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畢業高材生

    五卷。清田顯吉修,褚光鏌纂。田顯吉,江南泰州人,進士出身,康熙初年任嶧縣知縣。褚光鏌,邑人。康熙十二年,清朝廷下令全國各省,通修郡邑志乘,以備採擇。嶧縣舊無志乘,田顯吉於邑中諸生楊三鳳家求得一部,為明萬曆年間邑人賈三近所創修《嶧縣誌》。經過兵燹之後,舊本散逸,僅存殘編一帙。顯吉乃蒐集史料,依照舊志而充衍之,補舊志闕失,歷時六月,遂成新志。《嶧縣誌》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書五卷,八門,分為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戶租志、官師志附流寓、人物誌、選舉志、漕渠志。此志採輯舊志資料甚多,故戶租志中,詳細記載自明洪武至萬曆期間事,不稍隱飾,後附評論也十分精賅。而萬曆之後的事則較簡。此外,新創漕渠志,附以當時主辦河道條議,足可考見當時漕工情形。②五卷。清劉允恭修,褚光鏌等纂。劉允恭字子虔,遼寧遼陽人,舉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嶧縣知縣。按嶧縣舊志,此志為三修,上距舊志僅十三年,無事可續。因劉允恭政尚寬平,凡有利害,必集士民諮詢可否,故政理刑清,人民安晏。邑中紳士,屢請續修邑乘,謂前志較為簡略,亦須重修。劉允恭同意邑人的請求,開館設局,延褚光鏌為總纂。以邑中紳儒,分任其役,取舊志為藍本,遺者補之,缺者增之,承襲舊志體例,參以新意,歷數月而告竣。《嶧縣誌》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全書五卷,八門,分為: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戶租志,官師志,人物誌,選舉志,漕渠志,每門下附有諸小目。此志全部依照舊志,無大增減。惟古蹟目記載、考據,均甚精核,但官師志缺漏脫略太多。③十卷,首一卷。清忠璉纂修。忠璉,滿洲鑲白旗人,舉人出身,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嶧縣知縣。嶧縣舊志,此志為四修。其上距劉允恭志已八十餘年。忠璉掌嶧縣後,見物產文物,視昔增加,如不接踵修書,恐日久散失,文獻無徵。遂設局修志,乃集邑中紳士,蒐羅軼聞,唯此數十年間職官、建置大半闕如。賴有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令楊仁迪倡修,後未鐫板而作罷的《嶧縣誌》稿,凡劉允恭志以後,悉據楊仁迪志稿為藍本,遂成新志。《嶧縣誌》乾隆二十六年刻本。此志基本承襲舊志體裁,地理約而不遺,建置贍而不穢,其他尚能有簡有詳,資料翔實。④二十五卷,首一卷。清王振錄、周鳳鳴修,王寶田纂。王振錄,易州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任嶧縣知縣。周鳳鳴,天津人,進士出身,光緒末年任嶧縣知縣。王寶田,邑人,進士出身,官至內閣中書。嶧志,創自明邑人賈三近,再修於康熙十二年邑令田顯吉;三修於康熙二十四年劉允恭;四修於乾隆二十六年忠璉。此志為五修,上距乾隆忠璉志已有一百五十餘年,況舊志簡略偽脫,文字漫滅。而這期間,社會風俗變遷,建置制度興廢,皆須記載。光緒二十七年冬,王寶田奉諱家居時,王振錄以舊志踳駁慨然思修之,就與山長高徵嵋定議,越日進邑諸紳耆於庭,諭以修志事。遂於二十八年(1902)春立局,延諸生給筆扎乃事甫定,王振錄調遷泰州。王貽哲繼之,始為簡明條例,分各鄉社採訪,翌年採訪冊始集,而王貽哲又以期滿離任,二十九年(1903)夏周鳳鳴繼任知縣,下車之始諸生進謁,以裁訂事相委。徵文考獻,遂成新志。《嶧縣誌》光緒三十年(1904)刻本。全書二十五卷首一卷,分為:卷一境至表;卷二疆域沿革表,疆域沿革考;卷三晷度表;卷四封爵表;卷五山川考;卷六風俗考;卷七物產考;卷八建置考;卷九學校考附義學;卷十祠祀考;卷十一軍政考;卷十二漕渠考;卷十三田賦考;卷十四恤政考;卷十五災祥考;卷十六大事記;卷十七世家;卷十八封爵列傳;卷十九職官列傳;卷二十選舉考;卷二十一鄉賢列傳;卷二十二續列女傳;卷二十三藝文志;卷二十四古蹟考;卷二十五雜記。此志體例龐雜,不符合志體,況取材多而無剪裁,紛繁雜亂,頭緒不清。

