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楓的電影世界

    我本人實在是很想喜歡這部電影,畢竟被推到那麼高的位置(中國的科幻片元年,比肩星際穿越等等),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作為一部科幻片的標準來評價這部電影的話,影片品質實在不敢恭維。我隨便列舉兩部國外的優秀科幻電影,從電影票房、科幻創意、特效水平、情節感染力、演員演技這五個方面來做資料對比,說明《流浪地球》與國外的科幻電影差在哪裡,差距有多大?

    對比電影

    1、《流浪地球》:郭帆執導。吳京、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該片於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成本:約4億元人民幣。電影票房:截止今天約38億元人民幣(不斷增長中,最終可能60億+)。

    2、《原始碼》:鄧肯·瓊斯執導。傑克·吉倫哈爾、維拉·法米加、米歇爾·莫娜漢等人聯袂出演。該片於2011年4月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成本:約2億元人民幣。電影票房:約8億人民幣。

    3、《星際穿越》:諾蘭執導。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邁克爾·凱恩主演。電影於2014年11月7日美國上映,2014年11月12日中國上映。影片成本:約10億元人民幣。電影票房:約36億人民幣。

    1、票房:這點《流浪地球》完爆另外兩部電影,但美中不足的一點是,國內票房和國外票房的比例。不管如何,這點《流浪地球》完勝。

    2、創意:坦白講,因為有大劉的原著小說作為基礎,《流浪地球》的創意整體並不差,至少可以和原始碼打個平手,雖然不在同一個範疇內。而星際穿越的創意實在過於巨集大:蟲洞理論、多維空間、引力潮汐,而且都有嚴謹的物理理論做為支撐。這一方面,《星際穿越》勝,但《流浪地球》也不差。

    3、特效水平:這一點上,《流浪地球》敗給了另外兩部電影。不可否認,《流浪地球》的畫面並不差,雖然地下城和飛船內部的真實感略差(國內電影整體基礎硬體水平不足,短期內沒得辦法),但也有地球發動機萬箭齊發、地球被土星引力吸引、地球表面冰封這樣的巨集大場景,但我覺得最大的差距,在於特效的層層遞進上散而亂,沒有與電影情節緊密響應。這不是特效團隊的錯,而是由於導演的水平不足造成的。由於導演的把控能力不足,專業水平有限,幾幅巨集大的特效更像是為了特效而特效,沒有很好的溶入情節之中。再看星際穿越的特效,從一開始的失控遙控飛機,到飛船升空再到蟲洞穿越再到高潮部分的多維空間。特效與劇情的契合度很高,而且是一種從易到難,從低到高,從進入到震撼的逐步遞進關係。諾蘭並不是以特效畫面見長的導演,但由於他頂類的執導能力和專業水平,《星際穿越》的特效所起到的整體水準,要高於另外兩部電影。而《原始碼》電影的亮點主要在於創意,並不在於特效水平。影片的特效主要是為了服務於情節而非奪人眼球。

    4、情節感染力:這又是極度考驗導演專業水準和天賦的領域。《流浪地球》與另外兩部的差距是巨大的。懸念是科幻電影吸引觀眾注意力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星際穿越是由地球的環境惡化開始,開頭部分留了幾個不起眼的非自然現象作為伏筆,再通過合理的劇情,逐漸引出飛船研究中心,再到太空飛行、蟲洞穿越、外星探險、多維空間,劇情從一開始小小的種子生長成後面的叄天大樹。懸念始終緊緊抓著觀眾們神徑,而親情和愛情巧妙的貫穿其中,男主的父女之情、女科學家的父女之情始終在電影情節中同步表達。飛船起飛的倒計時與父女的告別溶為一體;二十多年分別的親情淚點與引力潮汐造成的時空流轉契合在一起;而在經典的臺詞描述中,居然把愛情當成一種可以穿越時空而感知它存在的實體力量。而影片的高潮,多維空間的部分,又和影片開始埋下的伏筆遙相呼應。

