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58488316608

    明末顧炎武有詩云: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他認為“有一日未死之身,則有一日未聞之道”。王夫之於垂暮之年,疾病臥床,猶克服各種無法想象的困難,勤奮著書。《姜齋公行述》說他:“迄於暮年,體羸多病,腕不勝硯,指不勝筆,猶時置楮墨於臥榻之旁,力疾而篡注。”他們所體現的,都是這種精神。這種精神由於人們的踐履,使我們後人仍時時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與璀璨的美。傳統文化中富含極有價值的東西是絕無疑義的,對這一點,人們口頭上似也都能道,然我總覺得等閒視之或視而不見者仍滔滔皆是。如此優秀的自家珍藏不知寶愛教人不可思議,近來讀到一條註釋尤讓我嘆息不已。《朱子語類》載朱子語曰:“試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贊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為聖賢……。”某大學出版社出版之《朱子語類選注》注“贊”字為“稱頌,讚美”,真是大錯特錯。這裡的“贊”,應解為“助”,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是儒家所樂道的,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常識。註釋者的無知令人吃驚。同書又注禪家話頭“雲在青天水在瓶”雲:“要考查行為的結果,考慮到行事的困難。”更是胡說八道。如果敢於註釋古書的人如此不學淺陋,對傳統文化如此隔膜無知,則前面說到的我的學生們不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出處與意蘊,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人們已疏離到何等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吳京印象最深的有哪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