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國外的定義則更加廣泛,動物活動產生的廢棄物也屬於此類),主要包括固體顆粒、垃圾、爐渣、汙泥、廢棄的製品、破損器皿、殘次品、動物屍體、變質食品、人畜糞便等。有些國家把廢酸、廢鹼、廢油、廢有機溶劑等高濃度的液體也歸為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的概念和分類固體廢棄物通常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動中產生的汙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通俗地說,就是“垃圾”。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
⑴城市生活廢棄物。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醫院垃圾、商業垃圾、建築垃圾(又稱渣土)。一般來說,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與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習慣、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築情況等有關。如國內的垃圾主要為廚房垃圾。有的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來說,每年的產量就十分驚人。在18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僅有3%住在城市;到1950年,城市人口比例佔29%;198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1%。預計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60%將住在城市或城區周圍。這麼多人住在或即將住在城市,而城市又是高度集中、環境被大大人工化的地區,城市垃圾所產生的汙染極為突出。1980年各國處置城市垃圾情況國別
處置的城市垃圾數量(噸)美國160*106日本43.9*106德國32.6*106英國16.0*106法國15.5*106義大利14.0*106加拿大12.6*106
由表可知,一般來說,城市生活水平愈高,垃圾產生量愈大,在低收入國家的大城市,如加爾各答、卡拉奇和雅加達,每人每天產生0.5-0.8千克;在工業化國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通常1千克左右。
(2)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採礦廢石、選礦尾礦、燃料廢渣、化工生產及冶煉廢渣等固體廢物,又稱工業廢渣或工業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按照其來源及物理性狀大體可分為六類。而依廢渣的毒性又可分為有毒與無毒廢渣兩類,凡含有氟、汞、砷、鉻、鉛、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質的均有毒廢渣。
⑶農業廢棄物。也稱為農業垃圾,主要來自糞便以及植物秸杆類。
固體廢棄物的汙染未經處理的工廠廢物和生活垃圾簡單露天堆放,佔用土地,破壞景觀,而且廢物中的有在成份透過颳風進行空氣傳播,經過下雨進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這個過程不是固體廢棄物汙染。
⑴汙染水體。固體廢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入河流、湖泊,長期淤積,使水面縮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將是更大的。固體廢物的有害成分,如汞(來自紅塑膠、霓虹燈管、電池、硃紅印泥等)、鎘(來自印刷、墨水、纖維、搪瓷、玻璃、鎘顏料、塗料、著色陶瓷等)、鉛(來自黃色聚乙烯、鉛製自來水管、防鏽塗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溶瀝水進入土壤,從而汙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中國個別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周圍發現,地下水的濃度、色度、總細菌數、重金屬含量等汙染指標嚴重超標。
⑵汙染大氣。固體廢棄物中的幹物質或輕質隨風飄揚,會對大氣造成汙染。焚燒法是處理固體廢棄物目前較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燒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一些有機固體廢棄物長期堆放,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下會被微生物分解,同時釋放出有害氣體。
⑶汙染土壤。土壤是許多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體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與土壤本身構成了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未經處理的有害固體廢物,經過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作用,其有毒液體將滲入土壤,進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中的生態平衡,汙染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⑷侵佔土地。不斷增加的產生量相當迅速,許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邊緣的農田來堆放它們,難怪科學家從衛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圍繞著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麼顯眼。5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於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有人認為固體廢物是“三廢”中最難處置的一種,因為它含有的成份相當複雜,其物理性狀(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份、熱值等)也千變萬化,要達到上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會遇到相當大的麻煩,一般防治固體廢物汙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產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結構(包括民用工業)控制工廠原料的消耗,定額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廢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開展綜合利用,把固體廢物作為資源和能源對待,實在不能利用的則經壓縮和無毒處理後成為終態固體廢物,然後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⑴壓實技術。壓實是一種透過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壽命的預處理技術,壓實是一種普遍採用的固體廢棄物的預處理方法,如汽車、易拉罐、塑膠瓶等通常首先採用壓實處理,適於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棄物,不宜採用壓實處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汙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壓實處理。
