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甫荔
-
2 # 一起學書法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集文學、書法,繪畫為一體的全才,書法造詣與蘇軾不相伯仲,常與蘇軾常在一起談文論道,一次蘇軾取笑黃庭堅道:‘魯直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黃庭堅回道:‘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
與米芾、蔡襄合稱 蘇、黃、米、蔡 書法"四大家"。黃庭堅的字自成一格,有骨有肉、蒼勁有力,時而大開大合、時而輕鬆隨意,無不顯示出筆法之嫻熟、用筆之巧妙…
-
3 # 濂溪河畔胡可夫
黃庭堅,與蘇軾齊名,是北宋時期的人物,或許很多人知道他是江西詩派的開創者,卻少有人知道黃庭堅在書法的領域中也有自己獨特的成就。
黃庭堅主要的書法是草書與行書。黃庭堅的書法特點正是在筆法的抑揚頓挫上,以體現庭堅自己與旁人不同的特點,後來又以懷素等人的書法為榜樣,所書寫的字型結構上有著懷素的痕跡,然而在筆劃卻是完全的不同,使得書法上升了一個新的層次,黃庭堅書法的豁達,蒼老跌宕、不受拘束,堅持以“新”為突破,有著十分鮮明的振盪感、立體感;在結字和章法上面也有很高的造詣,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黃庭堅龍飛鳳舞一般的飄逸灑脫的,超逸絕塵的,一直以來都是線條千姿百態,變化莫測,只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的。雖然黃庭堅的草書中的筆跡和黃庭堅的師傅們有一許的相近,但是黃庭堅擅長用筆,因而在草書中也有佔據著獨特的一席之位。
-
4 # 鬱香墨
謝邀。問:黃庭堅的書法具有藝術性嗎?答案是肯定的。個人覺得,黃其人擅長行草書法,書法以側險取勢,流暢有度,筆墨俊俏,縱橫奇倔,自成風格,其名大揚於宋朝。詩文著有(山谷集)(瘞鶴銘)(山谷琴趣外篇)等。書跡有(華嚴疏)(松風閣詩)及草書(廉頗藺相如傳)等。初學顏體及懷素之書風,後來受楊凝式書法之影響,逐步行成自我書法藝術之風格。
-
5 # 狂喜淡墨a
黃庭堅書法具藝術性,並具很高,無論是他所在的宋代,是一位鼎名大咖,而今更乃大書法大咖,著名大書家,其字大小如拳,筆畫長槍大戟,具有字如奇峰危聳,自出機抒,成為獨特之書體。不愧是宋代“宋四家”之美稱。
自雲學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由此可見,對於書法藝術感悟非一日兩日,而是幾十年乃至一生,寫的如此美妙大氣的黃庭堅依然自述抖擻俗氣三十年未脫俗氣,而是晚年成就了他在中國書史之地位。且看他的草書草書具存字間成對比形式,或大或小,或長或短,或寬或扁,忽左傾,或右斜,跌宕的筆畫,起伏的字,給人一種舒捲多樣的姿態之勢,一種抑揚,曲折蜿蜒,錯落,急緩漫駛,悠悠忽忽,有忽一陣,悠一陣,謂之翩舞蹈之感,性情表現出高昂之意氣,能夠意氣與法度相吻,促成了韻律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似踏著音符:清風吹歌入雲去,歌曲自繞行雲飛。之勢之韻。
古人稱書妙,山谷道人(黃庭堅)豐富出色,骨肉兼到,
沉瑩如孤月流天而云絕翳,嗟駐如千里馳坂而神更閒。
可惜卒年六十一。著書有《山谷集》《鶴山集》《洞天清錄》。
-
6 # 畫家張玉華
黃庭堅的書法線上條上顯得鋒利、爽勁而又頗具動感與氣勢,有暴風驟雨、詭異莫測之勢。結體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跌宕開闔之勢,中宮緊縮而呈“放射”之狀,字裡行間充溢著“抖擻”之氣。我們雖然無法準確判斷古人評論中的“放射”、“抖擻”是褒是貶?但有一點是可以確信無疑的,那便是其作品中充盈的強烈的自我表現意識和極其自由、毫無顧忌的創造意識。正由於黃庭堅在點畫結體章法上的不安分、不內斂中和,在另一個側面,正突顯著黃庭堅的成功,首先體現在其書風作為一種創作範型的成功。
-
7 # 心中蓮915
讀了大家的回答非常精彩,我來說一點,黃庭堅作為書法肯定是的了,而且是大家,對後世影響巨大,關於他書法的特色有很多,比如行書線條呈放射性,如長槍大戟,放逸縱肆,草書更是奇譎詭異,變化萬千…他的書法得益於東坡,但更多是對自然的體悟,從他的自述中,曾經說起筆法的得來是常年觀看船伕撐舟而悟得,我們看他的草書的線條遒曲變化極具自然之趣,真如萬歲之枯藤…曾經有過一篇文章透過他的書法對其性格作過一些分析,說是黃庭堅書法的線條充滿了倔強的味道,而喜愛他書法的愛好者大多也有性格倔強的一面,不只對不對…
-
8 # 一墨29745792
