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小利天下吉祥
-
2 # 我是呂道安
魯迅的《吶喊》為什麼看不明白?
《吶喊》是魯迅在1918-1922年間寫的短篇小說集,包括《狂人日記》、《藥》、《明天》、《孔乙己》、《阿Q正傳》、《一件小事》、《頭髮的故事》、《風波》、《故鄉》《白光》等十四篇小說。
要想看明白《吶喊》,先得知道魯迅為什麼寫《吶喊》!
魯迅痛苦地回憶說:“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華人,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而顯出麻木的神情。”
魯迅認識到學醫只能治療人身體上的疾病,不能治療精神思想上的病,不能治療思想麻木的華人。所以,他立即棄醫從文,要用文章喚醒沉睡麻木的華人!
他曾經問《新青年》雜誌社的朋友:“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這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嗎?”
那位朋友答道:“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
於是,魯迅寫了《狂人日記》。
小說塑造了一個反封建勇士《狂人》,透過《狂人》的嘴,揭露了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實際上就是一個吃人的歷史,滿嘴仁義道德的封建禮教,本質上就是吃人的!
魯迅是中國近代文化革命的先鋒!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
-
3 # 楷書13
不一定非看明白。其實經典作品出來了,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什麼“雷特”。
魯迅先生可能將是中國近代史上最了不起的思想家,而不僅僅是文學家。他的思想,現下槓精多噴,可是並沒讀多少先生的著作,就自以為比先生高尚許多。誰知道呢!淺陋到無知的地步,偏要裝作孔雀的模樣,徒不知,正如先生所言,正面開屏如花,卻忘記了後面露出的屁股眼。
現在提倡國學,僅《論語》而言,看似平淡的句子,照樣百家爭鳴。對於魯迅先生的作品,可能因為時代背景的不熟悉,讀者有這樣那樣的看法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先生的思想將以其作品為載體,讓後輩若干代奉為“國學讀本”。
順帶一句,據說有人主張在中小學課本中刪減先生作品。這是一個極超前的預見,只不過一時半會找不出替代作品。
回覆列表
魯迅的吶喊看這本書裡一定要了解它的時代背景。也就是說魯迅寫本書裡面的篇章,是在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下,經過觀察思考擷取提煉,有針對性的直指哪一個方面存在的問題,用藝術的表現形式,概括性的寫出來的。所以看他寫的裡面的東西要帶思考性的去看。看一遍兩遍是看不出來什麼效果的。就像喝一杯茶葉水一樣。每天喝,每天喝,喝一段時間後才會慢慢的,品出茶葉的味道出來。我看魯迅的《彷徨》《吶喊》,是在十幾歲的時候開始看的,那個時候剛剛接觸,新鮮好奇。因為在語文的教材裡面有魯迅的文章,每個學期都有。語文老師王水屯講魯迅的文章講得很精彩。我就這樣被吸引的才買了魯迅的書來看。這些書一直儲存到現在還是完好如新。在這些年裡面,經常翻一翻,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體會,新的感受。魯迅文章的語言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他的語氣和遣詞造句。按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有點八股。再精確一點講就是“老朽"。所以文化功底是必須有的。尤其是古漢語的(文言文)語法知識不能太短板了。魯迅的《彷徨》《吶喊》一旦看進去了,就會捨不得放手。所謂捨不得放手就是經常想翻出來看一看,聞一聞裡面散發出來的“油墨書香味”。這就是魯迅的書帶給我們的魅力。他這兩本小說,功蓋我們當今所看到的所有現代短篇小說。可以傳世。沒有看進去就是形同嚼蠟,看進去了就如同品茶。越品越香越品越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