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96190926746

    南橘北枳,寓意為同一事物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形容某種事物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異化”或者“變質”。後人遂用“南橘北枳”來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現代漢語中似乎用於貶義稍多些,比如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登陸中國後,明顯偏離了其“真諦”,就被形容為“南橘北枳”。 “南橘北枳”原本意思為,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也是強調了一種生存之道。像南北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以及政治經濟活動等方面的不同,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入鄉隨俗。 “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作者晏嬰,創作時間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作者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又稱晏子。夷維人春秋時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原文: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晏子離開了座位,莊嚴地回答道:“我聽說淮河以南的橘子樹生長成橘子樹。淮河以北的橘樹生長成枳樹,只葉子相似,果實味不同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水土不同。現在人們在齊國長大不偷,他們進入楚國卻偷,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楚王笑著說:“聖人不能和他開玩笑。我反而給自己侮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切蔬菜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