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蘑菇雅說
-
2 # 使用者67724358697
賢臣與否,與年老無關。
代表人物:郭嘉、荀彧、賈詡、諸葛亮。
人以類聚,曹操能聚集郭嘉、荀攸、荀彧一大批智商頂級的謀士;崇禎只能聚集東林黨一批人渣。
-
3 # 夏有涼風61
自古君明,臣就賢。但古代明君也不是很多,也不是所有愛民賢君身邊的賢臣都年長。
有到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明君明而擇賢臣來輔佐治理江山是一定的,如武則天與狄仁傑。
當然也有臣擇君的,如霍光。
像歷朝開國帝王及中興帝王,也大都擇才而用,不拘一格。
-
4 # 經典守望者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在中國古代,一直有對於長者的天然崇拜。由於在帝制社會中很多事情都是經驗性問題,需要具有豐富經驗智慧的年長者為解決問題提供建議。所以,長者一直備受尊敬。而且這一點無論是中原王朝還是少數民族都有所體現。歷史上甚至還有“十老安劉”的典故出現。
比如唐太宗身邊的賢臣年紀一般都比較大。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身邊的房玄齡生於公元579年,李靖生於571年,比李世民都年長二十歲左右。這兩位一文一武就是貞觀時期李世民身邊最重要的大臣。此外,比李世民幾乎年長一個世代的還有封德彝生於公元568年,比李世民整整大了三十歲。屈突通生於公元557年,比李世民年長四十歲。這都體現出了李世民重視老臣的理念。
此外,漢文帝身邊也有重臣張蒼。張蒼是高祖功臣集團中的一員,漢文帝四年,灌嬰去世後,接任丞相。當時他已經年近八十,是真正的耄耋老臣。漢文帝對他也是禮敬有加。而且張蒼也是高祖開國功臣中享年最久的大臣,一共享年104歲。這都能夠體現國家尊老重老的理念,透過汲取長者的智慧和經驗來進行治國,這對於文景之治也有重大的作用。
感謝邀請,這是個有趣而且值得探討的問題,其實關於題主所問“賢君身邊都有一位年長的賢臣”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準確,因為一位明君身邊他的賢臣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止一位的,而昏君身邊也不能說沒有賢臣,所以在接下來,蘑菇更多探討的是:為什麼年老的賢臣願意留在明君身邊?而明君為什麼又需要年老的賢臣?
經歷豐富,張弛有度老臣一般都有著豐富的政治生涯,甚至侍奉過幾朝君主,對國家大事都有著比較深刻的瞭解。這就好像培養一個新人,你需要讓他重新瞭解他的任務,而對上老搭檔,他馬上就可以上手一樣。對於明君而言同樣如此,他知道年老的賢臣可以讓他更得心應手,也能給他更多幫助一樣。
侍奉明君,鞠躬盡瘁這就好像遇到知己一樣,如果你是一位為國為民的好臣子,當你遇到懂得體恤你,支援你的明君時,你會覺得即使我年老了,也應該可以繼續發光發熱,而且在古代,歷經數朝的老臣,甚至很有可能本身便是看著這位君主長大的,內心就有感情,看著昔日孩童成為今日明君,自然也是十分欣慰,希望進一步幫助他,而遇上昏君時,年老的賢臣則會選擇以死進諫或是告老還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