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長老多肉札記

    雪花蘆薈怎麼砍頭?

    雪花蘆薈是百合科蘆薈屬的多肉植物,為勞氏蘆薈的園藝雜交品種,株形可達20釐米左右,其葉片肉質,呈三角披針形,長約10釐米左右,寬約3釐米左右,葉面亮綠色,有白色疣突,葉背三角狀凸起,前端斜尖,葉緣和葉揹帶有白色尖刺,沒有明顯的莖稈,也是非常皮實好養的蘆薈品種。

    雪花蘆薈需要砍頭的話一般只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發生了徒長,另一種則是為了讓其爆更多的側芽。不過雪花蘆薈本身就是特別喜歡爆側芽的蘆薈品種,題主若是為了這個目的給它砍頭的話,個人覺得大可不必,只要生長季節給它施點肥,且澆水稍勤一點,它必然就會冒出很多的側芽來,到時只需掰下來分株移栽就可以了。

    雪花蘆薈也算是一個比較喜歡徒長的蘆薈品種,雖然耐半陰,但除了夏季以外最好還是放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養護,否則它就會長成較長的莖稈來,同時葉片也會變薄、變窄。對於徒長的雪花蘆薈來說,砍頭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而砍頭也非常簡單,因為莖稈較長的情況下可以直接下手。

    徒長的雪花蘆薈砍頭操作方式如下:先將選定下手處的葉片拔掉一些,再用鋒利的小刀將其莖稈一分為二便可。之後給其傷口抹上多菌靈或者草木灰,並保證暫時不要沾水,一段時間之後其底部的葉腋間就會冒出很多的側芽來,到時候再要淋雨或者曬太陽就完全沒有問題了。

    對於沒有徒長的雪花蘆薈來說,想砍頭讓其爆更多側芽是個技術活,因為其株型非常的緊湊,不好下手。不過沒關係,題主可以使用魚線來操作:將魚線穿過雪花蘆薈葉片之間的縫隙,然後纏繞住它的莖稈,接下來向兩邊使勁一拉就搞定,其切口跟刀削的一樣整齊。而之後的操作方式就跟上面一樣——抹多菌靈,移到能遮雨的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之後雪花蘆薈下面部分就會長出很多側芽來。

  • 2 # 園藝印象

    雪花蘆薈屬於百合科蘆薈屬肉質植物,葉片肥厚多漿,呈倒三角狀、先端尖,排列成緊實的蓮座狀,表面帶有許多白色小斑點,如同零星的雪花,葉片邊緣則帶有密集的勾刺,給人柔中帶剛的感覺。雪花蘆薈屬於小型蘆薈品種,幼苗期多為單株,但養成老樁後,也可以長側芽變為群生狀態,繁殖一般以分株為主。

    多肉植物波露,也被稱之為雪花蘆薈:

    隨著多肉植物的興起,蘆薈屬的多肉植物也悄然走紅,其中波露就是大家熟悉和喜愛的品種,它既是蘆薈也是多肉植物,外形與雪花蘆薈有許多相似之處,葉片上也有許多密集的白色圓形小斑點,因此也被稱之為雪花蘆薈或珍珠蘆薈。兩者雖然不是同一種植物,但在生長習性以及養護方式上面大同小異。

    雪花蘆薈生長習性以及養殖注意事項:雪花蘆薈喜Sunny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也可耐半陰,除夏季避免暴曬以免幹尖以外,其餘時間段都可以全日照。蘆薈類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嚴,疏鬆透氣、富含有機質即可,但以沙壤土為最佳。蘆薈忌積水,花盆不宜過大,根據冠幅選擇適宜大小的花盆即可。日常打理澆水可根據盆土乾溼度進行,天氣乾燥的時間段適量噴施一些葉面水,有利於保持葉面翠綠飽滿。春秋兩季旺盛生長期,也可以在澆水的同時補充一些水溶肥、營養液或緩釋肥。雪花蘆薈忌高溫高溼,而且也不耐寒,酷暑嚴寒時節都要避免盆內積水。夏季將其安置於散光或半陰環境下更有利於順利度夏,冬季氣溫低於5℃的地區,需要安置於溫室環境過冬。蘆薈的生長速度不算很快,可以兩年換盆換土一次,有繁殖需要的則可以在換盆的同時進行分株,挑選一些相對健壯、帶根的側芽進行分盆移栽。雪花蘆薈只有在爛根或徒長的前提下才需要砍頭:

    給蘆薈砍頭一般在春秋兩季相對涼爽的時間段進行,砍頭工具可利用鋒利的刀、剪或細魚線,在砍頭時儘量保持傷口平整,因為蘆薈自身肥厚多漿,砍頭後傷口會出現滲水或傷口很長一段時間都難以乾燥癒合的現象,家裡有多菌靈粉劑或者是草木灰之類的,可以在傷口上塗抹一些,有利於傷口乾燥癒合。砍頭後避免傷口沾水,散光養殖一段時間,傷口恢復以後就會慢慢爆芽。

    蘆薈的品種很豐富,每一種都有自己鮮明的特色,而雪花蘆薈更是小巧而清新,喜歡多肉植物又擔心養不活的,不如先試著養盆蘆薈,它算是多肉植物裡最好養活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梅豔芳在京劇中演過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