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綠野萍蹤01

    首先說明,李俊急流勇退最終成為國王,是《徵四寇》說的,不是《水滸傳》故事。不過,如果按照《水滸傳》的故事線索,李俊的結局大概也與《徵四寇》有幾分相似。

    李俊是個什麼樣的角色

    李俊的出場,是在宋江前往江州牢城途中。這一天行過半日,宋江三人來到了揭陽嶺,在一家酒店中喝酒。這是一家江湖黑店,與孫二孃十字坡酒店一樣,專一用蒙汗藥麻翻客人,殺人剝皮做人肉饅頭。

    宋江與張千、李萬兩位公人果然著了道,正要被開膛破肚之時,李俊趕到了。李俊此來,就是特地到揭陽嶺來接宋江的。宋江號稱及時雨,名聲遠播江湖,李俊早就仰慕宋江,準備去與之“廝會”。打聽到濟州府將宋江發配到江州,便在這裡等候。

    李俊出場,施耐庵並沒有介紹他的狀貌,更沒有來一首定場詩,只是有一段自我介紹:

    祖貫廬州人氏,專在揚子江中撐船艄公為生,能識水性,人都呼小弟做混江龍李俊便是。

    廬州是合肥的別稱,這個李俊便是安徽人,大概是從安徽遷移到揚子江(長江流經江蘇、上海一段)來的。此人沒什麼特別身份,就是個撐船的艄公。不過,他有個非常了不得的綽號:混江龍。這個綽號不簡單,也預示了李俊最終的結局。

    混江龍是條什麼龍

    《水滸傳》中有“龍”為綽號的好漢也有好幾個:入雲龍公孫勝、九紋龍史進、出林龍鄒淵、獨角龍鄒潤。這幾條龍當中,天罡系列的幾個,都與“真龍”有關聯。公孫勝是替天行道的總監軍,來歷不凡,有“龍”的背景。“九紋龍”則隱含北宋九代皇帝的資訊,也是有“真龍”的隱喻。至於地煞系列的鄒氏叔侄,便是草莽之龍,與二龍山的鄧龍一樣,屬於山大王之流。

    李俊原本只是個撐船的艄公,但卻能躋身三十六天罡,說明其可以與公孫勝、史進這兩條“龍”有等同的含義。這便為後來海外稱王埋下了伏筆。

    《水滸傳》大概沒有寫完,說金聖嘆腰斬並沒有十分可靠的依據。而容與堂本七十回後的故事,基本上可以判斷為明代篡改之後,接續的故事,並非施耐庵的原筆原意。所以,即便是“腰斬”,恐怕在金聖嘆之前就有“元兇”了。

    現在通行本無論良莠,一概將清代人編纂的《徵四寇》,全部作為《水滸傳》故事,印到一本書上。這樣的版本其實並不可取,也不嚴謹。

    從原著考查四個徵寇故事,徵方臘之後,梁山好漢的結局最接近施耐庵原著。此處,單講李俊的事情,因其“混江龍”綽號之故,便有可能像《徵方臘》中說的那樣,李俊出海做了暹羅國王。

    混江龍的左膀右臂

    李俊來到揭陽嶺時,還帶著兩個童威童猛兄弟二人,這便是混江龍的左膀右臂,或者帳前大將。童威綽號“出洞蛟”,弟弟童猛綽號“翻江蜃”。蛟,即蛟龍,蜃即蜃龍,這兩種神獸都具有龍的血脈,同屬於龍族。

    李俊、童威童猛一併出現在揭陽嶺,彷彿一個龍族一齊出動。這種風景,與皇家的家族結構極其相似。做皇帝的是“真龍”,其他具有皇室血統的人,便是“皇族”,稱之為“蜃、蛟”,也是很形象的。

    火眼狻猊之“狻猊”也屬於龍族,但卻是龍之九子之一,距離“真龍”還差了點。

    “蛟、蜃”這兩條龍,都與海洋有關,恰好與“混江龍”能搞到一處。這也就是從出場到最後一同出海,李俊、童威童猛始終都在一起的緣故。

    續書“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中,打完方臘,宋江率殘軍回師。行至蘇州城外,李俊假裝中風,請求宋江留下童威童猛照顧,並以張叔夜催促為由,勸宋江先走。宋江無奈,只得按照李俊的意見,帶領人馬回汴京。