    《原始碼》的情節感染力略遜一些,但也很讓人印象深刻。用的辦法同樣是懸念,一開始以為是在火車上執行任務,再通過電影情節的展開,引到把人的潛在意念代入場景中用潛意識做專項服務的創意這個層次;然後繼續深入,真像如抽絲剝繭般的一點點浮現。原來男主角早已陣亡,他所處的那種封閉空間也不過是給他們的意識創造的一個房子而已,真實的男主只是現實中的一點帶有大腦的軀體,那個瞬間足以讓擊中你的內心。我始終不明白《流浪地球》為什麼要那麼實在,一開始就把最大的腦洞——萬臺巨型發動機推動的地球星際流浪,用文字的方式告訴觀眾,由於一開始就失去了懸念這個科幻片吸引觀眾最有效的因素,再加上情節拖沓,電影中有相當部分的情節,節奏過慢且沒有必要,這讓人看到一半就讓人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後面最大的懸念無非是土星的引力,由於導演的水平低下而且業餘,整個後半部,想必又要靠吳京的戰狼精神了。可這還是科幻嗎?

    情節感染力是最考量導演的天賦和專業水平的部分,可惜這部電影的導演並不具備這些。一個垃圾的廚師,可以把天價的食材做成一鍋屎;同樣,一個水平低下的導演,可以讓一部不錯的小說和幾乎是中國最優良的電影特效,拍成了一場電影災難。

    5、演員演技:吳京還是戰狼角色本色演出,男主業餘的齣戲演出和強行煽情的親情尬演(親情尬演一半怪演員業餘,一半怪導演情節拍的太差),在挑戰著觀眾們的忍耐力。這和另外兩電影,幾乎沒有可比性了,一場災難。

    為什麼會有那麼從群眾誇這部電影呢?只能說,大家觀影的角度不同,水準不同,對電影的理解也不同。昨天在問答上發言,我說覺得《流浪地球》優秀的觀眾,還是以小鎮青年為主體。下面有人反駁,問我什麼意思,小鎮青年就是住在邊陲地區、上不得檯面的觀影觀眾嗎?我倒真沒有這個意思,我的認知中,小鎮青年是哪些沒有用心看超過500部經典電影,也沒有認真看過200本以上優秀書籍的青年們。看過一定量級的優秀作品,人的認知是會改變的。小鎮青年也不是中國獨有,美國的一些優秀導演也在不滿意復仇者聯盟這種超級英雄片,美國同樣有佔大部分量級的小鎮青年。而大家對電影的理解和需求定位也不同。有些人用電影當作信仰;有些人只為了開心一笑;有些人去電影院為了和女朋友約會。。。去電影院裡看《熊出沒》還是看《山河故人》;喜歡《戰狼2》或者是喜歡《敦刻爾克》;喜歡王晶或者是喜歡王家衛;本就是每個人的自由。

  • 2 # 是琿不是暉或輝

    前幾天看過這部電影,就隨便說一下我的看法吧。

    畢竟這麼多年了看的科幻電影都是西方國家拍的,所以很多人不自覺地拿它來和《星際穿越》來做對比。我們不得不承認,和《星際穿越》對是有差距,無論特效,拍攝手法等都比不上人家。我們也要承認《流浪地球》的劇情有硬傷,對白劇情老套路,電影裡面洛希極限是最大bug等等,但是!你們回想一下,以前你們看了西方的科幻電影之後,有幾個人會去討論引力彈弓、洛希極限,核聚變等等這些天體物理知識?別說討論,如果不是這部電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些知識。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就是引發了很多人去討論這些天體物理知識,特別是有些中小學生在看了這電影之後,引發了對相關物理知識的興趣,也許以後我們國家在航天事業做出大貢獻的人就存在於這些學生之中(雖然我這麼說的有點誇張,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種子的力量),要知道以後的大國競爭是天空爭奪,誰先征服了星辰大海,誰就優先擁有制空優勢(可能說的誇張了,但是萬一變成了事實呢)

  • 3 # 拂曉尤娜

    《流浪地球》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不提他的製作水準,特效,臺詞,人物演技等等,就憑這個劇本就可以秒殺一眾科幻作品。流浪地球改編自大劉的小說,大劉劉慈欣是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有一定影響力的科幻作家,連奧巴馬都是他的粉絲。電影只是改編了其中的一部分,在這裡我也期待有續作。

