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關於宋朝經濟強不強的問題一直以來就存在爭議:從公元960年到1280年間宋朝人口增加了80%,與此同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450美元增加到600美元,增加了1/3;同時代的歐洲人口增加了7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400美元增加到500美元,只增加了1/4。從城市化的角度來看:北宋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20.1%,南宋時達到22.4%;而遠在此後的清中葉不過7%,民國時才升至10%,甚至到了1957年也才達到15.4%。北宋末年的1121年宋朝人均國民收入為7.5兩白銀,這一數字超過了後世所謂的康乾盛世。東京汴梁的人口比之漢唐的長安、洛陽增加了十倍以上。

    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卻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出百年,則民力盡矣”,而積貧積弱也常被用來形容宋朝。事實上宋朝自立國伊始就按強幹弱枝的祖宗家法孜孜不倦地試圖將東京汴梁打造成為一個可以在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碾壓地方的超級中心:朝廷源源不斷從地方諸道搜刮大量物資和財物透過漕運運送到東京,這樣做一方面供養了京城龐大的人口和軍隊,另一方面也消弱了地方同中央叫板的實力。實際上宋朝是傾全國之力在建設東京汴梁,東京汴梁的繁華是建立在地方經濟活力不足,民生凋敝的代價這一基礎之上。當然這種民生凋敝是相對性的:相比其他王朝而言宋朝最底層的百姓還沒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地步,這也是宋朝相對而言農民起義最少規模最小的原因所在;然而另一方面宋朝也是有史以來貧富分化最大的王朝——底層百姓雖不至於凍餓而死,但階層固化帶來的上下尊卑秩序卻在強化。

    與此同時宋朝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是歷代王朝中所罕見的,儘管宋朝整體經濟已呈現出高度的發達,然而宋朝的財政收支卻長期處於赤字狀態。這主要是基於王安石所說的不善理財:宋朝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使其對軍隊建設重數量不重質量,於是宋朝一遇災年就募民為兵,結果宋朝軍隊在百年間惡性膨脹6倍,造成了嚴重的冗兵問題;與此同時宋朝為削弱各級官吏的權柄,防止他們犯上作亂而刻意增設了各種彼此互相牽制的部門,這意味著宋朝的財政收入必須養活比其他朝代多得多的官員,於是又造成了冗官現象,於是就出現了極其弔詭的一幕:號稱有史以來最富裕的王朝的全部財政收入用來養兵養官都還不夠。

  • 2 # 愚笨老拙

    很強,很強。但是養官養兵花銷也很大。皇帝很節儉,維和的歲幣給的也是九牛一毛。因為人員太多。所以積貧積弱。錢都花這上面了。

  • 3 # 公子墨卿

    1、宋朝的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宋朝雖然重文抑武,但是卻是少數幾個重視商業發展的朝代之一,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就是北宋時期的(後來的“會子”通貨膨脹了),另外,宋朝的造船業很發達,造船業的發達就會直接影響到外貿,當時宋朝曲折的海岸線,興建了許多碼頭,外國商人來往頻繁,中國的絲綢,瓷器等都是外華人炙手可熱的商品,商品貿易順差達到了極點,真金白銀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宋朝也是為數不多,能在國庫賬上始終保持內需的朝代(“靖康之恥”金人掠走的真金白銀是金國數十年的財政總和)

    2、宋朝的商人地位其實很高,由宋一代,除了武將,士、農、工、商的地位其實都得到了提高,最為明顯的就是商人,在宋朝以前,商人的地位僅高於乞丐,連農民地位都不如,想參加科舉入仕更是不可能,但到了宋朝,商人雖然還是沒有什麼政治權利(畢竟有錢了也會想到造反),但是很明顯其他階層的人都開始尊重商人了(有錢了交的稅款也多嘛,國家也喜歡),所以那些既科舉無望,又不願務農的人就從商了,還是有錢比較實在呀!

