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xún]
部首:魚五筆:QGVF
釋義:1.〔~魚〕體呈紡錘形,背面青黃色,腹白色,長三米餘。為大型經濟魚類。2.(鱘)
鱘屬
編輯
鱘屬,學名:Acipenser (Linnaeus, 1758),鱘形目鱘科的一屬魚類。共18種:中國分佈有6種,體被五縱列骨板,魚吻較長,能用尖長的吻來攪動泥沙,口在腹面,善於伸縮,便於攝食,口前面有四條觸鬚,喜食水底無脊椎動物和小魚。頭長不到體長的1/3,無齒。口前具觸鬚2對。奇鰭悉具支鰭板。具有許多與軟骨魚相似的特徵,如體形似鯊,具長吻,口橫位於吻的腹面,歪形尾,骨骼大部為軟骨,脊索發達,終生存在,腸內有螺旋瓣。
鱘類由海入江,喜聚於河口。成熟群體10-11月在江河上游產卵於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積處 。性成熟 9-25齡。懷卵量47.5-144.5萬。分佈於北美洲、歐洲、太平洋西北及中國海南島以東到黃渤海等海區和珠江、錢塘江、長江、黃河等淡水河流。為洄游性的底層魚類。
中文學名
拉丁學名
Acipenser (Linnaeus, 1758)
別 稱
鱘魚屬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目
鱘形目
科
鱘科
屬
種
18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讀音:[xún]
部首:魚五筆:QGVF
釋義:1.〔~魚〕體呈紡錘形,背面青黃色,腹白色,長三米餘。為大型經濟魚類。2.(鱘)
鱘屬
編輯
鱘屬,學名:Acipenser (Linnaeus, 1758),鱘形目鱘科的一屬魚類。共18種:中國分佈有6種,體被五縱列骨板,魚吻較長,能用尖長的吻來攪動泥沙,口在腹面,善於伸縮,便於攝食,口前面有四條觸鬚,喜食水底無脊椎動物和小魚。頭長不到體長的1/3,無齒。口前具觸鬚2對。奇鰭悉具支鰭板。具有許多與軟骨魚相似的特徵,如體形似鯊,具長吻,口橫位於吻的腹面,歪形尾,骨骼大部為軟骨,脊索發達,終生存在,腸內有螺旋瓣。
鱘類由海入江,喜聚於河口。成熟群體10-11月在江河上游產卵於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積處 。性成熟 9-25齡。懷卵量47.5-144.5萬。分佈於北美洲、歐洲、太平洋西北及中國海南島以東到黃渤海等海區和珠江、錢塘江、長江、黃河等淡水河流。為洄游性的底層魚類。
中文學名
鱘屬
拉丁學名
Acipenser (Linnaeus, 1758)
別 稱
鱘魚屬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目
鱘形目
科
鱘科
屬
鱘屬
種
18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