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8483191921
-
2 # 使用者1844319796352
戎馬:軍馬,借指軍事、戰爭,從事征戰的生活經歷。
關山:關隘山嶺。
原詩句為: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解釋為: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杆遠望淚流滿面。
出處《登岳陽樓》杜甫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當時詩人處境艱難,悽苦不堪,年老體衰,患肺病及風痺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大曆三年(768),杜甫離開夔州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岳陽。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寫於杜甫去世前兩年,彼時杜甫寫起詩來已然到了一種化境,不是一個得心應手就能形容的。
節奏感不像李白那樣一瀉千里,也不像王維那樣忍而不發,但是轉換恰到好處,這首詩起手較緩,如敘事般娓娓道來,頷聯卻是氣吞山河。一般詩詞起手太大就不好收了,比如同樣寫洞庭湖,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同樣氣勢恢宏,可是後面卻有點內力不夠,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稍微有點草草收場的意思。再看杜甫,頸聯節奏又放緩,令人感到莫名地悲哀,一點一點扯著你的內心,層層遞進,尾聯直接大爆發,憑軒涕泗流,沉鬱頓挫一下子躍然紙上。
再回想杜甫的一生,詩詞世家達官貴人出身,兒童時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青年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可是自此他的一生都很曲折,大唐全盛之時報國無門,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怎一個無奈了得。後來又遇上安史之亂,國家由盛轉衰,流亡一路,見多了人間慘劇,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好不容易謀求一份差事回到家裡,幼子餓已卒,兒子餓死了。
但是一路這麼慘的經歷,他最為關心的不是個人的命運,而是天下黎民百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回到開端的登岳陽樓,寫於作者去世的前兩年,當年和他一起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撐起入畫盛唐雄風的好友也大多先他而去。同時,詩人每天都在忍受著疾病的折磨,患有嚴重的肺病,左臂偏枯,右耳已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瞭解了這些背景,在讀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方能體會個中深意。
然而,讓作者忍不住放聲大哭的,是因為關山以北依然戰事不斷,外夷入侵,老百姓還在忍受著自己當年不忍直視的慘狀,依然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所謂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這裡的多情,不是男女之間的卿卿我我,而是對芸芸眾生的赤誠,對天地萬物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