    太陽核心極速老化膨脹,即將在300年內團滅整個太陽系,人類為了自救,就策劃了持續2500年100代人的將地球推向比鄰星系的計劃,命名為流浪地球。聯合政府為此建造了10000座行星發動機,驅使地球停止自轉,並第一步成為木星的衛星,藉助引力彈弓效應脫離太陽的引力離開太陽系,電影就描述的是這一段。

    每座發動機下面5公里都有一座地下城,供全球35億人生存。中國人對家的眷戀比任何一個民族都要強烈,劇中處處體現著親情,家對我們的重要性。劉培強想要回家和兒子團聚,當人工智慧莫斯宣佈流浪地球計劃失敗時,朵朵哭著對哥哥說想要回家,這些畫面無不觸動人心,無不感人。這個立意夠不夠深,夠不夠新穎?比之好萊塢作品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吧,在美國評分網站超過了8分,超過了一大批美國好萊塢科幻作品。豆瓣貓眼評分都非常的高,說明了人民是真的喜歡。

    再說演員陣容方面,雷佳音,吳京,屈楚蕭,吳孟達等等演技線上,也不是小鮮肉,片酬不會影響特效製作。

    說到特效,那真的是很強很強。特效團隊只有四分之一來自美國,其他呢都是本土團隊,連美國人都稱讚中國人做特效原來能做的那麼好,劇組中的道具等等都是自己製作的,運輸車武器等都非常未來化科幻。巨大的發動機設計的很科學很震撼,還記得劇中的一個鏡頭,巴黎鐵塔在發動機下面就和一個火柴大小似的,11公里高真的巨無霸帥爆了。另外郭帆導演還請了4箇中科院教授對作品審查,看看有沒科學漏洞。

    流浪地球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硬科幻作品,開創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篇章,是要在中國電影史上留名的。這部作品值得推薦,值得大賣,值得票房上50億,甚至60億等等,期待更多人的觀影。在這裡祝福中國電影,祝賀流浪地球成功,祝賀郭帆導演成功,感謝大劉帶來這麼優秀的小說。也真誠的希望流浪地球2早點到來。謝謝。

  • 4 # 情話每天說

    在上小學的時候,我被動地訂了一款名叫《小哥白尼》的兒童天文雜誌。我不知道哥白尼是誰,對天上的星星也不感興趣。或許在那個時候我也有立下過長大了要成為一名宇航員,要坐著火箭倒臺空去的志向。只是後來越走越跑偏,搞得我也只知道白天的火球是太陽,晚上最亮的是月亮,月亮裡住著嫦娥仙子,她可能比我媽媽還要漂亮。

    幾十年後,我讀完了霍金的《時間簡史》,發現他寫的並不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故事。而是寫出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恆星、行星、原子以及人類之間的聯絡。我所有關於太空的知識量、硬理論也都是來源於這本描寫太空並暢想時間旅行的著作之中。只是後來,霍金死了。

    後來我還讀完了劉慈欣的《三體》在《時間簡史》的基礎之上,我可以輕鬆理解書中那些聲波以及黑暗森林的設定。但還是不得不被作者的腦洞所折服。我就納悶了,同樣是生活在山西的兩個人,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雖然由《三體》所改編的電影遲遲不來,但我們還是先等到了劉慈欣的另外一部作品《流浪地球》的電影版。

    《流浪地球》被稱作是一部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影片,在被歷史所禁錮的中國電影市場;那些只看得到金錢與流量以及女人白花花胸脯的中國電影人們,這一次終於有人抬起了頭,開始關心人類未來的命運以及看到了在天空更遠的地方。

    、當我在《星際穿越》中尋找著黑洞與蟲洞的區別;當我在《火星救援》中憧憬著人類未來的家園;當《太空漫遊2001》讓我看到了若干年前人類對未來太空之旅的精準預測。他們的過去很單薄,可是他們對於未來的想法卻是豐滿而綺麗的。今天,劉慈欣告訴了我們人類未來的命運,地球這個家,我們用再多的金錢也終究是保不住的,與其去尋找另外一個家,不如干脆帶上地球去流浪。這並不是居安思危,因為太陽真的是會消失的。(后羿:這事兒和我可沒關係)