  • 2 # 畢業高材生

    五卷。清田顯吉修,褚光鏌纂。田顯吉,江南泰州人,進士出身,康熙初年任嶧縣知縣。褚光鏌,邑人。康熙十二年,清朝廷下令全國各省,通修郡邑志乘,以備採擇。嶧縣舊無志乘,田顯吉於邑中諸生楊三鳳家求得一部,為明萬曆年間邑人賈三近所創修《嶧縣誌》。經過兵燹之後,舊本散逸,僅存殘編一帙。顯吉乃蒐集史料,依照舊志而充衍之,補舊志闕失,歷時六月,遂成新志。《嶧縣誌》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全書五卷,八門,分為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戶租志、官師志附流寓、人物誌、選舉志、漕渠志。此志採輯舊志資料甚多,故戶租志中,詳細記載自明洪武至萬曆期間事,不稍隱飾,後附評論也十分精賅。而萬曆之後的事則較簡。此外,新創漕渠志,附以當時主辦河道條議,足可考見當時漕工情形。②五卷。清劉允恭修,褚光鏌等纂。劉允恭字子虔,遼寧遼陽人,舉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嶧縣知縣。按嶧縣舊志,此志為三修,上距舊志僅十三年,無事可續。因劉允恭政尚寬平,凡有利害,必集士民諮詢可否,故政理刑清,人民安晏。邑中紳士,屢請續修邑乘,謂前志較為簡略,亦須重修。劉允恭同意邑人的請求,開館設局,延褚光鏌為總纂。以邑中紳儒,分任其役,取舊志為藍本,遺者補之,缺者增之,承襲舊志體例,參以新意,歷數月而告竣。《嶧縣誌》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全書五卷,八門,分為: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戶租志,官師志,人物誌,選舉志,漕渠志,每門下附有諸小目。此志全部依照舊志,無大增減。惟古蹟目記載、考據,均甚精核,但官師志缺漏脫略太多。③十卷,首一卷。清忠璉纂修。忠璉,滿洲鑲白旗人,舉人出身,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嶧縣知縣。嶧縣舊志,此志為四修。其上距劉允恭志已八十餘年。忠璉掌嶧縣後,見物產文物,視昔增加,如不接踵修書,恐日久散失,文獻無徵。遂設局修志,乃集邑中紳士,蒐羅軼聞,唯此數十年間職官、建置大半闕如。賴有康熙五十六年(1717)知令楊仁迪倡修,後未鐫板而作罷的《嶧縣誌》稿,凡劉允恭志以後,悉據楊仁迪志稿為藍本,遂成新志。《嶧縣誌》乾隆二十六年刻本。此志基本承襲舊志體裁,地理約而不遺,建置贍而不穢,其他尚能有簡有詳,資料翔實。④二十五卷,首一卷。清王振錄、周鳳鳴修,王寶田纂。王振錄,易州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任嶧縣知縣。周鳳鳴,天津人,進士出身,光緒末年任嶧縣知縣。王寶田,邑人,進士出身,官至內閣中書。嶧志,創自明邑人賈三近,再修於康熙十二年邑令田顯吉;三修於康熙二十四年劉允恭;四修於乾隆二十六年忠璉。此志為五修,上距乾隆忠璉志已有一百五十餘年,況舊志簡略偽脫,文字漫滅。而這期間,社會風俗變遷,建置制度興廢,皆須記載。光緒二十七年冬,王寶田奉諱家居時,王振錄以舊志踳駁慨然思修之,就與山長高徵嵋定議,越日進邑諸紳耆於庭,諭以修志事。遂於二十八年(1902)春立局,延諸生給筆扎乃事甫定,王振錄調遷泰州。王貽哲繼之,始為簡明條例,分各鄉社採訪,翌年採訪冊始集,而王貽哲又以期滿離任,二十九年(1903)夏周鳳鳴繼任知縣,下車之始諸生進謁,以裁訂事相委。徵文考獻,遂成新志。《嶧縣誌》光緒三十年(1904)刻本。全書二十五卷首一卷,分為:卷一境至表;卷二疆域沿革表,疆域沿革考;卷三晷度表;卷四封爵表;卷五山川考;卷六風俗考;卷七物產考;卷八建置考;卷九學校考附義學;卷十祠祀考;卷十一軍政考;卷十二漕渠考;卷十三田賦考;卷十四恤政考;卷十五災祥考;卷十六大事記;卷十七世家;卷十八封爵列傳;卷十九職官列傳;卷二十選舉考;卷二十一鄉賢列傳;卷二十二續列女傳;卷二十三藝文志;卷二十四古蹟考;卷二十五雜記。此志體例龐雜,不符合志體,況取材多而無剪裁,紛繁雜亂,頭緒不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速騰車冬天打不著火顯示屏上有油壺滴油的畫面,打著火後圖案消失,這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