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嚴師說字

    要想破解漢字的意義,必須具備兩把鑰匙。一把是字形所隱含的意義;另一把是讀音隱含的意義。缺一不可。過去我們見過的字典,如《說文解字》、《康熙字典》都是透過字形來描述漢字的意義,沒有見過用讀音來完善漢字本意的。《中華字通》的問世,填補了兩千年以來或者說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以來解字的空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音、形、義通解的字典。《中華字通》是怎樣破解漢字讀音的呢?

    我們在漢字認知問題上走了偏路,從小孩子開始就用西方的思維方式,教授我們東方孩子認識漢字,也就是透過拼音識字。為什麼還要去用西方的字母去拼,我們的母語就是漢語,從小學話開始就說漢語,叫爸爸、媽媽。為什麼還拼ba 爸ma媽?筆墨倒置,這樣就使我們思維表達方式始終比西方人的思維慢半拍,影響了我們東方人的智力發揮。中華文明五千年,生命力如此強大的漢字不可能沒有認知規律。我們應該堅信祖先的智慧,堅信漢字的理性思維。

    漢字的“音”就像一首動聽的歌,來源於自然界的擬音佔到80%左右,也即是說在漢字400多音節中,或者說有音調的1400多個音節中,80%是自然發出的聲音,模擬自然發聲的音,如“仝”讀音是模擬眾人一同夯地基的聲音,也就是打夯,夯落地發出的“嗵嗵”聲,這就是所有讀(tong)這個音的音源字。

    漢字就是漢字,漢字具有“自定義”功能。我們只有從漢字的字形和字音看到的漢字的本義,才是全等形,不是相似性。任何對字的解釋都是相似形。相似就容易失真,就容易理解錯誤。

    好(擬聲)漢字是透過什麼進行自定義?是透過字形、字音進行自定義。這種“自定義”是由字形組合的意義,如女和子結合為“好”,女指女人,未婚女子,子指男子,男子的美稱,新郎,男女結合為美事這個字的背景圖是“新婚之夜”,所以結婚的祝詞常用“百年好合”。有的解釋女人生孩子為好,女人生孩子在醫術不發達的過去,是生與死的搏鬥,俗話講“孩生日娘難日”,還有好(四聲-喜愛)生孩子的嗎?生孩子那是女人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沒有喜好的,生孩子對於四聲“好”你沒法解釋。只有把女和子的結合,看成“新婚之夜”,才可能通解好和好(四聲)。它的讀音來歷是擬聲,模擬男女新婚之夜發出的激情之聲。

    飛(擬聲)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簡化的“飛”,是一個鳥的翅膀,上下襬動動態背景圖,可是大家清楚不清楚,一支鳥翅膀擺動能不能飛起來?那是不可能的,就是倆支鳥翅膀擺動也飛不起來。大家都看過一個保護天鵝的紀錄片,一隻腿部受傷天鵝,就不能飛了,為什麼?說明鳥類飛起來得需要一個升力,沒有它腿部的升力是無法起飛的,飛機也需要跑到,當達到一定的速度的升力才能起飛。還有,我們常說的太極輕功,能不能出徒,就是把鳥放在手上,鳥飛不起來,就出徒了。所以,繁體“飛”是兩個上下襬動的翅膀和助飛的兩條腿(升)。漢字蘊含著很多科學的道理。讀音(fei)是模擬鳥伸開翅膀起飛時發出的聲音,有機會可以注意下放飛信鴿時發出的聲音,是不是(fei)聲?

    耳(擬聲ěr )的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隸變楷化後為耳,耳是以目(眼睛)的位置為參照,在目上下加兩長橫“二”,寓意兩隻耳朵和眼睛在統一水平範圍內,分置於兩目(眼睛)左右;右邊的長豎“丨”超出下橫說明耳朵上平於眼睛,下低於眼睛。所以耳可以看作是由“目”、兩橫“二”和一豎“丨”相重合組成的字。讀音模擬手撥動耳朵震動的聲音。耳是漢字部首之一,與耳組成的字多與耳有關,如盯、耶、取、聞、恥、耿、聶、聳、職、聆等。耳的本義為人的聽力器官耳朵,如耳目官(指耳、目兩種器官)、耳朵垂子(借指耳窩)、耳根廂(耳邊)、耳順(六十歲)。

    牙(擬聲)