作為宋四家之一,黃庭堅大草有過人的果敢與放縱之能、陽剛之美。觀《劉夢得竹枝九篇》,氣脈連貫,氣勢宏偉,筆畫如同鋼筋鐵骨般堅韌,行氣跌宕變化,且上下字連筆富有不同的變化,連線巧妙,不是直接的一劃而過,而是劃出漂亮的弧度,有快有慢,避免了雷同。觀行書《增張大同卷跋尾》,最為開張,筆長意亦長,字型充分舒展,長線條多,這種有效的延長是黃字的一種習慣,一種定式,使空間的劃分及切割感特別強,又能使之不平白直露。空間的寬敞使筆畫的安排更從容,運用果斷老練。線條的舒展不以相互牽連為目的,每字獨立,其筆力很能擔當起欣賞者細細挑剔。如“一”字,在行筆運動中自然的、輕鬆的躍動了兩下,顫動中有滋有味,體現了運動中韻律變化。要說不足之處:在《劉夢得竹枝九篇》中在末了的題字“劉夢得竹枝九篇... ... 未必能也”,這四行字的出現破壞了空間的協調,遏制了欣賞者的美好想象。在《增張大同卷跋尾》中,其用筆有過火之嫌,使誇張的線條走向反面,有些字末筆的抖動顯得造作,如“長”字的末筆。全篇撇捺過於舒張,形成了一些平行的斜線,妨礙了全篇的生動。
-
9 # 南宮門下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認為,黃庭堅的書法作品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性。試從從文學素養和書法功力兩方面講。
1.文學素養黃庭堅的文學功底毋庸置疑,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名句“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被廣為引用,所以說,有雄厚的文學功底做基礎,其書法作品必然不會太俗,而是從骨子裡發出一種文人氣,一種灑脫個性。
2.書法功力黃庭堅的書法,可以說是承前啟後,獨樹一幟,其中《寒山子龐居士詩帖》是黃庭堅晚年傑作,這幅作品可以看出,其落筆奇偉,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筆筆似自空中盪漾而來。充滿飛動之勢,而結體舒展大度,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還有,黃庭堅大字行書也凝練有力,結構獨特。
後世對其評價來看,他是北宋書壇的傑出代表,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作品《砥柱銘》更是於2010年6月3日被拍出了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3.9億元,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可見黃庭堅在後人眼中的地位之高。
-
10 # 詩夜城主
在東漢後期,書法開始逐漸擺脫實用性的束縛,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開始進入一個自覺的階段,到了晉魏南北朝時期,最初作為書寫記錄工具而產生的文字具有更強的藝術性,對於審美趣味的追求進一步得到提升,確切的說從魏晉南北時期開始,書法就完全顯示了其藝術價值,
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其中蘇軾又是赫赫有名的大文豪,毫無疑問黃庭堅的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作為一個書法大家,如果書法沒有藝術價值的話,那是說不過去的,書法的“墨法美、筆法美、線條美”這就是書法藝術性的表現,
從“書畫同源”的角度來理解書法的藝術性,就容易多了,書中有畫嘛,就是這個意思,比如,蘇軾形象地將黃庭堅的書法形容為“樹梢掛蛇”,描繪的就是黃庭堅的書法就像一幅畫作,古人講究“以書法入畫”這是最高境界,黃庭堅卻把書法作成畫,很顯然是真正的達到“書畫同源”的境界,
既然黃庭堅的書法有濃厚的藝術性,那麼書法傳統的文化底蘊是足夠濃烈的,這就不用多做解釋說明了啊,還有就是黃庭堅、張旭、懷素被稱之為“草書三大家”,要知道張旭是“草聖”,黃庭堅能與“癲張狂素”齊名,足以可見其草書造詣有多深,
然而,草書是最能體現書法的藝術性的,至少在“形象”上勝過其它書體,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創立江西詩派,(有詩人的情懷,其書法自然更有藝術意境)擅長行、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其行書中宮緊斂、四周伸展,草書草法純熟、結字瑰奇、筆意縱橫,章法錯落流貫,氣勢雄偉蒼渾。
-
11 # 好運伴我兒子一生
借用一句古人的話:惜與蘇軾同時,不然橫行一世!黃庭堅開宗立派的雄心與才氣不亞於蘇軾。
-
12 # 上善若水敬業樂群
黃山谷作為一代宗師,毋庸置疑,他的書法藝術一直是後人追慕的偶像,至今尚無任何人能夠達到,更談不上超越,黃大師的書法自成一家,風格獨特,結體大方,唐代以後有多位大師效仿,最終都是形似而非神似,不得已只能另闢蹊徑,董其昌就是其中之一,但能學得其萬一,也能立足書壇。
-
13 # 快樂書法
這種問題有人問也有人答。好玩的很
-
14 # 車平原1
這種問題印證了:這世間沒有最扯淡只有更扯淡!
