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收穫期的早晚是由花芽分化期決定的,如果想提前收穫,就必須想辦法提早花芽分化期,因為上市越早草莓價格就會越好,所以草莓花芽分化期的管理對草莓種植的效益是至關重要的。
說到花芽分化,不能不提草莓的開花型別,草莓分為短日照品種、長日照品種和日中性品種。
短日照品種的花芽分化,需要低溫和短日照的氣象條件,中國在沒有引進日中性品種之前,所有品種都是短日照品種,如,紅顏、章姬、甜查理以及其它所有能說得出名字的品種。
短日照品種用於促成栽培,是我們國家冬草莓的主要生產形式。日中性品種,其花芽分化對日照長度不敏感。目前在河北、雲南、山西、內蒙等少數地區進行的夏季草莓生產,都是是用的日中性品種:蒙特瑞、聖安德瑞斯、波特拉、阿爾比。
所謂花芽分化,就是草莓生長至秋季,在低溫、短日照影響下,草莓新莖頂部的生長點,由分化葉芽向分化花芽的轉變。
進入秋季,低溫和短日照氣象條件開始出現。雖然,我們稱之為“短日照”品種,但實際上,低溫的誘導作用更主要。
當外界溫度降低至23℃以下,日照長度在12小時以下時,經10天-15天,植株就開始花芽分化。其最適宜的溫度是10-17℃和10小時的短日照,此時只要9天即可花芽分化。在較低的溫度下,如5℃-10℃時,不論日照長短,均可分化花芽;在較高的溫度下,如25℃以上時,無論日照長短,均不能分化花芽。所以說,草莓的花芽分化是以低溫誘導為主的。
也就是說,如果低溫條件滿足,不論日照長短,都可以開始花芽分化。這就是為什麼有“高海拔”、“高山”育苗一說,其生產上的意義是:這些地方秋季降溫早,能夠比溫暖的地區更早的獲得低溫,因而,花芽分化更早。
冷藏庫低溫處理就是生產上一個最好的例子,低溫和短日照是花芽分化的必要的環境條件,草莓植株的生理狀態,也會影響花芽分化。
植株的營養生長(長苗、長葉)與生殖生長(開花、結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蹺蹺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就像蹺蹺板的兩端,一端太沉,另一端怎麼努力都翹不起來。而當兩端的重量平衡時,蹺蹺板才能玩起來。
所以,在生產中除了追逐、製造花芽分化所需的外界環境條件之外,在栽培管理上就要追求蹺蹺板的平衡。
利於花芽分化的栽培措施包括:
1.控氮,建議8月後苗圃不要再施氮肥;
2.斷根(假植)去葉;
有的教課書和很多地區的朋友,在生產上還使用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這一條,我認為要單獨說明。如果,低溫、短日照、控氮、斷根等措施都用得很好,就不需要再進行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如果上述措施都沒做好,可以考慮用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
我們國家草莓種植從南到北,由於各地的氣候有差異,草莓花芽開始分化的?期也存在早晚不同,北方早,南方遲。例如在東北地區,花芽分化大致在8月下旬就已開始,華北地區9月中下旬開始,長江下游地區在9下旬10月上旬開始。由於每年的氣候情況不同,因此花芽分化始期各年也有差異,上面列出的各地區花芽分化始期是正常年景的一般情況,供莓友們參考。
關於花芽分化,第一茬的花芽分化,其實不難。透過上述的介紹,莓友們可能就有體會了,難點在於定植之後如何管理。
草莓是否能早熟早上市,取決於第一茬花芽分化的質量和數量。總產量的高低,則取決於連續開花的質量和數量。生產中出現的“斷茬”,就是沒有解決好連續花芽分化的問題。這也是很多人困惑的問題。
不利於後續花芽分化的原因:
1.扣棚保溫時間早,想象一下定植後的9月和10月,你的大棚或者溫室內是否還有低於10度的溫度?有多少小時?花芽分化的環境條件是否還在?
