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滄海笑一襟晚照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中的句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天並不仁慈,只把萬物當做沒有生命的貢品,然而聯絡上下文理解,這種理解就比較片面。另一種理解就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是對誰特別好,也不特別壞,一切順其自然發展。

  • 2 # 使用者2877621308450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第五章。

    “芻狗”,就是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用草紮成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人家用來祭祀時用的牲畜,因為牛、豬、羊等大牲畜成本比較高,一般人家用不起,所以就用相對廉價的狗做祭品。後來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人們就不用真狗了,而換成這種用草紮成的“芻狗”。雖然是草紮成的,但人們依然把它視為神聖之物,即使在祭祀完畢,也會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無人踐踏的地方,任其自然生滅。

    再說一下“不仁”,這裡並不是說不仁道,不仁義。在老子看來,“不仁”才是真正的“仁”,才是真正的“道”。他是針對孔子提倡的“仁”來說的,孔子既然樹立了一個“仁”的概念,那肯定就會有“不仁”,認為這個人“仁”,就可能認為另外一個人“不仁”。對人類“仁”,對動物、自然萬物可能就“不仁”。

    所以老子才提出一個“不仁”的概念,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無所偏愛,沒有對誰“仁”或者“不仁”,一切都順其自然。無論對什麼人和事,都不加干涉,不給你加上什麼“仁”還是“不仁”的標籤,也不給你講什麼“仁”的道理,非得讓人家行“仁道”,什麼都不管,任由你自生自滅,這個“不仁”就是老子無為思想的體現。

    接下來再看“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天地對待萬物都和對待那個草扎的狗一樣,不會干涉,沒有偏好,都是任其自然生化。天地不會說對誰特別好,也不會說對誰特別差。它既滋養了萬物,也帶來了火山、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天地不是動物而生長的草,但動物卻可以吃草;天地不是為人造的動物,但人卻吃動物;同樣天地也不是為老虎生的人,但老虎卻能吃人。天地無所作為,一切順其自然,沒有偏愛於任何一物,但萬物卻各自有它的用處,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和諧,現在的話叫自然生態系統。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天地沒有“仁”與“不仁”之說,沒有偏私,對待萬物都和對待芻狗一樣 ,一切任其自然,這就是老子所講的“道”。這句話其實是引子,想表達的是下面一句,就是“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世間的聖人,應該效法天地,對待百姓就像對待同胞手足一樣,無所偏愛,任其自然,這才是聖人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潔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