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
2 # 張保國創想教育
我認為緊張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
緊張與好多因素有關:
1.心理因素
這種主要表現在不自信,對自己沒有信心,經歷少或者自卑心理造成的。
克服這種緊張情緒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多想一些開心快樂的事情,多想一些自己以往成功的經歷等,轉移當前緊張情緒。
2.外部環境
容易緊張的場合通常分為幾種:刺激的遊戲、恐高、上臺演講、考試、或者會見領導、與客戶談判、與人爭論等場合。
這種緊張情緒通常人們在所難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深呼吸與自我激勵。內心不斷的給自己打氣,或者深呼吸,保持一顆平常心,能夠有效的環節緊張情緒。
3.心理疾病
這種通常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或者壓力過大造成的。
輕者可以透過一些娛樂、旅遊、喜劇電影等能夠得到有效的緩解。
重者還是比較建議去看一下心理醫生,透過醫生診斷確定是否可以透過輔助藥物或者運動來緩解。
容易緊張,有的人是在面對特定的環境時:比如陌生的環境、當眾發言、考試、密閉的場所、與某些人交流……會感覺到心跳加速、臉紅、出汗、語無倫次,甚至呼吸急促、顫抖、大腦一片空白等等;
但還有一些人,根本不知道是因為什麼,總感覺身體緊繃,處於無法放鬆的緊張狀態。這種感覺就彷彿置身於漆黑的森林之中,四周危機四伏,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以應付不知會來自何方的危險。
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先天的氣質型別,比如抑鬱質型別的人,當有刺激過來時,這樣的人神經的調節能力偏弱,抗刺激的能力也弱,總感到刺激太多,從外部世界進入其大腦的任何事物都會使其緊張水平迅速提高。具體表現為:喜歡對一兩個事物進行深入研究;太多的事物容易引起不安;在群體中或壓力大的時候感到頭腦一片空白;不喜歡匆忙行事;討厭被打擾。
除了先天的氣質因素外,更多的緊張可能是後天造成的。
比如,當你面對那些令你感到緊張的場景時,你的預期是怎樣的呢?你覺得你將會達到預期的多少分呢?你會如何評價這樣的差距呢?
還記得童年時,你生命中重要的養育者對你有過怎樣的要求嗎?比如:“要像外向的孩子那樣才會受歡迎”,“你要做個勇敢的人”,“要敢於去爭取”…..儘管你感覺並不舒服,甚至不知道該如果做才能成為那樣的人,但是你還是極力地以你的理解去模仿著。但是,你會發現越是努力與內心相悖,越是感覺疲憊。你會一邊緊張地扮演著自己所不熟悉的所言所行,一邊擔心與他們所期待的要求相去甚遠。每面對一次這樣的場景,都是極大的消耗著你的心理能量,動搖著你對自己的信心。
又比如當你獨處的時候,你允許自己徹底的放鬆下來嗎?如果不能,那麼那些不允許你放鬆的聲音又會在提醒你什麼呢?是如果你沒有做好就會受到懲罰嗎?雖然你並不知道要做好哪些。還是你必須時刻提防著來自他人的威脅?無論是事業方面還是生活方面,無論他人是熟悉的還是陌生人。
如何緩解緊張呢?(1)停止自我差評,學會自我讚美
當你以完美為目標,不斷的自我強化自己的不完美時,你就會越發的深陷於落差之中,越發的無能為力。
承認吧,你就是個不完美的人。扮演著那麼多的“應該”,你必須表揚自己如此的不容易。
只有讓自己安心舒服了,才能煥發起你內心的能量,實現高效生活。而不是反之,讓生活本末倒置。
(2)嘗試信賴別人,學會享受生活
太陽每天在升起,無論是否有烏雲。危機四伏的生活日夜更迭,你能控制的有多少,控制不了的又有多少?
很多緊張型的人不擅長與人合作,對人的信任度低,彷彿整個世界只有自己孤軍奮戰。
只有學著去信賴他人,當危機來時你才不會孤單害怕。
當我們擁有可以依賴的關係時,心就會放鬆下來;當我們的心安放了,目光才不會四處逡巡,才不會那麼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