物骨頭或石器狩獵、注重族群協作的時代,把人徹底從野人中分離出來。伏羲氏則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觀世間萬物演繹八卦,制定婚嫁禮儀、定姓氏,將母系氏族社會過度到了父系氏族社會,養牲畜。神農氏發明了農耕技術,將人從採集、狩獵時代過度到了農耕種植時代;又發明了醫藥技術,延長了人的壽命,至今民間還流傳著神農嘗百草的感人故事。
伴隨著對中華文化的熱愛,漸漸的,我也步入了社會,人生閱歷的增加,看待過去的歷史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會生髮一些懷疑,然後去做些探索。尤其是每當我讀到毛主席的詩《賀新郎*讀史》中的一段話: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
每次都是深深觸動著我的心!毛主席作為一個人生經歷極其豐富的開國領袖,一生酷愛讀史,在70古來稀之年發出這樣的感嘆,肯定是真正看透歷史的人。
於是我越發感覺到:
第一,“三皇”的歷史貢獻肯定不是三位獨立完成的,而是同一時代一批人的協同創造,為了更方便的紀念那個時代,於是便把他們作為那個時代的代表符號,當代社會的人們不也在沿用此法嗎?
第二,帝位的接班自古以來就不存在心甘情願、主動禪讓給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這是極容易給自己一族帶來滅族之災的大蠢事,即便在位者願意也會被同族人扼殺掉計劃,幾千年歷史不正是如此嗎!所以堯禪讓帝位給舜、舜禪讓帝位給禹的記載絕對是假的,那是儒家學派虛構的道德模範故事(儒家論古皆首贊堯舜禹禪讓美德以行教化),被逼無奈不得不讓位才是真情。《史記》中的五帝之事主要是參照《尚書》來寫的,而《尚書》是在孔子後期與學生修編過再推廣的,大家可以想象其中的玄機。《史記》的記載內容中本身就有各種疑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仔細推敲下。
(完)
回覆列表
黃帝故里之考究要點,來自聖經的推算,權當假說,姑且信之:
0. 創造亞當,公元前11013;
1. 挪亞出生,公元前5590;
2. 大洪水,公元前4990;
3. 巴別塔在法勒時代,人口(部落)從中東向外大遷徙,公元前3153-2914;
4. 亞伯蘭出生,公元前2167;
5. 大衛成為以色列的王,公元前1007。
所以,炎黃部落當自西而來,順渭河流域向東發展;
打敗蚩尤後,或許到新鄭地方建都,得到較大的發展。
注:公元前2697年(甲子年),黃帝20歲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