    宋江大軍剛走,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將家 私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之主。童威、費 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

    續書這樣設計李俊的故事,符合施耐庵原著伏筆,也符合李俊、童威、童猛綽號的含義,寫得比較成功。

    李俊為何要脫離宋江

    從揭陽嶺的事情來看,李俊對宋江是非常仰慕的,關鍵時刻救了宋江性命。後來,揭陽鎮霸主穆氏兄弟追趕宋江,潯陽江上張橫要劫財殺人,都是李俊出面擺平,讓宋江安全到達了江州城。

    梁山好漢劫法場,李俊也前往參與,是白龍廟小聚義中二十九將之一。上了梁山,李俊與張順兄弟、三阮等掌管梁山水軍,屢立戰功。排座次時,位居第二十六位,基本上符合李俊的身份與戰績,宋江沒有虧待李俊。

    然而,李俊為何要在功成之日離開宋江呢?

    續書中說,李俊萌生離開宋江,不接受朝廷封賞的打算,是受了費保的影響。宋江攻打蘇州時,派李俊帶童威童猛到太湖偵察。這三人在榆柳莊與費保、倪雲、卜青、狄成意氣相投,並且相助宋江拿下了蘇州城。李俊要費保留下來,一同打方臘,費保沒有答應,還講了一達通道理,勸說李俊急流勇退,“何不趁此氣數未盡之時,尋個了身達命之處,對付些錢財,打了一隻大船, 聚集幾人水手,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豈不美哉!”

    李俊一聽,倒地便拜,與費保等人結義,約定打完方臘便與童威童猛一起,投奔江海之內。

    李俊之離去,並非與宋江決裂,也絕不是因為看不慣宋江投降朝廷。混江龍自從揭陽嶺結識宋江,便一直追隨左右,一直到打完方臘才走。這是因為,李俊從費保的話中悟到,梁山好漢的義氣也到頭了,乘著“氣數未盡”之時離開,當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李俊不走,必然得到朝廷封賞,職位不會低於阮小七。但費保反覆說他們幾人不願意為官,這也喚起了李俊的共鳴,這二人出身大致相當,很容易說到一塊去。但是,既然連官都不願意做,為何又作了暹羅國王呢?李俊作了國王,童威童猛以及費保等人都做了大臣,豈不是很打臉嗎?

    李俊離開是否另外的原因

    續書畢竟是續書,雖然續得好、寫得好。但李俊如此這般的離開,似乎還是給讀者留下了有始無終的遺憾。原著中,李俊從來沒有反對過宋江,也與所有的梁山好漢一樣,贊同招安。續書僅以不願為官而離開,與原著還是有相悖之處。

    而且,李俊很磊落,選擇離開的方式竟然是詐病,這也不符合混江龍的性格為人。最不符合邏輯的是,李俊、費保不願為官,卻做皇帝的做皇帝,做大臣的做大臣。難道是對朝廷封賞心中沒底,擔心官小了不如能如願?肯定不是。

    既然施耐庵在原著中留下了線索,李俊的結局大有可能如續書所寫,做了海外(或海上)“真龍”。但離開的原由恐怕另有可能。

    續書中,徵遼、剿方臘是歷史上就有的事情,但卻是剿方臘在先,徵遼在後。李俊選擇出海,然後到達暹羅,打完方臘這麼走更方便。所以,李俊有可能沒有參加徵遼的戰役。

    遼國實際上是金國滅的。童貫按照海上之盟的約定,與金國共同攻打遼國,但在攻取幽州時,北宋遭到慘敗。童貫便以重金請金國攻下幽州,自己則冒功受封廣陽郡王。遼國滅亡後,北宋失去盟友,也失去抵禦金兵的屏障,迅速導致了靖康之亂。

    這是一場恥辱的戰爭,如果施耐庵寫完了《水滸傳》則肯定不是續書寫的那樣,把這場導致北宋滅亡的荒唐戰爭進行了違背歷史的歌頌。因為是一場亡國之戰,梁山好漢中必定有人看破,便會有人選擇離開,李俊大概是其中之一。

    所以,推測李俊離開宋江,原因還不一定是續書說的那樣。否則,就有點講不通了。然而,《水滸傳》留下的故事並不完整,梁山聚義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現在已無從得知了。李俊下落如何,是什麼原因讓他選擇了這條道路,同樣也是無法探知了。

