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蒸汽機,火車,輪船。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電力,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有線電報,電話。
時間: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資訊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96年,古利埃爾莫·馬可尼發明了一臺不用導線就能發射和接收資訊的機器。20世紀初,是設計出“流水線”。亨利·福特因為發明了能將汽車零件運送到裝配工人所需要的地點的環形傳送帶,獲得了名聲和大量財產。
第三次工業革命成果:原子能,電子資訊,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計算機。
時間: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擴充套件資料: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從此,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螺機、水力織布機等先進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隨著機器生產越來越多,原有的動力如,蓄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業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提高效率,資本家開始建造工房,安置機器僱傭工人集中生產,這樣,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
工廠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機器生產的發展,促進了交通運輸事業的革新,為了快捷便利地運送貨物、原料,人們想方設計地改造交通工具。
1807年,美華人富爾頓製成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1814年,英華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託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蒸汽機,火車,輪船。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電力,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有線電報,電話。
時間: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資訊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96年,古利埃爾莫·馬可尼發明了一臺不用導線就能發射和接收資訊的機器。20世紀初,是設計出“流水線”。亨利·福特因為發明了能將汽車零件運送到裝配工人所需要的地點的環形傳送帶,獲得了名聲和大量財產。
第三次工業革命成果:原子能,電子資訊,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計算機。
時間: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擴充套件資料: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從此,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螺機、水力織布機等先進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隨著機器生產越來越多,原有的動力如,蓄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業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提高效率,資本家開始建造工房,安置機器僱傭工人集中生產,這樣,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
工廠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機器生產的發展,促進了交通運輸事業的革新,為了快捷便利地運送貨物、原料,人們想方設計地改造交通工具。
1807年,美華人富爾頓製成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1814年,英華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託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