⑵破碎技術。為了使進入焚燒爐、填埋場、堆肥系統等廢棄物的外形減小,必須預先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處理,經過破碎處理的廢物,由於消除了大的空隙,不僅尺寸大小均勻,而且質地也均勻,在填埋過程中另令壓實。固體廢棄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衝擊破碎、剪下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有的低溫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⑶分選技術。固體廢物分選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透過分選將有用的充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另一種是將不同粒度級別的廢棄物加以分離,分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離開。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根據不同性質,可設計製造各種機械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選,分選包括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⑷固化處理技術。固化技術是通向廢棄物中新增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經過處理的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乾溼、抗凍融特性,固化處理根據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為沉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膠質固化等。
⑸焚燒和熱解技術。焚燒法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好處是大量有害的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由於固體廢棄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漸增加,採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的廢棄物,利用其熱能已成為必須的發展趨勢,以此種處理方法,固體廢棄物佔地少,處理量大,在保護環境、焚燒廠多設在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並設有能量回收系統。日本由於土地緊張,採用焚燒法逐漸增多,焚燒過程獲得的熱能可以用於發電,利用焚燒爐生產的熱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於維持溫室室溫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過65%的都市廢料進行焚燒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燒法也有缺點,如投資較大,焚燒過程排煙造成二次汙染,裝置鏽蝕現象嚴重等。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與焚燒法相比,熱解法則是更有前途的處理方法,它最顯著的優點是基建投資少。
⑹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化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價值如果我們將垃圾分類回收,便可得到大範圍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事半功倍之效。回收工作取決於分類的程度和垃圾的累積量,固體廢物的回收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是指人類在生產、消費、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國外的定義則更加廣泛,動物活動產生的廢棄物也屬於此類),主要包括固體顆粒、垃圾、爐渣、汙泥、廢棄的製品、破損器皿、殘次品、動物屍體、變質食品、人畜糞便等。有些國家把廢酸、廢鹼、廢油、廢有機溶劑等高濃度的液體也歸為固體廢棄物。
固體廢棄物的概念和分類固體廢棄物通常是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動中產生的汙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通俗地說,就是“垃圾”。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工業固體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
⑴城市生活廢棄物。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醫院垃圾、商業垃圾、建築垃圾(又稱渣土)。一般來說,城市每人每天的增圾量為1-2公斤,其多寡及成分與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習慣、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程度、市政建築情況等有關。如國內的垃圾主要為廚房垃圾。有的城市生活固體廢棄物來說,每年的產量就十分驚人。在18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僅有3%住在城市;到1950年,城市人口比例佔29%;1985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1%。預計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60%將住在城市或城區周圍。這麼多人住在或即將住在城市,而城市又是高度集中、環境被大大人工化的地區,城市垃圾所產生的汙染極為突出。1980年各國處置城市垃圾情況國別
處置的城市垃圾數量(噸)美國160*106日本43.9*106德國32.6*106英國16.0*106法國15.5*106義大利14.0*106加拿大12.6*106
由表可知,一般來說,城市生活水平愈高,垃圾產生量愈大,在低收入國家的大城市,如加爾各答、卡拉奇和雅加達,每人每天產生0.5-0.8千克;在工業化國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產生的垃圾通常1千克左右。