    回到電影上來吧,除了足以媲美好萊塢大片的特效以及太空的浩渺、空間站的雄壯、離開太陽後地表的冷酷,都能夠通過3D眼鏡的幫助讓觀眾身臨其境。

    所觸動我的,是影片的整體的敘事。從“希望”開始,在陰暗的地下城長大的女主韓朵朵傲嬌地表示“我就是要到外面去看一看。”於是我們和她一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一片冰天雪地,毫無生機。沒有了太陽,大氣層也在逐漸遭受著破壞,地球被木星的引力所捕獲逐漸脫離了軌道。一段祖孫三代的情感也隨著空間站與地球的聲波串聯而浮出了水面。影片裡只有心繫人類命運的巨集大之情;感性大於理性的溫潤之情;滿嘴京腔外國人的異國之情;親人之間甘願付出生命的偉大之情。唯獨沒有冰冷殘酷的愛情。

    在吳京所飾演的中國宇航員父親決定與親人告別時所流下的三滴眼淚通過3D眼鏡漂浮在我的眼前時,我的眼角也泛起了久違了的淚花。影片的最後,我所聽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回家”這正好呼應了一開始的“離開”我們總是想著要出去看看,但當你出去了以後,你可能就只剩下一個想法,那就是“回家”流浪的地球就像每一個在外流浪的人一樣,個新年願望都是同樣的“如果可以,我想回家”

    電影不是京劇,是不可以守著那幾個老戲本一遍又一遍去練習基本功的。不是隻有喜劇和《西遊記》符合福斯的口味。創新才是藝術的根本。去年國內電影的票房冠軍是《紅海行動》,目前已經14億的《流浪地球》顯然已經可以鎖定今年的票房冠軍了。或許今年真的會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但還是請不要可著在劉慈欣一個人身上薅。千萬別把《三體》整的和《盜墓筆記》一樣,鮮肉堆裡抓十個有九個演過吳邪。

    當我走出影院,看著這個井然有序的城市,再抬頭看到依然閃耀的太陽,內心是無比地慶幸。至少在有生之年,太陽還是會在那裡為我們帶來生存的能量。可是太陽的消失終究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希望,在未來,人類可以找到一個不必搬家也不用流浪的完美計劃。好了,電影看晚了,還是回家吧。

  • 5 # 小乙影視

    這部電影還是帶來很大驚喜,當然是指特效這方面,不論是道具還是場景,滿滿的科幻大片既視感,終於不再是滿螢幕的塑料玩具了,說比肩好萊塢有點過譽,但確實已經很優秀,特效我給打八分。

    劇情方面,還是薄弱了一些,相對於原著,電影亮化了不少,原書的基調更加悲觀一些,而且電影只是採用了原著中地球流浪這一概念,情節基本上和原著無關了。當然這一點無可厚非,關鍵是有些情節設計的過於兒戲,所以劇情只能給五分,下面舉幾個栗子。

    本片的概念之大,硬核之程度,即使在好萊塢的科幻片中,也很難找到能與之相比的。在如此巨集大的背景下,表現個人英雄主義,必須要有非常合理縝密的劇情設計,要不就會非常幼稚。無法想象,能夠點燃木星推動地球,比珠峰還高的巨大複雜裝置發生故障,居然被劉啟幾腳給踹好了,這也太兒戲了吧。

    同理,劉啟的父親劉培根,在裝載著人類最後希望的宇宙空間站中,如入無人之境,簡直就是在自家的後花園,所有的高科技壁壘,重重的安,保措施對他統統無效,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最後扔了一瓶燒酒,把空間站的電腦核心燒了,真是讓人無語。

    影片的最後,木星被點燃,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把地球推出了木星的引力範圍,這個能量到底有多大,已經超乎了我的認知。以常識來分析,地球上所有的核武器一起引爆,與之相比恐怕和一隻蠟燭差不多。在如此巨大的能量衝擊下,暴露在地表上的人和裝置居然還能倖免,簡直是天方夜譚。

    對於片中的細節還有個疑問,就是有個隊員用加特林機槍開啟冰牆的情節。這個不是吐槽,確實是不懂,在外界溫度為零下八十℃的情況下,打了那麼多的子彈,槍管都不會紅的嗎?希望有軍事達人解惑,謝謝。