  • 2 # 腦洞水滸

    李俊在可以封官加爵時,選擇急流勇退,這是一件事情,至於後來如何成為一國之主,是另一件事情。當然,兩件事情都可以由李俊的個性來說明。

    李俊是行事簡明果斷之人,性情通達,從來不見他有什麼疾言厲色,也不見他有什麼豪言壯語,卻在平靜中折服人心。費保等四人捉了他,卻被他的氣度以及他與童家兄弟的情義所感動,才有了太湖結義。有很多好漢的義氣,說不清真假,但是李俊的就一定是真的。天壽星的稱號是實至名歸,李俊乃有福之人。

    選擇急流勇退,是不得已而為之,當斷則斷;能夠成為暹羅之主,是他個人魅力和智量所致。

    其實,徵方臘後,功成身退的並不只有李俊,浪子燕青算一個,武松算一個。李俊和他們不同的是,他不是灰心的離開,而且他很幸運,遇到了費保等四人。離別前,費保對他說了一席話,他很清醒,聽懂了。這番話大概意思有兩個:一是水泊梁山徵方臘死傷嚴重,氣數已衰;一是從來是“從來太平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何況還是盜賊出身的水泊英雄們。封官加爵是一定的,但也要有命來享受。這就是李俊的不凡處,在巨大誘惑面前,保持平常心。

    我們設想,如果是在徵方臘前,有人對宋江說那麼一番話,宋江會怎麼做?對好漢們說呢,好漢們會如何選擇?他們還會那麼死心塌地跟著宋江去為忠名送死麼?

  • 3 # 鴻哥iouyh福小鋪

    百聞不如一見唄。

    過去的李俊是劫道剪徑的綠林好漢,聽聞江湖傳言的及時雨宋公明事蹟,且有心抱大腿梁山泊,故此不惜鞍前馬後結好宋江,甚至可以為其劫法場。

    上梁山當好漢,應該是最能凝聚李俊和宋江的共識。

    這一點也是二人的友情基礎。

    後來宋江當了老大,日思夜想招安,共同的基礎已經變了味,儘管說是為了大家好,但人各有志嘛,李俊自然也開始不滿。

    但古代的兄弟情義和忠誠使得李俊就算不爽也得按著。

    後來的為朝廷東征西討,搞得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

    大哥的承諾不對啊!

    說什麼好日子,每天都是好日子,該贖罪也贖夠了,還要死光光才行?

    友情基礎本來就已經沒了,若不是礙於面子,相信梁山好漢的那些不主張招安的早就離去。

    這下可好,現實擺在眼前,不死光是不罷休,李俊顧不得什麼所謂的哥們義氣,找個藉口理由便脫離了這個本來就應當放棄的團體。

  • 4 # 紅塵如鏡

    所謂英雄造時勢,時勢亦造英雄也,李俊的這番海外稱王的作為,既和他本人的能力性格有關,但也離不開當時大環境的影響。

    下面,紅塵君就來一一剖析一下。

    內因——性格豪爽,有大局觀,領導能力強

    任何一件事情,內因都是非常重要的,佛法曰:法向內求,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而混江龍李俊這個人物,其性格和能力上有非常突出之處,海外稱王這件事,也只有他一個人符合內因的條件。

    性格豪爽:

    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其實並不算少,但也並不是人人皆可,比如宋江,晁蓋,柴進,魯智深,武松等人都可以,但是也有許多人雖然能力突出,但是由於身份和天性等原因,並不喜歡和人打成一片。

    這方面的最突出代表就是豹子頭林沖和玉麒麟盧俊義這傳說中的“師兄弟”二人,此二人都是君子,但卻講究“和而不同”,未免有些高冷,林沖作為梁山第一代山寨首領,資格全山可謂最老(杜遷宋萬不是一個級別的就不算了),但是和其餘統領沒有什麼衝突,但也沒有太多交集。

    而盧俊義亦是一樣,作為梁山的二號首腦,但東征西戰,身邊真正能夠信任的也就浪子燕青這忠僕一人,也說明了他的性格內斂。

    有大局觀:

    這一點就更為難得了,所謂的大局觀並非說你有多麼聰明,而是能夠看得比普通人更加長遠。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是能夠做到當局者也清的,那就是有大局觀的人了,這一點哪怕是梁山大寨主宋江和二寨主盧俊義都不曾做到,所以二人都深陷局中,被高俅等奸黨所害。

    真正具有大局觀的,無非以下幾人,燕青,公孫勝,武松,魯智深等,他們都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都得了善終。

    組織能力:

    要當國王自然需要組織和管理能力,不然你就算把國王的寶座讓出來,諸如李逵,劉唐,三阮,甚至關勝,董平等五虎大將能夠勝任得了麼?