    自( 擬聲zì)是個獨體文,甲骨文畫了一個鼻子的圖形。自楷化後只是在目的上面加了一個撇點“ ”,是丿的縮小,撇“丿”指示向下或向內用力,這裡指示鼻孔向內吸氣,向下出氣;目的外框“囗”指示鼻子的圓形孔;目內的“二”指示鼻孔有二個。自就是指向下兩個進出氣的鼻孔。也可理解自是由“目”和撇點“丿”會意而成的字。目是眼睛,撇點“丿”表示下,眼睛的下面為鼻子。讀音模擬鼻孔快速喘氣的聲音。自的本義指兩個向下的鼻孔。

    音同意近是漢字產生的自然屬性。漢字的讀音是漢字的屬性,能體現漢字的某些意義。父母生個孩子,要給孩子起個名字,名字要隱含父母的企望。漢字有形之後,沒有聲音,只能算符號或記號,定音之後才稱為漢字。定音也不是隨意的,是為了完善造字的意義。一般就是借其它字的讀音,用於完善該造字的意義。“借音補義”是漢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有的是借單字之音,有的借兩字的切音,就是借用一字的聲母和另一字的韻母拼出之音。不論借單字之音,還是借兩字的切音,都是為了完善補充所造字的意義。下面我就選擇幾個簡單的字,來說明下漢字借音補義的造字方法。

    眼(借音演) 眼的左旁是“目”,在《新華字典》中,目的解釋是“眼睛”。既然有了這個“目”為啥還要造個這個“眼”字?是先人故意給後人製造麻煩嗎?絕不是這樣!那是小看了我們古人的智慧。用“目”這個字來指示我們的“眼”時,我們的先輩發現“目”的有些功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還有什麼功能不能表達出來呢?我們的眼睛看東西有距離的限制,太遠或太近都是看不清的,就是說目的視力是有限制的。就用“目”和“限”(省形)組成的一個新的字。造完這個字後,還發現眼睛還有的功能沒有體現出來?眼是心靈的窗戶,演示人的喜怒哀樂,最後借“演”聲來補充其意義。在《新華字典》中對“眼”描述是“人和動物的視覺器官”,確切完善嗎?這樣解釋還是目是眼,眼是目,體現不出眼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只有用“眼”的字形和它的讀音“演”,才可以全面解釋這個“眼”字。有一定視力限制的,體現人的心理特徵的視覺器官。才是“眼”的確切定義。

    飛(借音非)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簡化的“飛”,是一個鳥的翅膀,上下襬動動態背景圖,可是大家清楚不清楚,一支鳥翅膀擺動能不能飛起來?那是不可能的,就是倆支鳥翅膀擺動也飛不起來。大家都看過一個保護天鵝的紀錄片,一隻腿部受傷天鵝,就不能飛了,為什麼?說明鳥類飛起來得需要一個升力,沒有它腿部的升力是無法起飛的,飛機也需要跑到,當達到一定的速度的升力才能起飛。還有,我們常說的太極輕功,能不能出徒,就是把鳥放在手上,鳥飛不起來,就出徒了。所以,繁體“飛”是兩個上下襬動的翅膀和助飛的兩條腿。漢字蘊含著很多科學的道理。飛是所有讀“fei”的聲源字。

    夏(下)是由夓簡化而來。夓是由頁、臼(字型檔中沒有用臼代替,下橫斷開,ju掬)和夂會意而成的字。頁(葉)是描述織綢的過程,古代織出的絲綢一片一片的,像樹葉,故借“葉”聲;臼(掬)表示雙手穿梭;夂表示終止,指示繅絲結束後再織綢。借“下”聲表示織綢是從經線的下頭開始織到上頭,所以產生首和頁二字,實際就是織布的兩頭,頁和首都有“頭”的意思。由於織綢需要潮溼和溫度高的環境,所以用夏表示一年四季中炎熱潮溼的季節--夏季。

    魯(露)是由魚和日會意而成的字。取魚的特性,遇險亂撞,沒有逃跑脫險的技能,用於描述人的性格易於莽撞;取魚張嘴吞吐動作單一,隱喻人說話遲鈍,口齒不清,即口吃,不會講話;日在魚下,是文字楷化後,由“口”衍化為“日”,既然魯人有“魚”的動作特徵,從“魚”的特性上不僅從動作上,也從魚大的吞吐上都可說明“魯人”性格,沒有必要再用“口”,魯字楷化就由“口”改“日”,來說明“魯人”的地理位置,日出東方,魯國是在華夏的東方。漢字在由象形到筆畫的楷化的過程中,意義更加完善。借“露”聲表示性格外露,不善隱瞞,有啥說啥,褒義具有誠實之意,貶義具有莽撞表現。質勝文為魯,文勝質曰秀。魯人可謂文質兼備。華夏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前三千年的文明由魯人(孔子等)承傳,後兩千年的主流文化由魯人開啟。