  • 6 # 大熒幕指南

    剛看完電影,講道理特效可以直接給滿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5毛錢的特效看的太多了。整體劇情略顯老套,但也有讓人驚豔的地方,可惜的是煽情的部分有點生硬,各種獨白有點出戲。電影人物有點多,特別是救援隊一上來,每個人都給鏡頭,都想表現,對我個人來說就有點亂了。但總體而言,《流浪地球》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產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並擁有和國際一流科幻大片相提並論的實力,覺得對的起電影票價。

    Ok,該吹的吹完了,下面開始吐槽(劇透預警)。

    1、地球接近木星,藉助木星引力加速,這個時候居然因為木星引力激增,大量行星發動機故障停機了。WTF?引力激增是什麼鬼,我淺薄的物理知識告訴我,引力只和星體品質正相關,然而品質(體重)這種東西,大概是這世間最無可奈何的東西,是什麼讓木星的品質激增了?

    2、行星發動機停機後,全球開展救援行動,主要就是運送一種叫“火石”的東西,聽名字大概就是個點火裝置什麼的,外形上也就是個直徑1m左右的繡球。講道理,如果是因為引力變化導致的發動機故障,應該更可能是物理結構的破壞吧,怎麼隨便點個火就叫修好了。然後就是“火石”本身,看起來並不怎麼精貴,沒有運載工具,直接放地上拖著走也沒問題。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每個發動機多備它幾個,非要出了故障才千里迢迢地運輸。別告訴我這東西稀缺,後邊說了“飽和式救援”好吧,飽和式!當然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梗,前面李一一說了沒幾個火石能運到赤道了,結果主角一行剛要到達目的地,好幾個發動機就重啟了,啪啪啪打臉。

    3、聯合政府宣佈地球末日的時候,我就在想還能有什麼辦法讓地球脫離木星引力,然後主角看了看木星就爆出了點燃木星氫氣,推動地球遠離木星的方案,然後沒幾分鐘李一一就算出來這方案可行。感覺這是全片讓我最震撼的地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畢竟那個木星俘獲地球大氣的畫面真心壯觀,然後主角居然要點燃木星,想想就覺得激動。然而,已經有知乎大神從能量的角度推算出這個方案根本不可行。後面聯合政府也說這個方案已經有以色列的團隊提出過了,並且經過計算,成功的概率為0。另一方面,基本點燃木星的能量足夠,這種程度的爆炸推力,這種級別的天體運動,對生命體來說應該是滅頂之災。當然,在主角光環的加持下,這個方案最終還是成功了,劇情需要,劇情需要。

    4、吳京作為主演,總體上感覺就是在打醬油,邊緣OB,最後一個大招(犧牲光環)拯救世界。電影裡吳京強制退出休眠,發現人工智慧MOSS叛逃,然後MOSS就直接開幹,還乾死了吳京基友老馬。最後吳京進入主控室,MOSS這才告訴吳京自己沒有叛逃,都是聯合政府的應急預案,然後吳京就坐下來靜靜了,早幹嘛去了,先動手再BB?當然這個MOSS也很可疑,因為按照劇情,點燃木星的方案成功了,那麼如果之前是MOSS計算出的成功率為0,MOSS叛逃就實錘了。

    5、李一一用他超越聯合政府的計算能力算出了行星發動機的尾焰能達到點燃木星的高度,後來被打臉了。聯合政府在主角團隊快不行了的時候才開始救援廣播,後來主角團隊啟動超高尾焰的發動機後,沒多久旁邊幾個發動機也啟動起來了,不是說好都撤離了嗎。。。另外,之前李一一說洲際導彈的射程都不如發動機尾焰高。。。這時候木星引力都能俘獲大氣了,感覺還是導彈靠譜一點。

    6、發動機尾焰高度不夠,醬油主角吳京在明知成功率為0(雖然後來成功了)的情況下,果斷破壞了聯合政府的火種計劃,用人類最後的希望-領航者號去執行一個成功率為0的方案。感覺這裡把主角黑的體無完膚,以後肯定有人吐槽“聖母”什麼的。其實這裡只需要隨便開個救生艙什麼的自爆就行了,非要把領航者號搭進去。。。另外,本來領航者號都脫離伴飛,進入逃逸軌道了,結果主角覺得自爆的時候,領航者號還在地木之間,距離還特近。當然,這也是劇情需要,總不能這時候主角說我要自爆,還得飛兩天。。。