  • 4 # 馮唐易老

    歷史上的宋朝,特別是南宋,政治經濟文化絕對可以獨領風騷,世界獨一檔。時下的發達國家,像英法美日,北歐列國,在當時的狀況是怎麼樣呢,首先是整個歐洲還處在中世紀的黑暗牢籠,直到兩百年後,才出現文藝復興,歐洲才出現文明的曙光。而美國尚未存在,直到五百年後,才由華盛頓打敗英國殖民統治建立美利堅,日本,尚處於幕府統治下,奉行閉關鎖國的國策。而當時的南宋,雖說軍事羸弱,也僅僅是針對北方遊牧民族來講,但是當時南宋經濟總量佔到世界的六成,所以經濟基礎良好,使得文化科技異常繁榮,所以說,當時的南宋的確在世界是獨一檔的。

  • 5 # 江雨燕

    宋朝屬於那種什麼都不差,但是就差點“王霸之氣”,這也導致現在有些人開始質疑宋朝的大一統地位,認為宋朝屬於割據政權,宋朝是否大一統王朝我們需要另當別論,至於宋朝經濟有多繁榮,我們倒是可以引用一系列資料來客觀展現這個事實。

    宋代農業的發展情況

    北宋統一南方後,人口得到逐步的恢復和增長,到了宋徽宗大觀年間,北宋總戶口數達到2100萬戶,依照一戶五口來計算,北宋時期的人口已經達到一億左右,人口的增長首先促進的是農業的發展。北宋統一後,原本江北的農民主要種植五穀,而江南一代卻以粳稻為主,統一帶來的好處就是讓江北的農作物得以進入南方的丘陵地帶種植,而水稻的推廣使得其成為主要的農作物。

    在江南、兩浙、兩淮、湖南湖北以及福建等地又興起種植茶葉,其種植茶葉的地區高達四五十個,由此催生專業的茶農,彼時的北宋稱其為園戶,作為專業的茶農,這些人“採茶貨賣,以充衣食”。大型的茶葉種植戶還需要僱傭工人,其一年的產值可達三、五萬斤(《淨德集·卷一》),而一般小一點的散戶則只有一、二百斤,也有部分專門從事租佃茶園從事茶葉種植的承包商。

    仁宗年間,全國一千兩百多萬的戶口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戶口從事茶葉種植,而茶葉也成為主要的農作物經濟之一。另外北宋還種植桑、麻等農作物,在江淮地區,農民採用桑麻間種的方式,所謂“桑根植深、苧根植淺,並不相妨,而利倍差,若能勤糞治,即一歲三收”(《農書·種桑之法篇》),農民除了負責種植,北宋政府還會以官方身份進行收購,再以專賣的方式在全國進行兜售,由此使得農民不必煩愁銷路。

    此外北宋的水果業和藥業種植也相當繁盛,在蘇州太湖附近已經形成一個方圓上百里的水果種植區,“地佔三鄉,戶率三千,環四十里,皆以樹桑梔甘柚為常產(《蘇學士集》)”,而在福州等地種植的荔枝甚至遠銷遼國、西夏以及新羅和日本、琉球、大食等國,所謂“鄉人種益多,一歲之出,不知幾千萬億(蔡襄《荔枝譜》)”。北宋的藥材種植也十分繁榮,光是菊花的種類就有八十八種,為此司馬光還寫詩讚嘆說“三蜀膏腴地,偏於藥物宜。小畦千種聚,春雨一番滋。”

    “靖康之恥”以後,宋朝的農業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打擊,儘管隨著南宋政權的建立以及局勢的逐步穩定,南宋的農業發展開始緩慢恢復,但是其已經難以和北宋時期相提並論。

    宋代手工業的發展情況

    宋代的手工業主要分為官營和私營兩種型別,在體制上類似於今天的國企和民營,但官營手工作坊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提供給皇室、軍隊以及各級行政部門,除卻少量淘汰下來的產品可以進入民間進行銷售。相比較於官營手工業,私營手中作坊卻表現的非常繁榮:

    (1)礦冶業

    由於古代受制於科技水平的落後,所以只能採取手工採礦的方式,唐代時期就已經開採用金、銀、銅、鐵、錫等主要礦產,到了北宋年間,煤礦以及有色金屬也逐漸進入礦產開採之中,莊季裕在《雞肋篇》中描述道“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煤),無一家燃薪者”。

    說明在宋代古人就已經開始了燒煤取暖的歷程,儘管不能說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趨勢,燒煤也許只是少數殷實人家才負擔得起,但這也說明宋代手工業的興起也讓採礦行業進入繁榮。而設在徐州的利國監有冶鐵三十六所,其一年可上繳鍛鐵三十八萬斤,更有磁州鐵冶所上繳一百九十七萬斤。

