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21174684886

    自我效能感是透過對一定經驗或資訊的認知加工而形成的,這些自我效能資訊呈現的不同方式構成了個體形成自我效能感的不同途徑。班杜拉認為有四種方式:第一,成敗經驗,即個體對自己實際活動的水平的感知,成功會建立起對個體效能的堅定信念,失敗則削弱它。第二,替代性經驗,即對能力等人格特徵與自己相似的他人的活動及其成就水平的觀察。它使觀察者相信,當自己處於類似的活動情境時也能獲得同樣的成就水平,與自己相似的榜樣的成功會提高個體對類似活動的自我效能信念,反之會降低個體對效能的判斷。第三,言語勸導,即接受別人認為自己具有執行某一任務的能力的語言鼓勵而相信自己的效能。社會評價和他人言語的說服,會影響個體自我效能信念的建立。第四,生理和情緒狀態,即個體在面臨某項活動任務時的身心反應。平靜的反應使人鎮定、自信;焦慮不安則使人對自己的能力發生懷疑。   自我效能感不僅是個體對自己從事某一行為活動的預先估計,而且直接影響到個體在活動中心理過程的功能發揮。自我效能是透過個體的選擇過程、思維過程、動機過程和身心反應過程這四個中介來實現其主體作用的。其一,選擇過程。自我效能感影響到個體對環境及行為活動方式的選擇。一般而言,人們傾向於選擇那些自己感覺能有效應對的環境,而避開那些無法勝任的環境。其二,思維過程。自我效能感會影響或激起個體某些特殊的思維過程,這些思維過程對個體的成就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可能是自我促進的,也可能是自我阻礙的,這一般是依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而不同。其三,動機過程。個體在活動過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面臨困難、失敗時對活動的永續性和耐力也受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第四,身心反應過程。自我效能感會影響個體在面臨緊張事件時的應激狀態、焦慮及抑鬱程度,這些身心反應又透過改變思維過程而影響個體的活動及其功能發揮。

  • 2 # 王小佳的慧慧

    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班杜拉對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認為認為除了結果期望外,還有一種效能期望。結果期望指的是人對自己某種行為會導致某一結果的推測。如果人預測到某一特定行為將會導致特定的結果,那麼這一行為就可能被啟用和被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什麼藥徹底消滅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