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皇甫荔

    答:黃庭堅學習書法堅持恪守古人“錐劃沙”、“屋漏痕”、“印印泥”等用筆之道,是書壇上精通筆法為數不多的人之一,善行、草,楷法亦能自成一家。書學從五代楊凝式開始,唐代諸多大家一直上溯到晉人二王,筆法深得唐褚遂良精髓,特擅長寫大字書,晚年又從船工蕩槳悟到筆法真諦,即以勢運腕,以意為之控制筆毫,遂創大刀長矛、四面拓展呈輻射式的“黃體”書法,開後代用羊毫筆法門,《松風閣詩帖》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松風閣》墨跡紙本全文計29行,153字,今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寫黃庭堅與朋友遊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書家被當時所看到的景物所感染從而揮筆表達對朋友的懷念,雖是睹物思人,自然感情的流露,但仍能看出作者大刀長矛般矯揉造作的筆法,比起蘇軾的文人筆法在意韻上還是稍遜一籌。

    蘇軾的代表作《黃州寒食詩》(見下圖),被元代鮮于樞列為天下第三行書。此作算是行書中的佼佼者,全篇由首至尾氣脈貫通,有一氣呵成之氣勢,隨著詩情的起伏,書法亦跌宕多姿,愈寫情致愈濃,確實是不計工拙。第一首全是舒發作者被貶至海南偏遠地區時苦痛情緒,無意於筆墨。到了第二首逐漸舒展開來,運筆迅疾,墨氣酣暢,確有顏、楊、李建中的筆意。這篇作品也是在書家自然狀態下完成的,充分顯現出書家當時的心境和用筆的真實水平。因此,是宋代“尚意”書風典型文人書畫的代表之作。

  • 2 # 狂喜淡墨a

    黃庭堅“松風閣詩”與蘇軾“寒食帖”從藝術誰更勝一籌?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雲:“宋人之書,吾尤愛山谷(黃庭堅)雖昂藏鬱拔,而神閒意穠,入門自媚,若其筆法瘦勁婉通,則自篆來。”

    此作品其字大小如拳,筆畫如長槍大戟,練字則如奇峰危聳,為黃庭堅典型風格。

    蘇軾自作詩,行書,自明代董其昌開始,世稱蘇書第一。

    其書字有扁,勻穩從容,率情意而自然落筆,態穠而意淡,藏巧於拙,實為秀偉,自稱此帖,壓抑因字扁為石壓哈蟆體。用筆豐腴跌宕,天真爛漫。

    自稱: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為不學可。

    蘇黃皆為宋四大家之一,其各具大才,書法藝術各有山頭奇峰之特,那麼,這兩幅作品比較更勝一籌,則看每個人的喜歡角度而言哪一幅更好。

    我喜歡豪邁之氣勢,故《松風閣詩》。略勝,

  • 3 # 翰墨留千古

    《松風閣詩》給人氣壯山河的氣勢,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世人評其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被評為天下第九

    而《寒食帖》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是詩情,畫意,書景,三位一體之做,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每個人的理解審美看法不同,評其優劣也自然不同,但是我個人認為

    《寒食帖》藝術性要比《松風閣》藝術性高

    三大行書,代表著三個藝術歷史的高峰期,它代表著那個時期藝術性最高的作品,這是後人所評價的,也是經過歷史的考驗的,蘇軾與黃庭堅處於同一時期,但是《松風閣》並沒有被評為天下第三。

  • 4 # 大悔憶智周

    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宋朝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但又各有其鮮明的個性。

    黃庭堅曾經嘲笑蘇軾的書法,說是“踏死蛤蟆”,點畫結體扁得難看。蘇軾反擊說,你的書法好看嗎?就像“死蛇掛樹”!點畫拉得長長的就好看嗎?

    愚以為他們的書法都是富於創造性的書法,戴著書寫的鐐銬跳舞,用書法表達情感卻又不違背書寫的本質,和今天一味抒情一味表達甚至表演的“現代書法”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不管怎樣寫,是在書寫,不像“現代書法”在畫畫,在表演,在行為藝術。

    至於兩個人的高低,其實早有定論,蘇軾的行書天下第三。黃庭堅雖然好雖然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唯一,但進不了前三。

    蘇軾父子兄弟俱唐宋八大家,他的書法,有著更高和更多的內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蛋卷頭是什麼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