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648670583578

    半數以上的騎摩托車的人,可能都是“公路派”。但是,對於有過在公路駕駛摩托車經歷的你來說,也很想看一下這一議題的內容吧。因為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駕駛技巧。對於已經掌握了公路駕駛技巧的你來說,一定想從另一角度來學習不平整道路上的操作技巧。這和在柏油路面轉彎不一樣,完全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樂趣。當然,最使人愉快的,莫過於在林間道路上行駛。其實不平整道路上的轉彎也是一樣,從操作技巧方面來說,並沒有什麼更高難的東西。基本操作方法是:用下半身夾緊車體,使車體傾斜,給車輪以“急劇的衝擊”。但是,不要給油加速。這和在公路上駕駛摩托車時的操作方法完全相同。站立式是最基本的姿勢:雙腳站在踏板上,用雙膝和腳脖子緊緊地夾住車體,使下半身和摩托車成為一體。腰稍微拉緊,使肘部和膝部放鬆。用膝、肘吸收來自路面的衝擊,保持上體穩定。只有在平整公路上開車經驗的摩托車手,開始在泥濘道路上行駛時,哪怕是騎著最上等的越野車,也難以控制好自己的姿勢,不僅跑不快,弄不好還有翻車的危險!問題就在於他不能充分發揮輪胎的防滑效能。道路泥濘,輪胎必然打滑,而且沒有規律性。因此,必須採取用不同於公路上行駛的站立姿勢,還要掌握特殊的駕駛技能。在泥濘道路和荒郊野外,由於路面坑窪不平,不僅使車體上下顛簸,而且車還容易打滑。所以更要用雙膝和腳脖子夾緊車體。而且必須採用雙腳踩在踏板上,向前欠身的站立式姿勢。當摩托車上下左右搖晃時,由於膝蓋以下的身體是和車體保持一體的,就能使頭部和上半身保持相對的穩定。即使採取欠身的站立式姿勢,也決不可以將車把握的太死,既不能向上拉,也不能向下按。主要是靠下半身把車體夾緊,來保持平衡。在熟練了這種駕駛姿勢的基礎上,就可以發展到能使身體前後移動的正規姿勢。但是,重要的是必須首先掌握好基本姿勢。不管哪種姿勢,決不要握死車把,或對車把施加任何“負載”,否則就有向前翻車的危險!轉彎姿勢:向前方蹬踏板,在其反作用力下,用膝部壓油箱,使車體傾斜。內側腳向前伸去,防止車打滑。放鬆上體和肩部,採用外傾式駕駛姿勢。如轉彎時車體很穩,可保持內傾姿勢不變,即使變成外傾姿勢,也不一定把內側腳伸出去。在不平整道路上轉彎時,第一步要控制好速度,在較慢速度下,採用內傾式姿勢,順暢地轉彎。為了防止轉彎時發生側滑,可以隨時準備把內側的腳向前伸出,“點地”似的保持車體平衡。在車體傾斜後,要立即開啟油門。和在路面平整的公路上行駛一樣,為保持車體平穩中,應該以在“加速意識”下轉彎為原則。當然,這種“加速意識”下的操作不圓順,反倒有發生側滑的危險。在掌握並熟練了第一步的基礎上,進入第二步訓練。在砂石等不平整道路上,以內傾姿勢使車體迅速傾斜是比較困難的。但是轉彎時,又必須使車體持有一定的側傾角度。此時,可以利用外側腳向前蹬踏板的反作用力,透過膝部壓向油箱,把體重加上去,使車體向內傾斜。但是,使車體傾斜的第一個動作,仍然是給內側踏板“載入”,即透過內側腳把體重加在踏板上,使車體開始傾斜。車體傾斜後,用外側的膝蓋頂住油箱,在反力作用下,使上身向外移,這就是成了外傾式姿勢。如果能使臀部也偏坐在車座的外側,那就更標準了。在外側姿勢下,外側腿可以經常地貼靠在車體上,但是內側腳卻離開了車體。又由於側傾角比較大,就會影響輪胎和路面之間的粘附力。因此,內側腳就應該伸出去。但不要伸向橫向,而是朝前輪的旁側方向伸出,不然,腳的接地點就會在蹬地的瞬間向後移去。向內前方伸出的腳,並不是為了車打滑時支撐車重和體重,而是適時、恰到好處地“點到為止”,保持轉彎時的車體平穩。不要用腳摩擦路面的方法來支撐車體。車體傾斜的同時,開啟油門的操作既要快又要圓滑。在轉過彎,車體恢復平穩狀態的同時,駕駛姿勢隨之變成內傾姿勢。這裡體重的移動,是靠外側腳的“腳力”來完成,內側腳則隨著身體姿勢的回位,重新放在踏板上。第三步是身體前後移動的訓練。剎車時,腰向後拉伸,把體重加在後輪上,使前輪解除“負載”。車體傾斜時,身體透過腰部的拉勁兒,迅速向前移動。加速時,腰向後拉,把體重又重新加到後車輪上,給以“驅動力”。上述的身體移動,都是靠“腳力”,透過腰部來實現的。因此,在整個操作過程中,不僅需要技巧,還需要較好的體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冬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