    最後,首尾呼應,《流浪地球》絕對是值得一看的電影。影片裡地球航行的畫面,太空裡拐彎的畫面,地面上看木星的畫面,讓人感覺這才是中國產科幻片應該有的水平。看片嘛,首先就圖個樂。

  • 7 # 大寶影視剪輯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有人問吳京:對於這樣一部電影,你不怕拍出來是爛片,把你毀了麼?吳京說:我不怕,即使拍爛了,比沒人拍強。其實,我們已經成功了,因為有7000人蔘與這部電影的製作。未來,這7000人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種子。

    其實正如吳京所說的那樣,不管《流浪地球》的票房是多少,亦或是有多少批評聲,《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能夠拍出來,能夠在電影院上線,就是對中國科幻電影的巨大貢獻,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從這個方面說,《流浪地球》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意義及影響都是巨大的。

    有人說,成功的路上最後一步最艱難,我想說,其實第一步才是最艱難的。一項事物從無到有,本身就是一種蛻變。你可以想象下,一個幼小的嬰兒,以前只會爬,突然有一天,他站了起來,並蹣跚地邁出了第一步。這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真實寫照,已經學會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總有一天他會跑起來。有了《流浪地球》的前車之鑑,讓我更加期待那部讓中國科幻電影跑來的電影,有人說,這部電影是《三體》。《三體》這部電影已經胎死腹中,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有這樣一群人,不畏艱險的重拍《三體》,亦或是拍出任何一部讓世界驚豔的科幻電影,那個時候,中國科幻電影才算是真正的挺起了脊樑

    1、地球接近木星,藉助木星引力加速,這個時候居然因為木星引力激增,大量行星發動機故障停機了。WTF?引力激增是什麼鬼,我淺薄的物理知識告訴我,引力只和星體品質正相關,然而品質(體重)這種東西,大概是這世間最無可奈何的東西,是什麼讓木星的品質激增了?

    2、行星發動機停機後,全球開展救援行動,主要就是運送一種叫“火石”的東西,聽名字大概就是個點火裝置什麼的,外形上也就是個直徑1m左右的繡球。講道理,如果是因為引力變化導致的發動機故障,應該更可能是物理結構的破壞吧,怎麼隨便點個火就叫修好了。然後就是“火石”本身,看起來並不怎麼精貴,沒有運載工具,直接放地上拖著走也沒問題。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每個發動機多備它幾個,非要出了故障才千里迢迢地運輸。別告訴我這東西稀缺,後邊說了“飽和式救援”好吧,飽和式!當然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梗,前面李一一說了沒幾個火石能運到赤道了,結果主角一行剛要到達目的地,好幾個發動機就重啟了,啪啪啪打臉。

    3、聯合政府宣佈地球末日的時候,我就在想還能有什麼辦法讓地球脫離木星引力,然後主角看了看木星就爆出了點燃木星氫氣,推動地球遠離木星的方案,然後沒幾分鐘李一一就算出來這方案可行。感覺這是全片讓我最震撼的地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畢竟那個木星俘獲地球大氣的畫面真心壯觀,然後主角居然要點燃木星,想想就覺得激動。然而,已經有知乎大神從能量的角度推算出這個方案根本不可行。後面聯合政府也說這個方案已經有以色列的團隊提出過了,並且經過計算,成功的概率為0。另一方面,基本點燃木星的能量足夠,這種程度的爆炸推力,這種級別的天體運動,對生命體來說應該是滅頂之災。當然,在主角光環的加持下,這個方案最終還是成功了,劇情需要,劇情需要。

    4、吳京作為主演,總體上感覺就是在打醬油,邊緣OB,最後一個大招(犧牲光環)拯救世界。電影裡吳京強制退出休眠,發現人工智慧MOSS叛逃,然後MOSS就直接開幹,還乾死了吳京基友老馬。最後吳京進入主控室,MOSS這才告訴吳京自己沒有叛逃,都是聯合政府的應急預案,然後吳京就坐下來靜靜了,早幹嘛去了,先動手再BB?當然這個MOSS也很可疑,因為按照劇情,點燃木星的方案成功了,那麼如果之前是MOSS計算出的成功率為0,MOSS叛逃就實錘了。

