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忻州秀容

    一、宗教上的原因。滿洲人早先信奉的是薩滿教,但是後來從蒙古人那裡傳來了藏傳佛教,為廣大滿洲人逐漸接受。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清朝皇室信奉什麼宗教,只看到清帝屢次拜佛,就說是信奉佛教。信奉佛教是不假,但信奉的是什麼教派?許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清朝皇室信奉藏傳佛教,與當初的元朝統治者一樣。只是清帝把握的很好,沒有濫封什麼國師、帝師之類,所以很多人不清楚。要知道,五臺山是藏傳佛教在中原的一個傳播中心,清朝統治者朝拜五臺山,正是信奉藏傳佛教的一種表現。

    二、政治上的需要。許多人以為清帝只有一個身份,即大清皇帝。殊不知,清帝還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蒙古的大汗(博格達汗),一個是藏傳佛教的活佛。比如說吧,在西藏,最高統治者實際上有三位: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還有一位就是清帝。按藏傳佛教的說法:達賴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班禪是大勢至佛的化身,而清帝則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只是達賴和班禪坐鎮西藏,清帝則在西藏以外,所以清帝在西藏的統治由中央駐藏大臣代表。清帝是三位活佛中權力最大者,只是由於他本人不在西藏,所以達賴和班禪形成了地位最高者,而清帝的代表駐藏大臣雖然擁有西藏事務的決定權,但其本身地位不如達賴和班禪兩位活佛。既然是活佛,清帝少不了要進行佛教規定的修行,而五臺山正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說起來就是清帝宗教上的家。清帝除了在北京處理公務、下江南巡遊外,還要抽時間回到自己的另一個家——心靈上的家園——進行禮佛、頌經等事務,如此,方可以活佛的身份,維持其在藏傳佛教地區的地位。這其實也是一種宗教上的原因,只是有了更多現實政治的需要。

    三、儒家思想粉飾。對於清帝的這種做法,儒家大感頭痛。其實,我們現在說的儒家,在當時確實是一種宗教,即儒教,而中國的歷代皇帝,都是兼任儒教教主的。如果儒教教主信奉其他宗教,那對儒教來說,真是一種沉重的打擊。在歷史上,皇帝信奉其他宗教的很多,比如梁武帝倿佛,唐朝皇帝通道,宋真宗、宋徽宗、明世宗也通道,元朝皇帝信奉藏傳佛教。皇帝信奉其他宗教,造成了對儒教的衝擊,畢竟官方統治思想是儒家的。怎麼解決這一矛盾?儒家提出,佛、道也有很多東西可以參考,對儒家是有益的,比如說,佛可以修心,道可以修身,但皇帝只能將其作為參考,絕不能改信其他宗教,否則就是離經叛道了。正是因為元朝皇帝信奉藏傳佛教太過明顯,使得儒家無法解釋,只好將其作為異類驅逐。現在清帝也有這種嗜好,如何是好?清帝雖然藏傳佛教,但做得並不如元朝那麼明顯,清帝對於漢族信奉的禪宗、淨土宗也是敬禮有加(那是出於對佛祖的尊重,並非對於其教義的認同,就好象達賴到了少林寺也須禮佛,一個聖公會信徒到了羅馬也會敬禮羅馬教皇一樣)。如此,儒教完全可以說,他們的教主對佛教的尊重是為了修心,並非是信奉佛教。再加上民間原有順治出家五臺山一說,那麼,清帝朝拜五臺山就當做是看望順治或祭祀祖先吧,那是一種“孝”的表現,完全符合儒家的精神。

    如此,才有了清朝皇帝多次朝拜五臺山,而世人皆不知其真實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渡邊雄太獲NBA合同,他是否已經成為亞籃鋒線第一人?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