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8021938244

    隸書從產生起,經歷了兩個高峰時期,即漢代隸書和清代隸書,漢隸品目繁多,風格多樣。大致可分為方筆(《張遷碑》、《衡方碑》)、圓筆(《石門頌》、《曹全碑》)、方圓結合(《禮器碑》、《華山碑》)等。

    書法的構成要件是線條和線條的結體。不同形態、不同質的線條,加上不同形態的結體,就會顯現出不同的風格,表達出不同的神采,不同的情趣,不同的審美傾向,給人的感官以不同的視覺衝擊。

    就書法五大書體篆、隸、楷、行、草而言,蠶頭雁尾的筆劃特徵和如龜似鱉的結體形式形成了隸書的基本特徵。抓住了這一特徵,寫出來的字可以統統地叫做隸書,但只能是泛泛的隸書,沒有風格可言。然而風格是書法藝術的靈魂,風格才是一個書法家追求的歸宿。既然是歸宿,就不是初始階段,也不是中間過程,而是最後的結果。所以任何一位書家都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的臨帖過程,臨古人的帖或今人的帖,入帖的功夫越深,跳出來的時間越早,當然,最終能否跳出來,還要看你的悟性。

    書法風格是如何凸現的,如果把同類大量的碑帖放在一起比較,就會得出一個結論———細部決定風格。楷書裡的顏、柳、歐、趙,在圈外人士看上去,可能只看出是楷書,因為人們印象最深的是楷書的基本特徵。而圈裡的人則可明確地區分開何為顏、何為柳、何為歐、何為趙。根據什麼呢?當然是筆劃或結體的細部差異。明白了這個大道理,我們既可以探討隸書的風格,又可以明確每個人自己的風格趨向。

    縱觀漢朝四百年的基業,也是隸書從初創時期發展到成熟,又逐漸為楷書所替代的歷史。琳琅滿目的漢代碑刻,除《張遷碑》、《裴岑碑》等極少數碑外,從線條上看,主橫的一波三折,撇捺的舒展,結體上中宮內斂,決定了漢隸的基本風格,那就是瀟灑和秀美

    當代習隸書者何去何從?每個人由於修養不同、性趣差異,決定了他們的審美傾向不同。有人喜歡飄逸,有人喜歡雄強,有人喜歡俊秀,有人喜歡古拙。愛好不同決定了他們選帖不同,進而決定了他們隸書的風格趨向不同。試言之,劉炳森先生是以《乙瑛碑》為主帖,並由此帖脫胎而出,劉先生的隸書比《乙瑛碑》更規範、更端莊、更俊秀。這種風格符合大眾的審美趣味,所以頗受群眾的喜愛。

    4我喜歡的是古拙、雄強的隸書,便努力尋求和探索表現古拙、雄強的書法語言。而大部分漢隸都屬俊秀一路,所以既要以漢隸為本,又要走一條自己的路。從線條上,帶有頓挫的直線取代了優美的一波三折的曲線,這樣的線條質樸有力;線條的走勢:變豎划向內傾為向外傾,這樣的線條給人以張力;從結體上看,變內緊外鬆為內鬆外緊。這樣的結體寬博大氣,減少了飄逸,給人以力感。對重心的處理:為了使字的重心下移,給人以穩重的視覺感,將撇捺收縮成兩點,形成短腿隸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孫勝的主要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