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天上的大神女媧,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賦予它們生命。從此女媧創造了人,人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來。共工把撐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邊來,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來,造成大地上水患。天破之後,不斷的有隕石和天火從破開的天洞中落下,大地上的人類不是被隕石砸死就是被大火燒,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女媧看到人類左躲西藏,無處容身的慘象,心中十分痛惜。她便遍歷乾坤,為了解救生靈,決定採石補天,用五色石把天補起來,再用東海神龜的四隻腳頂住蒼天。女媧找來五色石塊煉出五彩晶石,把已碎的象漁網似的天一點點的補了起來,眼看著補天的大功就要告成。但想不到五色晶石用完時,卻發現五色石不夠用,破碎的蒼天還沒補好。天上還有一個大大的窟窿存在著,只要還有破洞,天就隨時會繼續崩裂。那樣的話,過去的工作就白做了,而萬物亦從此永遠的生活在這已如同煉獄的大地之上,女媧痛苦的思考了很久之後,只好犧牲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泥娃娃們都哭紅了眼睛。經過幾次努力,女媧用自己的身體,填補好了天上最後的大洞……終於補好了天,天地間恢復了寧靜,還出現了五彩的雲霞和彩虹。一切生物又都生機勃勃地活在大地上。出處:出自漢朝劉安的《淮南子》之《女媧補天》。擴充套件資料:補天文化:天穿節,民間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的紀念日,也是古代人們期盼風調雨順、萬物欣榮、農業豐收和安樂和平的節日。天穿節節期有正月二十日、二十三日兩說,一般認為該節起源於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最早記載天穿節的資料是東晉王嘉所撰《拾遺記》,清代所修類書《淵鑑類函》卷一三《歲時部》記載:“補天穿。《拾遺記》雲:‘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煎餅置屋上,曰補天穿。’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由此可知,東晉時正月二十日已有補天穿的習俗。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增城也有天穿節,而從日期到內容與北方略有不同。嘉慶《增城縣誌》卷一《風俗》記載:“十九、二十兩日名天機癩敗,掛蒜以辟惡,又作餺飥禱神,曰補天穿。”清代地方誌中風俗志有關天穿節的記載說明,前引清人俞正燮說天穿節“今其俗廢久矣”是不確切的,此說可能符合江南地區,但在北方和個別南方地區是不適宜的,若從整個歷史過程看,天穿節可能是逐漸衰落的。清代方誌較多記載此節,這大概是清人所修志書重視歲時節日記載的反映。
故事:天上的大神女媧,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賦予它們生命。從此女媧創造了人,人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來。共工把撐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邊來,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來,造成大地上水患。天破之後,不斷的有隕石和天火從破開的天洞中落下,大地上的人類不是被隕石砸死就是被大火燒,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女媧看到人類左躲西藏,無處容身的慘象,心中十分痛惜。她便遍歷乾坤,為了解救生靈,決定採石補天,用五色石把天補起來,再用東海神龜的四隻腳頂住蒼天。女媧找來五色石塊煉出五彩晶石,把已碎的象漁網似的天一點點的補了起來,眼看著補天的大功就要告成。但想不到五色晶石用完時,卻發現五色石不夠用,破碎的蒼天還沒補好。天上還有一個大大的窟窿存在著,只要還有破洞,天就隨時會繼續崩裂。那樣的話,過去的工作就白做了,而萬物亦從此永遠的生活在這已如同煉獄的大地之上,女媧痛苦的思考了很久之後,只好犧牲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泥娃娃們都哭紅了眼睛。經過幾次努力,女媧用自己的身體,填補好了天上最後的大洞……終於補好了天,天地間恢復了寧靜,還出現了五彩的雲霞和彩虹。一切生物又都生機勃勃地活在大地上。出處:出自漢朝劉安的《淮南子》之《女媧補天》。擴充套件資料:補天文化:天穿節,民間紀念女媧補天拯救人類的紀念日,也是古代人們期盼風調雨順、萬物欣榮、農業豐收和安樂和平的節日。天穿節節期有正月二十日、二十三日兩說,一般認為該節起源於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最早記載天穿節的資料是東晉王嘉所撰《拾遺記》,清代所修類書《淵鑑類函》卷一三《歲時部》記載:“補天穿。《拾遺記》雲:‘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天穿日,以紅縷系煎餅置屋上,曰補天穿。’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由此可知,東晉時正月二十日已有補天穿的習俗。值得注意的是廣東增城也有天穿節,而從日期到內容與北方略有不同。嘉慶《增城縣誌》卷一《風俗》記載:“十九、二十兩日名天機癩敗,掛蒜以辟惡,又作餺飥禱神,曰補天穿。”清代地方誌中風俗志有關天穿節的記載說明,前引清人俞正燮說天穿節“今其俗廢久矣”是不確切的,此說可能符合江南地區,但在北方和個別南方地區是不適宜的,若從整個歷史過程看,天穿節可能是逐漸衰落的。清代方誌較多記載此節,這大概是清人所修志書重視歲時節日記載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