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苦方知甜

    有,座標洛陽!

    高中時,冬天,大雪紛飛,放學走到瀍河橋,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跪坐在橋上的非機動車道上乞討。 當時心裡一陣刺痛,但還是和同學過馬路準備回家,過了十字路口,大家散了,我卻走不動了,我的良知不允許了,於是我在路邊飯店買了幾個熱騰騰的包子,回去找老奶奶。 包子拿到她面前的時候,不見血色包骨的手接下,我的心都碎了,她嘴裡叨叨著什麼,我聽不清,就聽到謝謝你,謝謝你。 我注視了幾秒後轉身離開了,不敢再看了,也不敢問她說的什麼,因為我怕我支撐不起她的別的訴求,我怕我幫不了她,原諒我,我這個高中生確實很怯弱。

    多年以後想到這,我依然會心裡觸動。

    世界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 2 # 子浩vlog

    1、既視感。12年去家鄉城市的KTV,在KTV商店裡買東西,收銀員是個妹子,收完錢後,我們對視了一會兒,然後我們倆同時懵逼。我看著她,渾身過電的熟悉感,她看著我,眼睛都忘了眨。那一刻,我確定我一定見過她,只是忘了她名字也忘了和她有過什麼交集,看著她心裡流淌著說不出的溫暖。我問她,我們以前認識嗎?她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她說:我感覺我認識你,很熟悉,但我想不起來你是誰。我們倆聊了一會兒,意識到我們的人生經歷南轅北轍,之前不可能見過面,此刻絕對是初見。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對她有種莫名的親近感,同時內心非常確信我一定以前和她有過什麼交集!而她也是這麼認為的。聊著聊著我們仔細回憶,最後我們兩個都承認我們之前不可能有過什麼交集,只能愣著聊一聊天。這一天是我最懷疑我真的碰見了前世的人或者記憶被篡改的一天。

    2、記得很清楚,那是2008年5月9日,天氣:悶熱。或許我這輩子都無法忘懷那一天。那天中午我放學回家,飽餐一頓後頓生睡意,喝了杯可樂就爬上床睡覺了。睡著睡著就被熱醒了,一隻手支撐起沉重的身體,一隻手擦拭著臉上的汗水。正尋思坐著發一會呆,突然,從樓下傳來我媽的聲音:要遲到了!看看時間!我猛地看了一下床頭櫃上的鬧鐘:13:20,馬丹!還有10分鐘上課!我如脫弦之箭衝下樓去,直奔學校。剛出大門,坐在門口閒聊的幾個鄰居就把我喊住:你跑什麼?這麼急?我:快遲到了呀,還有十分鐘!鄰居:現在縣中不是一點半上課嗎?還有一個多小時呢,不要急。我:啊?現在已經一點二十多了呀!我媽都朝我喊了。鄰居:你看看我手機。手機上的時間:12:11我一頭霧水,找不到北的感覺。後來看幾個鄰居都說現在才這個點,我將信將疑回家找媽。回到家中,一看時間真的才12點一刻不到,我特麼就奇了怪了,就問我媽是不是和我開玩笑。我媽劈頭蓋臉將我臭罵一頓:儘想著惡搞我,小兔崽子,我什麼時候喊過你?回去睡覺養精神!下午還要上課!我當時完全蒙圈,在無比疑惑+無盡委屈情況下,鑽進被窩又睡了一個多小時後被我媽喊起。睡起去了學校,到達學校,最讓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發生了。當我看到教室裡時鐘赫然顯示:15:01,全身雞皮疙瘩瞬間豎起。接下來就是老師的批評教育,以及整個下午的神遊八表,完全沒心思上課,一直在嘀咕中午的事。我失去的時間去哪了?是自己的問題?還是我媽的問題?還是鄰居的問題?我那天是活在真實是世界中嗎?

    3、我一直以來最無法理解的是關於我說話的“記憶分歧”。除我自己以外,幾乎沒有其他人有類似的經歷。在教室、宿舍、計程車等等地方里,當時我在玩手機、碼字或是追新番等其他事情。任何場合和情景,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現象:我無法記得是否說了剛剛想說的那句話。有一天舍友向我借隨身碟,我點點頭說:“嗯,拿去用吧。”結果過了片刻,舍友有點尷尬地說:“那個…別沉默啊。”那一刻我彷彿猛然驚醒,赫然發覺我有可能根本就沒說過這句話。原本我是很清晰的記得自己說過這句話的(而且聲音應該很大,不可能聽不見),但是舍友的提醒反而讓這段記憶變得模糊失真。就如同起床的瞬間還能對夢境的內容有所回憶,但那內容稍縱即逝,很快變成一團胡亂的墨跡。馬上我就徹底無法想起自己是否說了那句話了。這種情況並不頻繁,卻也算不上極度罕見。因為實在太過詭異,所以每次發生的時刻我都記憶猶新。很多時候我明確記得自己說過什麼關鍵的話(甚至是對計程車司機說自己要去的地點、對快遞小哥說東西放在酒店前臺就好了),但很快又會產生自己沒說過這些話的記憶。兩種回憶的強烈程度和清晰度幾乎是不分軒輊。讓我頭皮發緊的是,簡直就像是世界的一段程序從我這裡誕生了兩個不同分支一樣。如果其實每個微笑的動作、每個看似無足輕重的話語都有著兩個分歧,世界像一顆巨大的二叉樹在不斷的演化出無窮可能…那我則是遊歷了整棵參天大樹的所有葉子,卻只記得那一點點碎片。或者只是在世界為我準備好的無窮未來裡,我的行為幫我選了一個既定結局。