    當然不行,這管理國家——哪怕是再小的國家,也絕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的,有些人只適合衝鋒陷陣和統領兵馬,但卻沒有管理和組織能力。

    而李俊早在揭陽嶺的時候,就拉起一支隊伍販賣私貨私鹽等等,而且管理的十分好,當時船火兒張橫正準備請宋江吃“板刀面”的時候被李俊撞到,還三分羨慕三分自卑的說,“原來卻是李大哥,我只道是誰來。大哥又去做買賣,只是不曾帶挈兄弟。”,由此可見張橫對李俊也是十分服氣的,甚至想要追隨,李俊的領導能力可見一斑。

    外部環境,宋朝的海外貿易開放政策

    這內因有了,若是沒有外部環境也是不行的。

    當時李俊他們是乘船出海,輾轉到了新羅國(泰國),這對於船的質量,航海技術的成熟,和官府對海防的管理都有密切關係。

    而這一點宋朝可謂封建王朝中做的最好的一個,其海外貿易,更是當時的世界超一流水準,朝廷在杭州、明州設定市舶司,並頒佈了管理商人出海貿易之辦法。

    當時宋朝的商船活動範圍有多大呢?開至南洋群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孟加拉灣,然後經印度洋進入阿拉伯海與波斯灣 ,再沿著阿拉伯半島海岸駛入紅海,最終抵達非洲東海岸。

    當然了,那個時候的海商可不像現在這麼斯文,往往同時還身兼海盜的身份,若是遇到比較強大的勢力或者商隊,他們就平等交易,若是遇到比較弱小的那就明搶了,這一點不光是我們,就算是後期的海上強國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也都一樣。

    而李俊就在多年揭陽嶺的販賣私貨的生涯中,積累的豐富的經驗,也帶出了一支成熟的隊伍——比如童威童猛兩個得力助手,所以後面才能一帆風順到了泰國。

    但是這外部環境也是十分重要,如果換成元明清三代閉關鎖國(除了明成祖期間短暫開放),海防嚴謹,李俊就算有通天本事也離不開,除非他能讓船長上翅膀飛出去。

    紅塵君說

    綜上而述,混江龍李俊的成功,既離不開自己個個人能力和努力,但是和當時宋朝大力發展海外貿易脫離不了關係,這內外具足,才導致了一代海外稱王的美談。

    所以這內因,外因缺一不可,不在宋朝,李俊無法出海,而不是李俊,就算有這個條件他也無法做出這番事業。

    我說完了,誰贊成,誰反對?^_^

  • 5 # 柳生飄雪

    要說這“混江龍”李俊,小說裡對他雖然著墨不多,但這個人,絕對是個人物。

    首先說,在梁山,李俊掌握水軍,是水軍的最高統領,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其地位不亞於五虎上將,我們不難從李俊活捉草頭皇帝王慶的那段情節,領略一下李俊的風采,小說裡是這樣描繪的:

    (李俊)定睛把王慶從頭上直看至腳下,便道:“快活,又有吃酒東西了。上船,上船!”近侍扶王慶下馬。王慶看那漁人,身材長大,濃眉毛,大眼睛,紅臉皮,鐵絲般髭鬚,銅鐘般聲音。那漁人一手執著竹篙,一手扶王慶上船,便把篙望岸上只一點,那船早離岸丈餘。那些隨從賊人,在岸上忙亂起來,齊聲叫道:“快撐攏船來!咱每也要過江的。”那漁人睜眼喝道:“來了!忙到那裡去?”便放下竹篙,將王慶劈胸扭住,雙手向下一按,撲通的按倒在艎板上。王慶待要掙扎,那船上搖櫓的放了櫓,跳過來一齊擒住。

    從這裡確實能夠看出,李俊身上的大將風度。

    我們再看看李俊是如何決定離開宋江,自己另立門戶的:

