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方面關於碽妃的記載極少,不過關於她的傳聞卻一點都不少,《南京太常寺志》記載其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而更有說法認為她才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不過由於關於她的史料實在太少,且《南京太常寺志》已經遺失,目前關於其生平事蹟主要為坊間傳言,且版本眾多,真實性仍然待考。
坊間傳聞,明成祖朱棣在篡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後,為了證明自己的篡位乃是名正言順,於是大量篡改正史,部分人認為這是關於碽妃記載極少的主要原因,而朱棣為馬皇后所生則是其篡改史料之後的結果。
這個說法最早源自於《南京太常寺志》,雖然該書已經遺失,但在明末清初史學家潘檉章所著的《國史異考》和明末史學家李清所著的《三垣筆記》中有所提及。根據這份記載,明朝享殿牌位的擺佈極為奇怪,朱元璋和馬皇后牌位在正中,左首則是太子朱標、秦王、晉王的生母李淑妃,之後是一列妃子牌位;而右側只有明成祖生母碽妃一個人的牌位。這是由於朱棣篡改歷史後,無法光明正大的祭祀自己的生母,只能在暗中如此佈置,紀念自己的生母。
在古代,神位的擺放是有著嚴格限制的,必須嚴格按照身份地位來擺放,而《三垣筆記》更是明確指出,明末時期錢謙益曾於弘光元年(1645年)元旦拜謁明孝陵,發現孝陵神位的擺放正如《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記載,碽妃的靈位在右一位。
△傳聞碽妃為高麗進貢美女
不過,這個記載同樣有可疑之處,因為按照年齡推算,太子朱標的生母不大可能是李淑妃。總之,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史學界仍然有較大爭論,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能夠表明朱棣的生母便是碽妃。
關於碽妃的生平和結局,目前主要流傳有四個版本,我們不妨逐一探討一番:
版本一:碽妃早產,被朱元璋以鐵裙之刑折磨致死。由於碽妃在懷孕七個月後便生下了明成祖朱棣,導致朱元璋懷疑其不貞,朱棣並不是自己的孩子,於是朱元璋一怒之下將其用鐵裙之刑折磨而死。疑點:史料明確記載“周王,燕王之母弟”,如果朱元璋真的懷疑碽妃,那麼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將其殺死或折磨致死,而不會再度臨幸,且在其生下週王朱橚之後再將其折磨致死。同理,朱元璋如果真的有所懷疑,又豈會加封朱棣為燕王。
△明太祖朱元璋
版本二:爭奪儲君,被朱元璋下令處死。這個版本認為,碽妃在後宮極為得寵,於是便恃寵而驕,想要以自己的兒子朱棣來取代太子朱標,朱元璋得知此事後一怒之下下令將其處死。疑點:在古代後宮,封號的晉升通常代表了一個女子受寵的程度,而從碽妃的封號來看,她不過是一個地位比淑妃還要低的嬪妃而已,“恃寵而驕”顯然輪不到她,而且就算她想爭,作為庶出第四子的朱棣,又怎麼爭得過前面的太子朱標和秦王、晉王,要知道朱元璋可是極為在意嫡庶禮制的。
△明成祖朱棣
版本三:被馬皇后構陷處死。這個說法認為,碽妃在生下明成祖朱棣後,馬皇后由於膝下無子,又非常喜歡朱棣,於是便構陷處死了碽妃,而將朱棣認作了自己的兒子。疑點:以馬皇后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如果她想要過繼一個兒子,幾乎就是一句話的事,完全沒有必要採用此等手段。而且,這顯然與史料中馬皇后的形象不大相符。
△孝慈皇后馬氏
版本四:朱元璋臨死前,下旨讓碽妃陪葬。從元朝時期開始,人殉制度又有所抬頭,明朝建立之後,仍然採用了人殉制度,朱元璋、朱棣等明初皇帝死後均有嬪妃殉葬,這種說法認為碽妃便成為了殉葬的犧牲品。
以上幾種說法,除了殉葬說沒有明顯疑點外,其他三種說法均有不同程度的疑點存在,且由於碽妃記載太少,每種說法都無可信證據能夠證明。