    4、既視感。有關既視感其實有很多科學上的假說和解釋了,但我印象最深的既視感還是去年暑假,那一次簡直是既視感本身都成為了既視感。事件是我生日(8.20)後的那天,記得比較清楚。8月21日,我和友人M一起路過了母校,我看著像是被徹底重塑過的校門口說:“你有沒有感覺校門口已經被翻新過了。”M說:“跟以前差不多吧。”我說:“哪裡是差不多,差得遠好吧。”那個瞬間我感覺有一點異樣,因為我覺得這段對話曾經一字不差的發生過,但當時並沒有額外留心,也沒有和M表達過。8月25日,我和友人M又一次路過了母校,我看著像是被徹底重塑過的校門口說:“你有沒有感覺校門口已經被翻新過了。”M說:“跟以前差不多吧。”這個瞬間我突然回憶起來,這個對話完全復刻了三天前的那段。更詭異的是甚至連每個細節都能嚴絲合縫。如果在街對面擺一臺攝像機把我們兩人的經歷拍成短片的話,甚至連機位、角度、光影都應該是全然一致的。兩段回憶像是貼著軌道復刻的光碟,精密到毫釐之間。我還能意識到接下里我該說:““哪裡是差不多,差得遠好吧。”當時我就很費解的跟M說,這段對話是不是曾經發生過。M努力回憶了片刻,然後說:“這兩天好像是說過類似的話。”

    但M關於時間的描述是“這兩天”,我最開始只是認為口頭表達的問題,結果細問過才知道M一口咬死8.21那天肯定沒有這段經歷。從21日到25日之間的那三天的記憶,對我來說甚至像是丟失了一樣。是一灘泥濘的渾水,事件深陷其中分不出彼此。我無法論證M說法的真實性,但M也的確沒有確鑿的證據反駁我。也就是說在M的版本里,22、23、24這三天至少有一天跟我經歷的有區別(發生對話),這段對話象徵著某個符號、某個標誌。它發生的時間變成了一個分叉口,我們簡直像是從不同的道路走到了同一個終點。我們當天就這個問題討論了整個下午,甚至一度要升級到爭吵,最後在火鍋店兩個人都一頭霧水的把話題擱置到一旁不再提及。到底錯的是誰?是我們的記憶一起出錯,還是時間經歷了一場既定軌道外的額外迴圈?另一個問題是,我在8月21日已經產生了對這段對話的既視感。8月25的那天,說完那句提問之後,我甚至連對“既視感”本身的記憶都還有。後來我想起這個事情之後思考了一個可能性,會不會是事情其實發生在更早的日子(比如8月17日?)。而我在25日那天想起的21日只是一個類似的經歷(比如只是路過校門而沒有發生對話),畢竟沒有辦法證明我記憶中的21日就是絕對正確的版本。

    至於對M來說效果相同,只不過是在別的日子引起了17日記憶的聯想。(但問題是我是恰在生日那天回到老家,也就是說8月20那天之前根本沒有發生這段對話的邏輯可能。我根本無法見到M,也沒有任何可能路過母校。這一推論只能成立在2015年的夏天的8月17日,可那一年校門應該尚未翻新,也就沒有了對話的誘因。)再之後我曾經在QQ上和M討論過,但M還是基本確定21日那天沒有類似的情況。那時我就產生了一個駭人聽聞的想法:會不會我在8月21日產生的不是既視感,而是所謂的“預見”或者說“演算”?我在25日那天回憶的,只是21日我腦海裡閃過的一種可能…一種未來(25日)要產生這段對話的可能?我和M討論出一個更徹底的腦洞是:會不會我們從某個時刻(甚至是出生)開始,就只是在演算自己的未來?預知的回憶和經歷的回憶,我們無法區分。人類從邏輯上無法辨別記憶的真實性,有可能恍惚幾十年,只是基於人腦的一場一秒鐘的深度模擬。是我對了麼?還是M?這段對話的源頭到底在哪?我們真的是第一次經歷它麼?2016年8月末的那五天留下的,到底是怎樣的回憶?我不知道,而後的每個日子我想到這段回憶,仍然不寒而慄。即便現在是難熬的盛夏,毒辣的Sunny要把整個城市蒸發,可它依舊讓人脊背發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子的概念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如果存在多個宇宙,那麼我們的宇宙會是與原子相類似的概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