    (2)陶瓷業

    陶瓷一直是“絲綢之路”上最受歡迎的中國商品,而陶瓷又以宋朝最為精美,其中定、汝、官、哥、鈞窯等五大名窯生產的陶瓷最佳,而陶瓷生產也分為官窯和私窯,官窯生產的瓷器一般直供皇室或各級官府。而民窯生產的瓷器則以商售為目的,並且形成專門坊巷,所謂六街三市,燒窯者達數千家。

    (3)紡織業

    紡織在古代屬於傳統行業,在宋代時期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得益於農業種植桑麻的擴大,而宋代紡織業以小家庭作坊的方式出現,其中也有專門的紡織廠,在古時的金華城,其規模一度達到“民以織作為生,號稱衣被天下,故尤富(劉敞《公是集》)”,而在開封綾錦院就有紡織機器四百餘張,一個女工能夠負責三至四臺紡機。(《宋會要·食貨》)

    (4)造紙業

    紙從西漢開始出現以後,在宋代已經取得了較為成熟的製作工藝,印刷業的發展促進了紙張的需求,宋代造紙的產區也在江南地區廣泛擴大,製造出來的紙張除了供應書寫作畫的需求,甚至還出現了紙衣、紙襖、紙被和紙甲,其反映的既是造紙業的工業越發成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宋代依然還存在一批貧困人口。

    宋代商業的發展情況

    宋代的工商業尤為繁榮,這在“重農仰商”的自然經濟時代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奇蹟,以當時的汴京為例子,北宋建都汴京以後,在此增寬河道,使得漕運興起,形成所謂“華夷輻輳,水陸會通,工商外至,絡繹無窮(《宋會要·方域》)”的景象。

    最重要的是宋代對商業制度的改革,廢除了唐代坊市一體的局面,從而形成“面街開店”的更加靈活的隨處可以營業的趨勢,儘管依然保留了一些固定的商業區,但是相對以前的坊市不分的局面已經不再繁榮。就連在皇城正南門往南的御街兩旁的走廊裡,也被允許進行商業交易,兩邊林立著各式酒樓、飯店、藥鋪、茶館和各類商店,甚至還有營業到三更的夜市。

    而勾欄瓦舍的娛樂場所也十分繁盛,形成“淮浙鉅商,貿糧斛,賈萬貨,臨汴無委泊之地(釋文瑩《玉壺清話》)”,到了神宗時代,汴京城內已經有各種商業行會一百六十餘行,除了汴京,像洛陽、大名、應天、杭州、蘇州、廣州、成都、荊州等大型城市也都形成了輻射周邊的經濟圈。

    根據《文獻通考》的記載,到北宋熙寧十年以前,全國商業稅上繳40萬貫以上的城市有三個,20萬貫以上的五個,10萬貫以上的城市有十九個,加上其餘城市的商業稅,僅僅一年的商業稅就在一千萬貫以上,達到全部稅錢的六分之一。

    另外宋代還開創性的開展了官方專賣店的例子,施行所謂的“榷禁專賣制度”,像鹽、茶、酒、礬、鐵、藥材等等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成為官方售賣的商品,而這些商品無疑成為當時宋朝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商業的繁榮直接促進了宋朝的貨幣改革,沉重而又不好攜帶的銅錢逐漸不能適應繁盛的商業交易,甚至已經無法滿足商業交易。

    開寶三年,在汴京設立了便錢務,允許商人以錢換“劵”,而在四川首先出現了紙幣“交子”,到了仁宗天聖元年,交子的印發成為官方主導,並在益州開設交子務,專門印發正規交子,每一張交子都有固定的面額,從一貫到十貫不等,每三年發行一次,隨著推廣使用,交子的使用範圍也逐漸擴大。

    宋代的港口經濟也較其它朝代要繁盛,廣州是宋代的第一大港口,海外諸國的船隻來往停靠在廣州,宋代政府在廣州開設了“市舶司”,作為對外貿易的稅務機關,而在兩浙的明州和杭州也設定了“市舶司”,這裡除了南洋諸國的船隻來往,也負責接待日本和北韓的貿易,由於開關通市,這讓讓宋朝沒有遭受海盜扣邊的煩惱。

    綜上所述,可見宋朝時期的工商業確實十分發達,這在中國幾千年裡以自然經濟為經濟基礎的歷史中實在是一個奇蹟,工商業的發展也讓宋朝的錢袋子尤為殷實,所以宋朝統治者有時寧願賠錢也不願意打仗,儘管宋朝養著高達百萬的軍隊。