    話說當下費保對李俊道:“小弟雖是個愚滷匹夫,曾聞聰明人道:‘世事有成必有敗,為人有興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勳業到今,已經數十餘載,更兼百戰百勝。去破遼國時,不曾損折了一個兄弟。今番收方臘,眼見挫動銳氣,天數不久。為何小弟不願為官?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後,一個個必然來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此言極妙!今我四人,既已結義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氣數未盡之時,尋個了身達命之處,對付些錢財,打了一隻大船,聚集幾人水手,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豈不美哉。

    費寶的這番話,可以說是金玉良言,如果換做其他人,未必能夠聽得進去,唯有李俊,一點就通,沒有隨宋江回京領賞受封。

    最後,李俊成為一方霸主,是梁山108人結局最好的一個,在那個情況下,能看清形勢,著實不易。

  • 6 # 邏輯文史游

    李俊雖然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但根本不懂得什麼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李俊三人能夠功成身退,並不是他們自己看得多清,而是要感謝在太湖作戰時偶遇的費保四人。

    李俊是宋江在江州收的眾多小弟之一,江州和揭陽幫這伙頭領的設定就很奇怪,這群人就是“無腦”的就是覺得宋江順眼,所以上山之後也成為了宋江派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宋江也頗給這些人面子,由其是水軍,在大排位之後李俊、張橫、張順的排名分別壓在了二五七兄弟之上。而無論是陸戰還是水戰,揭陽幫水軍成員都可以為了宋江而不顧自己的安危,自然初期的李俊也是如此。

    當梁山軍攻打蘇州時,李俊與威猛兄弟被太湖海盜所擒,一番交談後他們與太湖四傑“赤須龍”費保、“捲毛虎”倪雲、“瘦臉熊”狄成、“太湖蛟”卜青結為兄弟,在蘇州大戰中,七人大展身手,助力宋江快速的拿下蘇州。

    蘇州大戰後,宋江想留費保四人,可四人不願過這種打打殺殺的戰爭生活,就拒絕了宋江的請求。李俊三人去送費保四人,七人在榆柳莊把酒話離別,酒正酣時,費保突然說了這麼一段話:

    “小弟雖是個愚滷匹夫,曾聞聰明人道:‘世事有成 必有敗,為人有興必有衰。’哥哥在梁山泊,勳業到今,已經數十餘載,更兼百戰 百勝。去破遼國時,不曾損折了一個兄弟;今番收方臘,眼見挫動銳氣,天數不久。 為何小弟不願為官?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後,一個個必然來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此言極妙。今我四人既已結義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氣數未盡之時,尋個了身達命之處,對付些錢財,打了一隻大船, 聚集幾人水手,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豈不美哉!”

    就算李俊在怎麼不識字,對宋江再怎麼忠誠,在梁山征討方臘損兵折將的大局勢下,費保的話不可能不對他產生影響。李俊聽罷恍然大悟,連忙拜謝費保,並答應在徵南結束後一定和四人一起出海。

    李俊可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萬一他要是死了怎麼履行承諾。所以李俊的潛臺詞就是,無論宋江與方臘最終誰贏誰輸,我李俊和童威、童猛一定會回來的。

    所以,當張順去湧金門送死時,李俊不會阻攔,也不會去第一時間告訴宋江。

    所以,阮小二、孟康被成貴等人截擊時,童威、童猛直接跳河先跑了。

    烏龍嶺之戰過後,李俊選擇待著童威、童猛一同去方臘處做臥底,這可是相當考驗演技的啊,雖然在辦事過程中折了阮小五,但李俊等人的裡應外合,是梁山徵南成功的一大不可或缺的因素。

    大戰勝利後,李俊該履行諾言了,他詐病讓童威、童猛留下照看他並沒有隨軍回朝。等宋江走遠後,三人立刻找費保四人會合,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然,施公說李俊最後成為了暹羅之主,至於是怎麼做到的就任憑大家想像吧。

    再當然,等到李俊稱帝時,宋江已是孤魂野鬼了。所以其實就想告訴大家,在你們迷茫的時候,若周圍有貴人能點撥你一下,事情就會簡答的多,李俊運氣不錯,完成了蛻變,宋江“一意孤行”只能自食其果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ntentionalinflictionofemotionaldistress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