-
15 # 無為大聖o
宋四家黃庭堅的法書寫的非常有意境,優以草書為最好可直追唐人確有藝術性。
-
16 # 琴音萬古
黃庭堅此人是個文化人又有禪家處世態度,他的人格境界不如蘇軾,蘇軾的赤壁懷古草書是體現了儒家國家社稷的情懷,大氣剛健。而黃庭堅的松風閣的字型完全暴露了道家道士的仙風道骨。
-
17 # 嚼胡蘿蔔的史密斯
龍蛇起伏世無前,江漢淵回語無妍。
好事無需一賞足,藏家不必萬人傳。
-
18 # 仲剛51
在《徐北文書法集》中,徐北文先生論書法摘要中說到:“黃氏追隨蘇軾之後,力求變古出新,在姿態氣韻上求勝。他得力於《瘞鶴銘》而加以變化,此帖氣勢尤能看出其帖的影響。"
黃庭堅書帖《松風閣詩》。
-
19 # 一翁16
當然。狂書草劃,蚯蚓長蛇。似飛天蜈蚣,如病雁墮地!是時幾位書家?一目瞭然?!
-
20 # 耕食
黃庭堅,蘇東坡學生,亦一代文宗。其書法別具一格,長槍大戟,縱橫奇崎,今人耳目一新。其筆法以中鋒為主,曾以一劃槳搖櫓處悟法,如其橫畫如槳入水,運勁澀進,饒有意象。黃之楷、行、草皆為建樹,是後人學習借鑑的榜樣!
回覆列表
答:毋庸置疑,黃庭堅的筆法運腕用鋒及使轉線條極具個性和藝術性。但也並非是完美無缺的。且看書家學書經歷及特點:
黃庭堅(公元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是“宋人尚意”代表人物之一,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黃庭堅學習書法堅持恪守古人“錐劃沙”、“屋漏痕”、“印印泥”等用筆之道,是書壇上精通筆法為數不多的人之一,善行、草,楷法亦能自成一家。書學從五代楊凝式開始,唐代諸多大家一直上溯到晉人二王,筆法深得唐褚遂良精髓,特擅長寫大字書,但自認為“學書三十餘年…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顯然是過去運筆做作的陋習未除的緣故。於是又從友人蘇舜欽那裡借觀張旭、懷素的真跡,反覆研究其筆法之妙,晚年又從船工蕩槳悟到筆法真諦,即以勢運腕,以意為之控制筆毫,遂創大刀長矛、四面拓展呈輻射式的“黃體”書法,開後代用羊毫筆法門,蘇軾形容其筆法為“樹上吊蛇”。著有《山谷詞》,書法代表作有《諸上座帖》、《松風閣詩帖》等。其主要書法風格是: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有“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之譽。
從以上學書經歷和成就看,“黃體”的大刀長矛並非是作者肆意創新,而是有法有規都有出處的,因此其藝術性也是毋庸懷疑的。
但欣賞宋人寫的書法,必須首先了解“宋人尚意”其中的真正含意,這就需要先講一講宋代書法發展沿革了。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的局面後建立了大宋,宋初的書法並沒有改變五代以來的頹廢局勢,與唐初一樣先崇尚二王,整個朝綱上下“趨時貴書”風氣濃厚,上面臨什麼帖,下面大臣跟著臨什麼帖,上面好“王書”,群臣皆學王,這種以帝王和權臣的好惡為轉移的趨時附貴之風嚴重影響了書法藝術的發展,整個宋初只有一個李建中其筆法保留了唐書風韻。歐陽修氣憤地說:“餘常與蔡君謨論書,以謂書之盛;書之廢,莫廢於今”,道出了當時書壇的實情。至北宋中期,書壇在沉積多年後終於有了轉機,熙寧、元豐之間,出現了蔡襄(先史為蔡京)、蘇軾、黃庭堅、米芾為代表的書壇新秀,除蔡襄外,蘇、黃、米跳出了唐人尚法遺風,大力倡導“尚意”新的書法審美理念,使書壇才為之一振。所謂“尚意”就是他們在顏真卿銳意革新書體的啟發下,不以追求書體筆法為重點,主要是擴充書法的藝術內涵,發揮書法的抒情功能,開拓與新的審美追求相適應的藝術技巧。其要義主要宣揚“胸次為書”思想,強調“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獨得,妙不在於法。”蘇、黃、米都宣揚書外求書,認為學問、道義、哲學等比技法重要,書法要“僻俗”,重“書卷氣”,要“不踐古人自出新意”。因此,他們倡導的“尚意”實則還有一層“反模擬、求新意、衝絕尚法侷限”的特定含義。
總之,“宋人尚意”強調的是書法藝術的抽象美,把追求書法的具象美(筆法、結體等法度)說成一種“媚俗”,雖然在當時他們把人們的書法審美意識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但也給後人傳統技法的學習和傳承造成了深遠影響,以至於在元朝又掀起了一股復古之風。在瞭解了這一背景後,我們再看看黃庭堅的書法成就,就很容易判別其作品的水平在歷史大家中究竟是哪一層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