    齊(切系切qí)齊是由齊簡化而來。從甲骨文和金文來看,畫的是三棵竹子的一個竹節,相同高度竹子每節幾乎是相同的,劈開後可以作為刻字或寫字的竹簡。齊隸變楷化後把製作竹簡的過程融入了進去。齊中“亠”指示上頭;“丫”指示從上到下把竹子劈開;丫的左邊是刀,右邊是刀的變形,“ ”刀的反字,指示兩刀把竹劈子切分相同長度;下面的“”是由亓的變形,指古代的几案,指把竹劈成片放到案板上切分,變形後也可理解放置兩塊等距寬度的木板做規矩,將竹簡切的長度一致。簡化後的齊是文和亓的省形組合的字,文指刻有文字或寫有文字的竹簡捆綁在一起,放置在几案上的畫面。讀音是切(qie)和系(ji)的切音(qie+ji),表示把切好的竹劈子有序捆系在一起製成竹簡,用於記錄文字。齊的本義就是製作竹簡的過程。可以引申1.平整、整齊,如修齊、良莠不齊、參差不齊、隊形整齊;2.完備,如齊全、齊備、人還沒有來齊;3.整治、整理,如‘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4.使同等、一致,如齊名、‘人心齊,泰山移’。

    才(存在切cái)是由橫“一”、豎鉤“亅”和撇“丿”會意而成的字。橫“一”表示橫向水平,這裡指示地面;豎鉤“亅”表示縱向相對運動,這裡指示植物根向地下相對運動,插根生長;撇“丿”表示向下向內運動,這裡指示植物根系向土中延伸。筆畫的總體會意描述植物根系生長的過程。借“存(cun)和在(zai)的切音表示點下種子和載秧苗、或栽樹苗,植物開始生根發芽的初始過程。才的本義就有開始之意,也有種子和幼苗成活之意。也就是植物開始生根發芽的過程。要想透徹理解,還要明白“存”和“在”二字的本義。

  • 2 # 紹安

    《中華字通》是對漢字音形義通解的字典,或者說是全解字典!不像其它“說文解字”只解“形”不解“音”的一知半解。所謂的音形義通解,就是對每個漢字為什麼這樣構形?為什麼讀這個音?它的本義以及引申義是什麼?如果把“解字”理解為“解題”的話,《新華字典》只給出了“習題”的答案,沒有解題步驟;《中華字通》不僅讓你明白答案的“本義”和“引申義”,還讓你掌握就“解題的過程和步驟”。讓你不僅“知其然”,還要你“知其所以然”。對15000多漢字的音、形、義作有規律通解的字典,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目前沒有第二。

    在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由原來的先學拼音,再開始學習識字,變為先識字再學拼音。可能教材編者意識到,拼音識字的不足,想恢復到從前的先識字,再學拼音。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小學課本雖有拼音,可多數語文老師不會拼音,教學生識字還是傳統的直接讀音的方法。用會讀的字,來標註生字的讀音。普通話中字的聲調更沒有進入學生的課程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讀音及其音調逐漸被重視起來。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小學語文教材把拼音放到了教材的開始,用拼音識字成了法定的方法。相隔幾十年,大多數人們對傳統識字的方法逐漸淡忘。現在的年輕人離開拼音識字,已經不知道還有其它識字的方法。在他們的記憶中拼音是唯一的識字方法。卻不知這種西方式的識字方法讓他們對漢字當成英文符號對待,影響了他們智力的發揮和創造力的提升。尤其是計算機的使用,用拼音輸入已成為常態,更加影響了他們對漢字音形義的理解。

    當那些即將退休或已經退休的語文老師,快要結束自己的教學生涯的時候,反思一生的教學過程,和社會出現的種種名人讀錯字的現象,悟到了語文教學出了問題。開始明白我們的語文課程有問題,用拼音識字,不利於漢字的掌握。都在探討新的識字方法。這種所謂的“新方法”實際是傳統的識字方法——字源識字。從“新文化運動”經歷了近百年的西洋文字影響,和五十多年“漢語拼音”推廣,人們對傳統的識字方法已經知之甚少,推出了五花八門的“識字方法”,加以“創新”二字,實際是對傳統文化確實造成的。現在的年青一代似乎對文字學不感興趣,瞎編亂造些“不倫不類”字母或網路符號。充斥著社會生活中,是對華夏文字這個社會公器最大玷汙。我相信隨著計算機中央處理器晶片的漢化,程式語言總有一天也會漢化,漢字輸入法也會有更先進的方法發現,輸入速度更優於“五筆輸字形入法”的更先進的方法會誕生。何況“五筆字型”輸入法的問世,漢語輸入計算機的速度已成為世界第一語言。

