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19701604854

    什麼都沒加,核心是工藝不一樣導致口感不一樣。

    市面上豆漿大概有3種。

    第一種是最常見的漿渣混合豆漿(我起的名字,大家將就看吧)

    家用豆漿機/破壁機就是這個原理,自己家裡做豆漿99%都是這種。

    豆子泡或者不泡,直接丟進去。進入攪拌機邊加熱邊打碎。可能有過濾,但是過濾不強,因為是豆渣混合的,口感濃,顏色黃,也比較濁。

    我個人覺得並不算好喝,夠香不夠順滑。

    即便是這個豆子用高壓鍋壓過之後(高票答主的答案),完全無渣,我也不覺得好喝。實在太厚了,像吃稀釋過的芝麻糊,兌水也沒用。

    但是很多人愛喝這種,覺得濃稠有營養,覺得健康有纖維素多助消化。

    但我還是不愛喝。

    這類“外面賣的”邊打邊煮型,全家便利店裡的豆漿是代表。看下圖,左邊打豆漿,右邊兩個預調機放豆漿。便利店小哥每天早班打豆漿,賣到10點就不賣了。因為豆漿很容易變質,動不動就發酸變豆花了。

    第二種:豆漿粉衝的豆漿

    常規連鎖餐飲一般都是豆漿粉衝的。肯德基現在用的是龍王豆漿(以前是金龍魚),麥當勞供應商是金龍魚。

    市面上還有南方牌、永和豆漿牌牌,說真的,我們都比較過,豆漿粉味道都差不多,大概是工藝成熟了。

    用豆漿粉衝,口感比較類似於豆奶,夠順滑了,但是有很強的“人造感”。我對這種衝的豆漿也比較無感,就是聊勝於無吧,不好喝也說不上難喝,不會專門去買。還有一個缺點是成本偏貴一點。

    九陽在國內配了大量的現調機,餐飲店便利店都有供應。

    第三種是漿渣分離的傳統豆漿

    這種就是“傳統豆漿油條店”裡的豆漿,我個人覺得傳統豆漿是最好喝的。

    真的又順又滑又香。家用豆漿機做出來的味道沒法比,工藝不同不能硬比。

    因為傳統豆漿做起來很麻煩,目前我沒看到家用有全自動機器可以做的,但是商用有。

    (豆腐豆漿是同一個生產工藝)《本草綱目》谷部卷25"豆腐”:“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水浸,磑碎。濾去渣,煎成。以滷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澱,就釜收之。”

    搜了一圈《天工開物》《齊民要術》都沒有做豆腐的介紹,結果在《本草綱目》裡找到了,這是目前一個比較傳統做豆腐的流程。

    可以看到,雖然是現代有了漿渣分離的機器,但製作原理也是和最傳統的豆漿做法是一致的。都是先出漿-再濾渣-再煮漿-再過濾。

    連鎖餐飲應用裡,我只知道永和大王是用這種模式在煮豆漿。注意,永和大王≠永和豆漿(草帽小人那個logo),永和豆漿是用豆漿粉衝的,兩個不是一家。

    傳統豆渣分離豆漿做起來確實挺麻煩的,即便有了現代機器,製作時間和繁瑣程度比其他兩種豆漿要麻煩得多。

    還有就是我想糾正一下那位家裡開豆漿店的同學。煮豆漿至少有兩種全自動工藝的,一種是探針測量間歇加熱,一種是注入熱蒸汽。

    豆漿不能沸騰太久的說法,豆漿至少要沸騰半小時左右才能去毒,我不知道是多久算“太久”?我知道的說法是,豆漿一定要有一點鍋邊焦糊,豆漿才香得更徹底。

    說來也奇怪,我最舒服的幾次喝豆漿的經歷,都是在大清早和深夜,尤其是深夜喝熱豆漿帶來的滿足感特別強。一口微燙的豆漿,嚥下去穿過喉嚨一直滑到肚子裡的感覺,讓我覺得覺得特別溫暖,可以睡個好覺那種。

    可惜現在大部分早餐攤的豆漿,是用封膜杯一杯杯的放在櫃檯上的,嘗一嘗更糟糕,溫溫得淡得像水。

    而那種滾燙又帶著微微迷人焦香味的豆漿,卻越來越少沒幾家店了,我常去的閶門姚記豆漿(蘇州)、肇周路豆漿油條(上海,已歇業)、桃園眷村(賣得特貴)。

    如果找到一碗自己鐘意的豆漿,那也真是恭喜了,自己在家裡做出同樣的味道真有點難。

    (晚上補總結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患雙腕管綜合症,手腕疼痛手指伸不直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