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明月話歷史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些時候怕是不得應驗了。我們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冷酷無情,開國後大肆誅殺功臣,可是史書上記載兒子朱標性格卻非常仁慈寬厚,對兄弟朝臣十分友愛,其行為與其父大為迥異。

    洪武十三年,發生了著名的明初四大案之一,胡惟庸案。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專權攬政意欲謀反為名,誅殺胡惟庸九族。由於宋濂的長孫宋慎,與胡黨中人過從甚密,難以逃脫關係。因此被牽扯到胡案中,導致宋濂一家遭禍。

    宋濂是太子朱標的恩師,向來與太子政見無異,情同父子,太子也對其恩遇有加,十分尊重。眼看自己的恩師就要被禍及致死,朱標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房間中轉來轉去,不曾停步。朱標瞭解自己的父皇,如果冒然勸諫,恐怕適得其反,一時之間,不知所措。

    這時,馬皇后得知情況後,主動向朱元璋求情,說:“皇上,尋常百姓家尚且知道尊師重教,何況我們皇家呢?看在宋濂輔佐標兒多年的份上,還請皇上從輕發落。”

    最後在朱標和馬皇后的極力斡旋之下,宋濂得以保留性命。

    朱標自幼接觸儒家經典,十分提倡儒家的仁愛禮義學說,對於其父的殘酷行徑並不贊同,兩人在治國理政的方式上存在一定分歧。

    一日,太祖對昔日功臣又大開殺戒。

    太子勸諫說:“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卻不作聲。

    第二天,朱元璋故意把一條棘杖丟在地下,叫太子去拿。

    太子聞言後,面有難色。

    朱元璋這才說道:“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這些刺都給去掉了,再交給你,豈不是好。我所殺的都是天下的壞人,內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當這個家。”

    皇太子說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說有怎麼樣的皇帝,就有怎麼樣的臣民。

    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摜,並繼續追打。

    朱標受了驚嚇,回到家中,便生了一場大病,好些時日,才得好轉。

    對於朱標,史書上評價非常高,《明史》記載: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輒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明史》

    朱標生性仁厚,對兄弟,朝臣同僚皆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愛護兄弟,他是個好兄長。在恩師有難之時,他挺身而出,他是個好學生,對父皇而言,他們父子雖然在執政理念方面存在差異,但他也是個好兒子。如果他不曾早逝,我相信,他也會是一個好皇帝。

  • 2 # 趣談國史

    據史書記載,朱標的性格與朱元璋迥然不同,他不但不冷酷,而且特別仁慈、忠厚。這麼說吧,他正好是朱元璋的反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第一,從小的生存環境不一樣。

    必須承認,一個人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生存環境塑造的。朱元璋從小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過窮,捱過餓,要過飯,遭受過別人的無數白眼,這樣的環境,當然會把人變得冷酷無情。

    但朱標不一樣,他從小生長在朱元璋的卵翼之下,衣食無憂,是人人尊敬、奉承的世子、太子,他沒有機會見識到人性中寒涼的一面,所以更容易養成仁慈的性格。

    第二,朱標深受馬皇后的影響。

    從史書上可以發現,朱元璋的皇后老馬是一個特別優秀的女人,她仁慈、堅強,眼界開闊,顧全大局。朱標小時候,朱元璋常年在外征戰,可能對朱標的影響較小;而馬皇后一直撫養著朱標,對他的影響更大。

    一個孩子的性格,可能像爸爸,也可能像媽媽,就看誰對他的影響更大。朱標的性格可能更像馬皇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笑傲江湖中梅莊四友的武功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