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 AMD 釋出銳龍 3000 系列處理器和 X570 晶片組主機板已經過去將近三週,但該公司在 BIOS 和軟體支援上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過去幾周,社群一直在吐槽新處理器在溫度和電壓方面的控制不佳,尤其是很少在效能較低的狀態下壓低功耗 —— 即時沒幹啥事,也會保持高頻率。
(題圖 via AnandTech)
這個“問題”說大也不大,因為它只是 AMD 新加入的 CPPC2 快速頻率提升行為帶來的副作用。AnandTech 指出,如果效能監測應用程式的程式碼編寫得太爛,就有可能導致過長的迴圈週期,從而推高 CPU 的負載。
鑑於新處理器的 ramp-up 低於 1 ms,這意味著晶片很難控制在較低的頻率,即便當前狀態可以允許其保持閒置。好訊息是,AMD 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在新發布的晶片組驅動程式包中調整了銳龍電源管理計劃的 CPPC2 行為。
正如社群簡報中所指出的那樣,與舊版相比,新版改善了排程程式的設定,使之擁有更加寬裕的加速時間 —— 特別是當晶片處於基礎頻率和空載電壓時,負載將顯著延長至其升壓頻率。
AnandTech 對兩版驅動進行了快速 A / B 測試,發現在更新之前,CPU 會在大約 840 微秒內飆到較高的動態頻率 —— 相比之下,更新後的電源計劃,其所花的時間要多出 17.5 ms 。
簡而言之,更新後的 CPPC2 設定,會讓 CPU 不易受到較小的瞬態負載的頻率提升的影響。即便多了 17.5 ms,整體差異還是很難被察覺到的。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就算遊戲的工作負載是間歇性,其最終體驗也不會受到影響 —— 因為一旦 CPU 超過了初始的基礎頻率斜率閾值,系統就會維持 1ms 內的動態頻率調節。
AnandTech 看了眼 Windows 電源計劃,發現 AMD 確實在這方面有所調整。在舊版驅動中,CPU 會在 ~2.2GHz 左右保持閒置,而新版驅動改到了 3GHz 左右。
頻率的上調也略有放緩,不過在快速測試中,其發現頻率上升一半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最後,AMD 改進了晶片報高溫的問題,原因是許多應用程式只會讀取晶片感測器上最大的那個數值,而實際溫度其實並不高。
在新版 Ryzen Master 實用工具中,AMD 已經引入了一個不同的溫度讀數演算法,還在更好地表示晶片的“總體”溫度,而不是感測器報告的最大數值。
除了對不同感測器的數值進行平均,它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視窗內給出平均讀數。在 AnandTech 的測試中,發現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空閒和低負載場景,新版顯得溫度行為不再是那麼地尖銳和不穩定。
距離 AMD 釋出銳龍 3000 系列處理器和 X570 晶片組主機板已經過去將近三週,但該公司在 BIOS 和軟體支援上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過去幾周,社群一直在吐槽新處理器在溫度和電壓方面的控制不佳,尤其是很少在效能較低的狀態下壓低功耗 —— 即時沒幹啥事,也會保持高頻率。
(題圖 via AnandTech)
這個“問題”說大也不大,因為它只是 AMD 新加入的 CPPC2 快速頻率提升行為帶來的副作用。AnandTech 指出,如果效能監測應用程式的程式碼編寫得太爛,就有可能導致過長的迴圈週期,從而推高 CPU 的負載。
鑑於新處理器的 ramp-up 低於 1 ms,這意味著晶片很難控制在較低的頻率,即便當前狀態可以允許其保持閒置。好訊息是,AMD 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並在新發布的晶片組驅動程式包中調整了銳龍電源管理計劃的 CPPC2 行為。
正如社群簡報中所指出的那樣,與舊版相比,新版改善了排程程式的設定,使之擁有更加寬裕的加速時間 —— 特別是當晶片處於基礎頻率和空載電壓時,負載將顯著延長至其升壓頻率。
AnandTech 對兩版驅動進行了快速 A / B 測試,發現在更新之前,CPU 會在大約 840 微秒內飆到較高的動態頻率 —— 相比之下,更新後的電源計劃,其所花的時間要多出 17.5 ms 。
簡而言之,更新後的 CPPC2 設定,會讓 CPU 不易受到較小的瞬態負載的頻率提升的影響。即便多了 17.5 ms,整體差異還是很難被察覺到的。
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就算遊戲的工作負載是間歇性,其最終體驗也不會受到影響 —— 因為一旦 CPU 超過了初始的基礎頻率斜率閾值,系統就會維持 1ms 內的動態頻率調節。
AnandTech 看了眼 Windows 電源計劃,發現 AMD 確實在這方面有所調整。在舊版驅動中,CPU 會在 ~2.2GHz 左右保持閒置,而新版驅動改到了 3GHz 左右。
頻率的上調也略有放緩,不過在快速測試中,其發現頻率上升一半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最後,AMD 改進了晶片報高溫的問題,原因是許多應用程式只會讀取晶片感測器上最大的那個數值,而實際溫度其實並不高。
在新版 Ryzen Master 實用工具中,AMD 已經引入了一個不同的溫度讀數演算法,還在更好地表示晶片的“總體”溫度,而不是感測器報告的最大數值。
除了對不同感測器的數值進行平均,它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視窗內給出平均讀數。在 AnandTech 的測試中,發現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空閒和低負載場景,新版顯得溫度行為不再是那麼地尖銳和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