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465135406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那是726年寫的,李白當時只有25歲

    李白大約5歲時,隨其父遷居於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市)的青蓮鄉,李白就是在那裡長大成人的,他對青蓮鄉有著依依的故鄉情節,還自號青蓮居士,難怪歷史上把李白的籍貫誤認為是蜀中。李白在江油度過了長達16年的寶貴時光。李白一生在外遊歷時也常常思念故鄉,最有名的詩作《靜夜思》中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這裡要強調一下,“床前明月光”並不是明亮的月光照在李白睡的床上,在唐代“床”指的是座具,唐人睡覺的用具叫“榻”。唐代以前漢民族都是席地而坐,後來,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漢民族受到北方遊牧民族騎馬的馬鞍的啟發,在生活中,發明了凳子之類的坐具,而唐王朝的開創者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是在草原上放馬的胡人,後來,漢化後就改姓漢民族的“李姓”。讀《靜夜思》時,多數人認為是月光照在李白的床上,這是錯誤的,李白並非那麼懶惰。

    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者的眼裡,月亮這一意象或是寄託戀人間的苦苦相思,或是蘊含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無限思念。在眾多的詠月古詩詞中,這一類是最多的。

    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圓月如盤,團團圓圓;殘月如勾,殘缺不全。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們的想象和聯想。寧靜的月夜裡,沐浴著清幽柔和的月光,人們很容易陷入沉思,展開遐想,產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離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

    李白《靜夜思》中的鄉情,就是這樣生髮出來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當詩人“舉頭望明月”時,一縷鄉思便從心頭油然升起了。這樣一個鄉思引動的過程,不但人們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親自體驗過,這就突破了詩人與讀者之間因生活經驗不同可能產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詩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喂喂喂,別的小朋友都回家了,你什麼時候來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