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見其明007
-
2 # 包絮
莫過於東坡的《山行》
東風知我欲山行,
吹斷簷間積雨聲。
嶺上青雲披絮帽,
樓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
溪柳自搖沙水清。
嶺上人家應最樂,
煮葵燒筍晌春耕。
詩人在雨後初晴的早上,呼吸著山野間新鮮的空氣,隨意往山嶺走去。全詩句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句一個畫面,讓讀者隨著身臨其境!寫詩到如此田地,實在令人如圖畫中,意境之深遠,遣詞造句之真情,實實難得,讀來似一股清泉,甘甜入口,象美味珍饈,令人含嚼不捨下嚥!
曠古好詩!
-
3 # 張家公子名無忌
在這美好的春日,必須推薦一首秦觀的詞,因為這首詞雖然樸實而又春意盎然,頗有意境,讀起來就好像自己在春遊踏青一般。
春日裡,Sunny明媚,鳥語花香,正是出遊的好時節。春遊,不僅僅是現代人的所愛,古人也非常熱衷於此,而且古人遊玩起來,比現代人更有詩情畫意,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古人會寫詩啊,會寫詞呀,一次次的春日暢遊,就被古人記錄在詩詞中去,讓我們時至今日,還能體會到幾百年前的的生機盎然。話不多說,就讓我們和古人們一起暢遊在美麗的春天裡吧。
在古詩詞中,描寫春遊的篇章比比皆是,像白居易的“最愛湖東行不足,淺草才能沒馬蹄”,蘇軾的“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春“,僧志南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祁的”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等,歷朝歷代,都不乏名篇名句。可要說哪篇春遊的詩詞最為樸實而又春意盎然,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那就首推宋朝秦觀的一首詞《行香子》。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這首詞吧。
行香子
宋 · 秦觀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
倚東風、豪興徜徉。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牆。隱隱茅堂。
颺青旗、流水橋傍。
偶然乘興,步過東岡。
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秦觀這個人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婉約詞的代表人,蘇門四學士之一,最擅長寫纏綿悱惻的詞,像“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還有那篇大家耳熟能詳的《鵲橋仙》: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寫這種婉約風格的詞,秦觀可謂駕輕熟路,手到拈來。像春遊這種事,也非常適合寫婉約詞,但秦觀這首《行香子》卻很不一樣,寫的別有風味。我們一起跟著秦觀的腳步,領略下春天的風光吧。
一排排的綠樹把小村莊環繞,春水漲滿了村邊的池塘。我自由自在的沐浴著細細春風裡,帶著豪興徜徉在春景中。小小的園子雖然不大,卻把春光收盡,大家看看:紅紅的桃花,潔白的李花,還有一片片的金黃菜花,正開的茂盛,爭奇鬥豔,各顯芬芳。
遠處看到一排圍牆,隱隱顯出幾件茅屋,青青的旗幟迎風飄展,小橋立在一股清澈的小溪之上,乘著遊興,我信步走過東邊的山崗,看到黃鶯歡快的啼叫,燕子自在的飛舞,蝴蝶正忙著在花間起舞飛揚。
讀讀,這是多美的春光呀!尤其是詞裡面上下闕的最後一句,不正是我們春遊踏青時看到的景象嗎: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多麼樸實無華的句子,卻又處處透出春意盎然。
回覆列表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詩共二十首,寫於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此為第五首,是《飲酒》詩的代表作,也是陶淵明全部詩歌中的傑作之一,歷來膾炙人口。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起筆不凡,寫出了一種令人驚異的反常現象:生活在人群聚居之地,卻沒有車馬的喧譁,塵世的擾亂。“車馬喧”明指車馬的喧鬧,實指世人為功名利祿而奔競的情狀。兩句之間用一“而”字上下連線,使語意轉折,並引起讀者深思。然後,詩人自問自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塵雜不染,是因為“心遠”的緣故。所謂“心遠”,是指思想上丟掉了私慾,斷絕了塵想,不慕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只求歸返自然,恬淡超脫。由於“心遠”,即使“結廬人境”,也就自然而然地顯得幽深寂靜,不偏而偏了。這是詩人的一種主觀感覺,表現了主觀反作用於客觀的深刻哲理。它告訴我們:只要透過主觀努力,達到某種思想境界,可以改變和減少客觀外界對自己的影響。
以上四句,是精闢的議論,警策醒世,富有“理趣”。以下六句,是寫景抒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前二句寫詩人在東籬下采菊,悠然自得,我們彷彿看到了那長長的東籬,那籬邊的叢菊,那採菊的詩人,以及他無意間看見遠處南山時那無憂無慮、悠閒自在的神態。這時正逢傍晚,山上的嵐氣瀰漫,遠山變得朦朦朧朧,依稀可見;歸鳥成群,結伴相隨。山色鳥影,大自然的一切顯得那麼美麗,那麼可愛,那麼淳淨,那麼和諧。此時的詩人,超然世外,物我渾然,他的心境與大自然完全融為一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