    所以說《中華字通》是從漢字的起源、結構、讀音等多個方面,解釋文字。但她最主要的還是利用字源識字方法破解漢子讀音的,因為幾十年的時間證明:

    一、用拼音識字不符合漢字的認知規律,字源識字有助於學生掌握漢字認知規律。漢字是有認知規律的。從傳說倉頡造字,到秦始皇統一文字,再到漢晉時期漢字的正書“楷體”的形成。人們對漢字音形義的認識規律的研究和總結始終沒有間斷過。《中華字通》的作者劉冰泉老師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三十餘年,孤燈黃卷,遍稽群籍,摩頂放踵,野外考察,潛心研究漢字及其認知規律。所幸天道酬勤,終有所獲。從《易經》的思維方式與表達方法中,從“舊六書”中發現了漢字的認知規律:天人合一,散點透視;構形會意,諧音補義;形聲相生,音義相轉。筆者以之作指導,編撰《中華字通》。這部字典借鑑甲骨文學、金石學、訓詁學成果,對15000多漢字一一作了音、形、義通解:對於為什麼要這樣構形、讀音是從哪裡來的、意義是如何引申的等均作了簡明扼要的疏理與考證,揭示了漢字中隱含的標識、歷史、人文、哲學意蘊,能使認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漢字是表意文字,是多維時空的意象組合。音、形、義三位一體是漢字最本質的特徵,只有將三者聯絡起來理解,才能正確運用漢字記錄與表情達意。

    二、用 拼音識字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用時的延長,字源識字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漢字是建立在形音義三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的文字。讀音蘊含著字義,不像英文字母想拼而成,而是透過模擬自然發音、借音補義、或借兩字聲韻相切,都有一定意義指向。破解漢字也必須從字形和字音去破解,不可只從單獨的字形去判斷字義,譬如:泊、差、長、朝等,這些多音字僅從字形你就無法破解。由於現在的語文老師不明白漢字讀音來源,就只能參照外文的組詞方式來記憶這些多音字。告訴學生和那個字組詞讀什麼音,如湖泊(po)、停泊(bo)、首長(zhang)、長(chang)短、昆蟲(chong)、蝮蟲(hui)等、不是從其讀音來理解其意義。當用這些拼詞的方法識字時,學生的思維就會和字義理解之間產生理解過程的時間差,延長學生的理解時間,造成思維慢半拍。

    三、用拼音識字容易造成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下降,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拼音識字由於脫離了漢字的字形和字音所表現出來的意義,只是透過漢字的外延意義去理解,丟失了漢字的本義,用一種和字音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的外文字母去拼讀,脫離了漢字音源的土壤,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讓漢字變為一種死記硬背的文字。不顧漢字固有的邏輯思維,不明白相同讀音的漢字具有的“音同義近”的道理,以及字形相同“故事場景一樣”的基本規律。把漢字八畫當作無意義的符號,讓學生去強行消化。從小孩子學字開始,就影響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用拼音識字容易造成學生認識的模糊性,字源識字有助於學生思路清晰易於辨別字形相似的漢字。拼音識字忽略了漢字筆畫的特定意義,學生不懂得漢字八畫的意義,更不瞭解變形筆畫變形增義的特性後和合體筆畫意義相加的特點。書寫都是照葫蘆畫瓢,造成了學生認識漢字的模糊性,在大腦中形不成清晰的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彎、鉤等八畫,具有特定原始的物理運動特性,以及引申出的引申意義。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幾乎沒有涉獵,原因是這些筆畫最基本的意義失傳,小學語文老師根本不懂漢字筆畫的意義。甚至連漢字基本筆畫八畫都不知道是哪些?包括現在小學教材的作者也不知道漢字八畫的意義。有的漢字中的獨體文,你不瞭解漢字八畫,就容易讀錯寫錯,如夂、夊和攵,採和釆等,不仔細去看筆畫,很容混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李小龍跟泰森在UFC籠戰,誰勝算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