2.營養生長過剩,植株的“蹺蹺板”在營養生長這一端,那生殖生長那一端怎麼都翹不起來了。
草莓植株的特性是,一旦進入花芽分化的狀態,只要給予足夠合理的營養水肥,就會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的平衡,就容易獲得高產。所以,避免斷茬的主要措施,或者說針對大部分品種都適合的措施是:
1.避免早扣棚;
2.避免氮肥過量,植株徒長;
3.在開花結果後,及時給予均衡的肥水供應。
其中,第三條,是最難的。大多數朋友,在第三條上,都是較為盲目的,都是靠自己多年的經驗,摸索出適合的施肥方案。
而且,由於各地土壤條件不同,所栽培的品種對肥料的需求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等等,沒有一個可以通用的施肥方案。即使自己年年種植,每年的施肥方案都可能有所不同。
施肥原則:
1.草莓全季的總施肥量和比例:促成和半促成栽培條件下,每1000平方米草莓對氮、磷、鉀吸收量分別為16千克-20千克、7千克-9千克、20千克-25千克,可供施肥時參考。
2.草莓定植後的第四周,可以開始施肥,理論上草莓施肥(大量元素)一定要在第一腋花芽分化以後才可以,這個很難把握,一般在定植成活後30天左右。也就是在成活後的第四周結束或第五週開始時進行第一次使用大量元素肥料。
其中前8周(10月,11月),可以施用平衡肥(N-P-K比例相等,如萬物春康多靚20-20-20+TE),可大致遵循每月2次的頻次。12月-次年5月,可以施用高鉀配方(如萬物春果多靚10-5-40或者萬物春調酸元素10-5-36+TE),大致遵循每月4次的原則。前期可以每次每畝5公斤,隨著植株的長大,用衝滴美5公斤/畝,交替使用;間隔7—10天。每次可以配1袋益威或者益佰根1桶2畝交替使用。膨果至成熟期:萬物春康多靚(20-20-20+TE)5公斤/畝,加能素1桶2畝或者益養元2袋/畝交替使用。
上述肥料方案,是基礎。在此之上,大家可以在結果期增施一些功能性肥料如益佰根等,以促進根系的生長以及增加果實的口感。
草莓收穫期的早晚是由花芽分化期決定的,如果想提前收穫,就必須想辦法提早花芽分化期,因為上市越早草莓價格就會越好,所以草莓花芽分化期的管理對草莓種植的效益是至關重要的。
說到花芽分化,不能不提草莓的開花型別,草莓分為短日照品種、長日照品種和日中性品種。
短日照品種的花芽分化,需要低溫和短日照的氣象條件,中國在沒有引進日中性品種之前,所有品種都是短日照品種,如,紅顏、章姬、甜查理以及其它所有能說得出名字的品種。
短日照品種用於促成栽培,是我們國家冬草莓的主要生產形式。日中性品種,其花芽分化對日照長度不敏感。目前在河北、雲南、山西、內蒙等少數地區進行的夏季草莓生產,都是是用的日中性品種:蒙特瑞、聖安德瑞斯、波特拉、阿爾比。
所謂花芽分化,就是草莓生長至秋季,在低溫、短日照影響下,草莓新莖頂部的生長點,由分化葉芽向分化花芽的轉變。
進入秋季,低溫和短日照氣象條件開始出現。雖然,我們稱之為“短日照”品種,但實際上,低溫的誘導作用更主要。
當外界溫度降低至23℃以下,日照長度在12小時以下時,經10天-15天,植株就開始花芽分化。其最適宜的溫度是10-17℃和10小時的短日照,此時只要9天即可花芽分化。在較低的溫度下,如5℃-10℃時,不論日照長短,均可分化花芽;在較高的溫度下,如25℃以上時,無論日照長短,均不能分化花芽。所以說,草莓的花芽分化是以低溫誘導為主的。
也就是說,如果低溫條件滿足,不論日照長短,都可以開始花芽分化。這就是為什麼有“高海拔”、“高山”育苗一說,其生產上的意義是:這些地方秋季降溫早,能夠比溫暖的地區更早的獲得低溫,因而,花芽分化更早。
冷藏庫低溫處理就是生產上一個最好的例子,低溫和短日照是花芽分化的必要的環境條件,草莓植株的生理狀態,也會影響花芽分化。