史料方面關於碽妃的記載極少,不過關於她的傳聞卻一點都不少,《南京太常寺志》記載其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妃子,而更有說法認為她才是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不過由於關於她的史料實在太少,且《南京太常寺志》已經遺失,目前關於其生平事蹟主要為坊間傳言,且版本眾多,真實性仍然待考。
碽妃是否為朱棣生母,目前爭議較大坊間傳聞,明成祖朱棣在篡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後,為了證明自己的篡位乃是名正言順,於是大量篡改正史,部分人認為這是關於碽妃記載極少的主要原因,而朱棣為馬皇后所生則是其篡改史料之後的結果。
這個說法最早源自於《南京太常寺志》,雖然該書已經遺失,但在明末清初史學家潘檉章所著的《國史異考》和明末史學家李清所著的《三垣筆記》中有所提及。根據這份記載,明朝享殿牌位的擺佈極為奇怪,朱元璋和馬皇后牌位在正中,左首則是太子朱標、秦王、晉王的生母李淑妃,之後是一列妃子牌位;而右側只有明成祖生母碽妃一個人的牌位。這是由於朱棣篡改歷史後,無法光明正大的祭祀自己的生母,只能在暗中如此佈置,紀念自己的生母。
在古代,神位的擺放是有著嚴格限制的,必須嚴格按照身份地位來擺放,而《三垣筆記》更是明確指出,明末時期錢謙益曾於弘光元年(1645年)元旦拜謁明孝陵,發現孝陵神位的擺放正如《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記載,碽妃的靈位在右一位。
△傳聞碽妃為高麗進貢美女
不過,這個記載同樣有可疑之處,因為按照年齡推算,太子朱標的生母不大可能是李淑妃。總之,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史學界仍然有較大爭論,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能夠表明朱棣的生母便是碽妃。
碽妃的生平和結局,目前傳說較多關於碽妃的生平和結局,目前主要流傳有四個版本,我們不妨逐一探討一番:
版本一:碽妃早產,被朱元璋以鐵裙之刑折磨致死。由於碽妃在懷孕七個月後便生下了明成祖朱棣,導致朱元璋懷疑其不貞,朱棣並不是自己的孩子,於是朱元璋一怒之下將其用鐵裙之刑折磨而死。疑點:史料明確記載“周王,燕王之母弟”,如果朱元璋真的懷疑碽妃,那麼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將其殺死或折磨致死,而不會再度臨幸,且在其生下週王朱橚之後再將其折磨致死。同理,朱元璋如果真的有所懷疑,又豈會加封朱棣為燕王。
△明太祖朱元璋
版本二:爭奪儲君,被朱元璋下令處死。這個版本認為,碽妃在後宮極為得寵,於是便恃寵而驕,想要以自己的兒子朱棣來取代太子朱標,朱元璋得知此事後一怒之下下令將其處死。疑點:在古代後宮,封號的晉升通常代表了一個女子受寵的程度,而從碽妃的封號來看,她不過是一個地位比淑妃還要低的嬪妃而已,“恃寵而驕”顯然輪不到她,而且就算她想爭,作為庶出第四子的朱棣,又怎麼爭得過前面的太子朱標和秦王、晉王,要知道朱元璋可是極為在意嫡庶禮制的。
△明成祖朱棣
版本三:被馬皇后構陷處死。這個說法認為,碽妃在生下明成祖朱棣後,馬皇后由於膝下無子,又非常喜歡朱棣,於是便構陷處死了碽妃,而將朱棣認作了自己的兒子。疑點:以馬皇后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如果她想要過繼一個兒子,幾乎就是一句話的事,完全沒有必要採用此等手段。而且,這顯然與史料中馬皇后的形象不大相符。
△孝慈皇后馬氏
版本四:朱元璋臨死前,下旨讓碽妃陪葬。從元朝時期開始,人殉制度又有所抬頭,明朝建立之後,仍然採用了人殉制度,朱元璋、朱棣等明初皇帝死後均有嬪妃殉葬,這種說法認為碽妃便成為了殉葬的犧牲品。
以上幾種說法,除了殉葬說沒有明顯疑點外,其他三種說法均有不同程度的疑點存在,且由於碽妃記載太少,每種說法都無可信證據能夠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