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閱杭九樓
-
2 # 大約在冬季M
不想結婚就一個人過,結婚的有多少是真好的,有多少人在父母和孩子之隱忍著的,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寧願一直陪著父母!
-
3 # 如果如是如此
要看你不想結婚和生孩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呀。和年齡有什麼關係?
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對於結婚生子的行為有很嚴重的牴觸,且經過醫院的診斷存在某種心理疾病,那就是病,要治療。
適齡不婚不育,本來就不是一個可以用病態來解答的現象,它也是一種社會現象。總有一些長輩認為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其實無非就是一種社會現象而已,原因也非常的簡單,不要總是說你們的年代,更加不要對比周圍的人如何如何。這就是一個事實存在,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不要動不動就是病態,病態的。
50後的人,確實經歷了很大的磨難,可是當年該結婚的歲數,是基本上可以一個工作幹一輩子,反正改變工作現狀的可能性有限,就這麼幹吧,什麼國營集體的,反正旱澇保收,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是這樣的工作性質呢?大多數還要自己奮鬥,可能要隨時面臨事業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女孩子,一工作就面臨諸多的問題,異地,獨居,一個人挑起生活重擔的姑娘有的是啊,職場上沒有人照顧他們是姑娘,職場無男女,回到家,從水管,電燈,到買房裝修,不都是一個人扛起來的。一路下來,無人幫忙,全走下來的還不是漢子嗎。再說男孩子,沒有家裡的幫助,想自己築巢引鳳的有多少,本來他還沒玩夠,非要繫結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分分鐘他都可能出現生存問題,何況養家。
過去家庭是兩個人共同抵禦風險的社會細胞,現在,有多少家庭是拉低生活水準的負擔呢?沒結婚,我喝杯星巴克不算啥,結了婚,一堆壓力都來了,還要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累不累?更不用說小孩了,要知道一個在職場上打拼的女生,一個孩子對她來說意味著什麼,那是差不多三年的非正常發展。誰理解生完孩子還要重新擠進職業裝的痛苦啊。
不是說家庭,孩子,就不好,結婚就大逆不道了,但是也不能說不結婚生子就是病,就算那是病,也不是人的病,是社會病。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結婚還好,是接受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進入自己的生活,一個孩子呢?在自己都不成熟的情況下,生出一個孩子,對給父母照顧,就是正常人類了?獨生子女那麼多,30幾歲不過是他們一個成熟期而已,讓他們成熟了再有自己的孩子又有什麼錯呢?
華人,沒有西方遊牧文化的根基,對於自由的追尋,都沒有對家庭歸屬感的追求大,說到底,誰不想有家,不要動不動扯到孝道,病態上。
-
4 # 葉知是
不結婚40歲之前個人很瀟灑,結婚後意味著責任。人生在世一場本就是一場修行,當父母年邁無力,生病需要照顧時,你一個人能否負擔,當家人遇到風浪時,你可否有時間有金錢支援度過,成家相對抗風險強。若是你的經濟實力很好,能養父母所老,能把自己一生照顧的很好,那麼是否結婚,全在自己喜歡,別人不重要,自己該有的責任義務,自己能承擔,婚姻什麼的都自己可以說了算
-
5 # 不分可好
這不是病, 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只是沒說出來而已。
我也是晚婚晚育者。我是比較內向喜歡安靜的人。
當時看著別人結婚後為兩家跑。生完孩子後為了照看寶寶
朋友之間的小聚也抽不出時間。
不知她是不會過日子,還是累的沒精神。
反正看著挺恐懼的。
覺得一個人特爽,什麼都不用顧慮,該吃吃喝喝無煩惱。
早結婚,早受罪。
可當我結婚後後悔當初決定了。
晚婚生育不管陪復產還是順產,恢復身體肯定不如年輕女生。
照顧寶寶也是體力跟不上的。
想要二胎,年齡上也不給力。
再有工作上為了照看孩子在家休幾年,也找工作搞不成低不就了。
你會想,公公婆婆,姥姥姥爺 輪流看孩子應該不耽誤把。
假如不是生活上迫不得已外,孩子還是自己帶的。有益無害。
再有與老公的互動,情感輸出也得顧上,照顧不上意見滿大的。 嘿嘿~~~
暫時,分享這些好了。
-
6 # 真理真情59755
是和不是都有答案。是的說法,年紀不小,該結婚了,生孩子了吧。再過幾年,不就是大齡青年了,不想生孩子?到時候想生孩子都生不了。不是病的原因,也有幾條。關鍵問題是找不到物件,想結婚想生孩子,也不可能做到吧。所以說,不要動不動就把別人定性為有病,將心比心,何必如此呢?
回覆列表
是心理有病,俗話說,30而立,都31了就該成家立業了,這是父母所期待的。不結婚,父母會惦記一輩子的,到死也放心不下,這就是為什麼說,兒孫不孝,無後為大,不結婚,哪來的兒孫繞膝,天倫之樂!婚姻也是人生過程中完美價值最重要的體現,也保證今後生活工作中有份至親至愛的親情陪伴。所以說,不結婚就是對自己、對家人不負責任,老百姓的話:31了,這麼大了不結婚,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