    5、李一一用他超越聯合政府的計算能力算出了行星發動機的尾焰能達到點燃木星的高度,後來被打臉了。聯合政府在主角團隊快不行了的時候才開始救援廣播,後來主角團隊啟動超高尾焰的發動機後,沒多久旁邊幾個發動機也啟動起來了,不是說好都撤離了嗎。。。另外,之前李一一說洲際導彈的射程都不如發動機尾焰高。。。這時候木星引力都能俘獲大氣了,感覺還是導彈靠譜一點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剪刀手無憂

    怎麼看《流浪地球》,我的回答是:膜拜仰視。

    從上映至今,《流浪地球》不斷的重新整理著記錄,“籌備了4年,用3000多張概念設計圖,8000多格分鏡,踏出了中國科幻的第一步”。

    為什麼《流浪地球》會有如此高的反響,要從以下幾點來看

    史無前例,難度巨大

    科幻電影代表了電影工業的最高標準,而想要拍好一部中國產科幻,好的故事、良好的工業基礎以及信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在這之前,中國電影一直在科幻電影的板塊上處於空白,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誰也不知道下一步會是怎樣的情況,全憑想象,全靠自己。

    從2015年《三體1》獲得雨果獎之後,中國便開始了“科幻元年”,年年都有,卻年年落空。等待了四年,郭帆導演終於帶來了《流浪地球》,幫助國人踏出了中國科幻的第一步。

    信任是最大的敵人

    由於之前沒有人嘗試做中國科幻電影,在製作上沒有可以參考的樣例,拉著一票人開始創作,也不知道有沒有結果,投資人和這群電影製作者心裡都沒有譜,誰相信你能做好做成功,以往都沒有人成功。

    所以他們能堅持做下來,並將《流浪地球》呈現給了各位,值得為他們鼓掌,這需要強大的決心和信念。

    就像宣傳的“人類的冒險”這一系列海報,幾個弱小的人類個體,團結在一起,用全人類的力量去對抗時間和空間,值得為其喝彩!

    漫漫長征路,這場馬拉松不容易

    劉慈欣的小說為《流浪地球》提供了一個了良好的故事基礎,而電影卻註定是集體的藝術,如何管理和領導好這個集體,對於電影的最終的呈現至關重要。

    在正式拍攝之前,團隊製作了3000多張概念設計圖,8000多格分鏡,導演又把分鏡加上配樂做成了分鏡預覽,來呈現電影可能的最終形態,給團隊們看到這個鏡頭將來會是什麼樣子,這樣一步一步走來的。

    中國之前的科幻作品要麼山寨,要麼違和,如何做出真實感來,這在視覺呈現上是非常大的考驗。為了影片的真實性,片中幾乎所有的電腦顯示屏、手臂螢幕的UI介面都採用實拍,另外演員身穿的外骨骼、防護服等,由世界頂級的維塔工作室完成(它們的優秀作品說出來大家就知道有多厲害了,比如為《魔戒》、《阿凡達》、《魔獸》等電影提供道具、特效化妝、微縮模型和武器裝備)。

    科幻+中國情感

    熟悉劉慈欣的讀者都知道,他的作品屬於硬科幻,但是作為一部電影,要為眾人所能接受,就需要進行修改。

    為什麼叫“流浪地球”呢?這與中國自古以來的農耕文化以及對土地的眷戀有著密切關係,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完成這個壯舉要在兩千五百年後,所以稱為“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在改編時,還邀請了中科院科學家,為電影建立了一套嚴謹的世界觀。讓電影在這樣一個巨集大而硬核的架構下面,展現帶有宿命悲劇色彩的人類之間親情、友情、願望,從而繪製了成一張巨集偉藍圖。

    歷經四年,《流浪地球》終於用中國人和中國元素打開了這道大門,擴充套件了中國電影工業的版圖,為中國科幻電影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所以不得不膜拜仰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期間,怎樣合理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