(2)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交通等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採礦廢石、選礦尾礦、燃料廢渣、化工生產及冶煉廢渣等固體廢物,又稱工業廢渣或工業垃圾。工業固體廢物按照其來源及物理性狀大體可分為六類。而依廢渣的毒性又可分為有毒與無毒廢渣兩類,凡含有氟、汞、砷、鉻、鉛、氰等及其化合物和酚、放射性物質的均有毒廢渣。
⑶農業廢棄物。也稱為農業垃圾,主要來自糞便以及植物秸杆類。
固體廢棄物的汙染未經處理的工廠廢物和生活垃圾簡單露天堆放,佔用土地,破壞景觀,而且廢物中的有在成份透過颳風進行空氣傳播,經過下雨進入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這個過程不是固體廢棄物汙染。
⑴汙染水體。固體廢物未經無害化處理隨意堆放,將隨天然降水或地表徑流入河流、湖泊,長期淤積,使水面縮小,其有害成份的危害將是更大的。固體廢物的有害成分,如汞(來自紅塑膠、霓虹燈管、電池、硃紅印泥等)、鎘(來自印刷、墨水、纖維、搪瓷、玻璃、鎘顏料、塗料、著色陶瓷等)、鉛(來自黃色聚乙烯、鉛製自來水管、防鏽塗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溶瀝水進入土壤,從而汙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中國個別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周圍發現,地下水的濃度、色度、總細菌數、重金屬含量等汙染指標嚴重超標。
⑵汙染大氣。固體廢棄物中的幹物質或輕質隨風飄揚,會對大氣造成汙染。焚燒法是處理固體廢棄物目前較為流行的方式,但是焚燒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一些有機固體廢棄物長期堆放,在適宜的溫度和溼度下會被微生物分解,同時釋放出有害氣體。
⑶汙染土壤。土壤是許多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聚居的場所,這些微生物在土壤功能的體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與土壤本身構成了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而未經處理的有害固體廢物,經過風化、雨淋、地表徑流等作用,其有毒液體將滲入土壤,進而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了土壤中的生態平衡,汙染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⑷侵佔土地。不斷增加的產生量相當迅速,許多城市利用大片地城郊邊緣的農田來堆放它們,難怪科學家從衛星拍回的地球照片上,圍繞著城市的大片白色垃圾是那麼顯眼。5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固體廢棄物的處理通常是指物理、化學、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體廢物轉化為適於運輸、貯存、利用或處置的過程,固體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有人認為固體廢物是“三廢”中最難處置的一種,因為它含有的成份相當複雜,其物理性狀(體積、流動性、均勻性、粉碎程度、水份、熱值等)也千變萬化,要達到上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會遇到相當大的麻煩,一般防治固體廢物汙染方法首先是要控制其產生量,例如,逐步改革城市燃料結構(包括民用工業)控制工廠原料的消耗,定額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廢品的回收率等;其次是開展綜合利用,把固體廢物作為資源和能源對待,實在不能利用的則經壓縮和無毒處理後成為終態固體廢物,然後再填埋和沉海,目前主要採用的方法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固化、焚燒、生物處理等。
⑴壓實技術。壓實是一種透過對廢物實行減容化、降低運輸成本、延長填埋壽命的預處理技術,壓實是一種普遍採用的固體廢棄物的預處理方法,如汽車、易拉罐、塑膠瓶等通常首先採用壓實處理,適於壓實減少體積處理的固體廢棄物,不宜採用壓實處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問題的廢棄物,如焦油、汙泥或液體物料,一般也不宜作壓實處理。
⑵破碎技術。為了使進入焚燒爐、填埋場、堆肥系統等廢棄物的外形減小,必須預先對固體廢棄物進行破碎處理,經過破碎處理的廢物,由於消除了大的空隙,不僅尺寸大小均勻,而且質地也均勻,在填埋過程中另令壓實。固體廢棄物的破碎方法很多,主要有衝擊破碎、剪下破碎、擠壓破碎、摩擦破碎等此外還有專有的低溫破碎和混式破碎等。
⑶分選技術。固體廢物分選是實現固體廢物資源化、減量化的重要手段,透過分選將有用的充分選出來加以利用,將有害的充分分離出來;另一種是將不同粒度級別的廢棄物加以分離,分選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方面的差異,將其分離開。例如,利用廢棄物中的磁性和非磁性差別進行分離;利用粒徑尺寸差別進行分離;利用比重差別進行分離等。根據不同性質,可設計製造各種機械對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選,分選包括手工撿選、篩選、重力分選、磁力分選、渦電流分選、光學分選等。
⑷固化處理技術。固化技術是通向廢棄物中新增固化基材,使有害固體廢物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的一種無害化處理過程,經過處理的固化產物應具有良好的抗滲透性、良好的機械性以及抗浸出性、抗乾溼、抗凍融特性,固化處理根據固化基材的不同可分為沉固化、瀝青固化、玻璃固化及膠質固化等。
⑸焚燒和熱解技術。焚燒法是固體廢物高溫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好處是大量有害的廢料分解而變成無害的物質。由於固體廢棄物中可燃物的比例逐漸增加,採用焚燒方法處理固體的廢棄物,利用其熱能已成為必須的發展趨勢,以此種處理方法,固體廢棄物佔地少,處理量大,在保護環境、焚燒廠多設在1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並設有能量回收系統。日本由於土地緊張,採用焚燒法逐漸增多,焚燒過程獲得的熱能可以用於發電,利用焚燒爐生產的熱量,可以供居民取暖,用於維持溫室室溫等。目前日本及瑞士每年把超過65%的都市廢料進行焚燒而使能源再生。但是焚燒法也有缺點,如投資較大,焚燒過程排煙造成二次汙染,裝置鏽蝕現象嚴重等。熱解是將有機物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500℃-1000℃)加熱,使之分解為氣、液、固三類產物,與焚燒法相比,熱解法則是更有前途的處理方法,它最顯著的優點是基建投資少。
⑹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對有機固體廢物的分解作用使其無害化可以使有機固體廢物轉化為能源、食品、飼料和肥料,還可以用來從廢品和廢渣中提取金屬,是固化廢物資源化的有效的技術方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有:堆肥化、沼氣化、廢纖維素糖化、廢纖維飼料化、生物浸出等。
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價值如果我們將垃圾分類回收,便可得到大範圍資源化綜合利用的事半功倍之效。回收工作取決於分類的程度和垃圾的累積量,固體廢物的回收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