植株的營養生長(長苗、長葉)與生殖生長(開花、結果),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蹺蹺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就像蹺蹺板的兩端,一端太沉,另一端怎麼努力都翹不起來。而當兩端的重量平衡時,蹺蹺板才能玩起來。
所以,在生產中除了追逐、製造花芽分化所需的外界環境條件之外,在栽培管理上就要追求蹺蹺板的平衡。
利於花芽分化的栽培措施包括:
1.控氮,建議8月後苗圃不要再施氮肥;
2.斷根(假植)去葉;
有的教課書和很多地區的朋友,在生產上還使用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這一條,我認為要單獨說明。如果,低溫、短日照、控氮、斷根等措施都用得很好,就不需要再進行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如果上述措施都沒做好,可以考慮用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
我們國家草莓種植從南到北,由於各地的氣候有差異,草莓花芽開始分化的?期也存在早晚不同,北方早,南方遲。例如在東北地區,花芽分化大致在8月下旬就已開始,華北地區9月中下旬開始,長江下游地區在9下旬10月上旬開始。由於每年的氣候情況不同,因此花芽分化始期各年也有差異,上面列出的各地區花芽分化始期是正常年景的一般情況,供莓友們參考。
關於花芽分化,第一茬的花芽分化,其實不難。透過上述的介紹,莓友們可能就有體會了,難點在於定植之後如何管理。
草莓是否能早熟早上市,取決於第一茬花芽分化的質量和數量。總產量的高低,則取決於連續開花的質量和數量。生產中出現的“斷茬”,就是沒有解決好連續花芽分化的問題。這也是很多人困惑的問題。
不利於後續花芽分化的原因:
1.扣棚保溫時間早,想象一下定植後的9月和10月,你的大棚或者溫室內是否還有低於10度的溫度?有多少小時?花芽分化的環境條件是否還在?
2.營養生長過剩,植株的“蹺蹺板”在營養生長這一端,那生殖生長那一端怎麼都翹不起來了。
草莓植株的特性是,一旦進入花芽分化的狀態,只要給予足夠合理的營養水肥,就會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的平衡,就容易獲得高產。所以,避免斷茬的主要措施,或者說針對大部分品種都適合的措施是:
1.避免早扣棚;
2.避免氮肥過量,植株徒長;
3.在開花結果後,及時給予均衡的肥水供應。
其中,第三條,是最難的。大多數朋友,在第三條上,都是較為盲目的,都是靠自己多年的經驗,摸索出適合的施肥方案。
而且,由於各地土壤條件不同,所栽培的品種對肥料的需求不同,氣候條件不同,等等,沒有一個可以通用的施肥方案。即使自己年年種植,每年的施肥方案都可能有所不同。
施肥原則:
1.草莓全季的總施肥量和比例:促成和半促成栽培條件下,每1000平方米草莓對氮、磷、鉀吸收量分別為16千克-20千克、7千克-9千克、20千克-25千克,可供施肥時參考。
2.草莓定植後的第四周,可以開始施肥,理論上草莓施肥(大量元素)一定要在第一腋花芽分化以後才可以,這個很難把握,一般在定植成活後30天左右。也就是在成活後的第四周結束或第五週開始時進行第一次使用大量元素肥料。
其中前8周(10月,11月),可以施用平衡肥(N-P-K比例相等,如萬物春康多靚20-20-20+TE),可大致遵循每月2次的頻次。12月-次年5月,可以施用高鉀配方(如萬物春果多靚10-5-40或者萬物春調酸元素10-5-36+TE),大致遵循每月4次的原則。前期可以每次每畝5公斤,隨著植株的長大,用衝滴美5公斤/畝,交替使用;間隔7—10天。每次可以配1袋益威或者益佰根1桶2畝交替使用。膨果至成熟期:萬物春康多靚(20-20-20+TE)5公斤/畝,加能素1桶2畝或者益養元2袋/畝交替使用。
上述肥料方案,是基礎。在此之上,大家可以在結果期增施一些功能性肥料如益佰根等,以促進根系的生長以及增加果實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