    隨著“靖康之恥”以後,宋朝的經濟有所滑落,經濟中心轉移到南方,在很長時間裡處於恢復時期,但憑藉著江南一帶良好的地理優勢,南宋還是得以繼續存在下去,正因為對商品經濟採取了較為寬鬆的政策,讓宋朝的經濟發展成為歷史中一道閃亮的風景線。

  • 6 # 小亮歷史匯

    宋朝的時候中國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人均最富的國家。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我們通過幾組資料來反映宋朝的經濟發達。

    北宋時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65.5億美元,佔據世界經濟總量的60%,是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佔據世界比重的最高峰,北宋時華人均生產總值為2280美元,西歐人均生產總值則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人均生產總值為530美元,當時已經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華人均生產總值為1250美元。 唐朝人口最盛時有五千多萬人口,宋朝人口最盛時突破一億。即使是南宋時的人口也比盛唐多一千多萬唐代耕地為337萬頃,宋代耕地472萬餘頃

    一幅《清明上河圖》將北宋末年汴梁城在繁華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後人看到了宋朝社會的繁榮。

    透過可以通過幾首詩詞來感受宋朝的繁榮

    林升的《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蘇軾的《蝶戀花·自古漣漪佳絕地》

    自古漣漪佳絕地。繞郭荷花,欲把吳興比。倦客塵埃何處洗。真君堂下寒泉水。左海門前酤酒市。夜半潮來,月下孤舟起。傾蓋相逢拚一醉。雙鳧飛去人千里

    寫到這裡

    正幻想在醉人暖風杭州,紙醉金迷的開封。突然一首岳飛的《滿江紅 》驚醒了我。。。。。。

  • 7 # 吉月文

    從史料來分析,這個結論大體是正確的。

    但必須指出的是宋代經濟的發達是以同時期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水準為參照的,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去衡量宋代經濟的發展。

    宋代的經濟繁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宋代時期的底層民眾收入和其他時期相比要好得多。比如宋代史料記載北宋徽宗年間,農民可以穿著絲綢做的衣服。

    第二,城市經濟繁榮。具體就表現在開封。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描繪了北宋後期,開封城內繁榮的商業景象。而根據宋代史料記載,開封城破除了唐代長安城的坊市制度,居民區和商業區不再做嚴格區分。民眾可以很自由的進行商業活動。此外,也廢除了宵禁制度。因此開封城晚上的夜生活非常豐富。城市經濟的繁榮是商品經濟發達的一個重要表現。

    第三,商業稅的比例在總稅收當中的比例,相比歷朝歷代而言都是最高的。尤其是南宋時期。中國曆代王朝稅收都是以農業稅為主。唯獨在南宋時期,商業稅的地位極高,由此可見南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發達。

    第四,宋代的鑄錢量數額之大,遠超前後各個王朝。關於這一點呢,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由於宋代商品經濟發達和周邊地區的外貿很活躍,因此宋王朝承擔了為周邊地區鑄幣的職能,這就導致宋代的鑄幣大規模的流入周邊地區,也就使得宋代的鑄幣量比歷朝歷代要多得多。明代以後對外貿易數量急劇下降,不再承擔為周邊鑄幣的職能,所以鑄幣量就比宋代要小的多。但是並不能意味著明清時期國內貿易的水準,就一定比北宋時期差。這種觀點有一定合理性,但是鑄幣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

    第五,市場的規模數量和分佈都要遠勝前朝。宋代在各州府都有大型市場。除了政府組織的市場之外,還有民間自發形成的草市和鬼市。草市就是沒有政府管理機構,由民間自行開闢而來的市場。鬼市是指在夜間交易的市場。兩者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逃稅。這些市場遍佈全國各地,證明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繁榮。

    第六,農業生產領域在部分地區出現了大莊園式生產模式,比如福建地區的水果生產,四川地區的茶葉生產。這實際上意味著該地區的農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第七,紙幣的出現。嚴格意義上說,最早的紙幣交子,實際上是金融機構發行的一種票據,類似於現在的銀行本票。其產生和四川地區的茶園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四川地區由於臨近北宋和西夏以及金國的邊境地區,所以為了防止銅錢外流,北宋政府禁止在該地區通行銅錢而使用鐵錢。鐵錢的幣值低,所以在茶葉採購季節所需要準備的貨幣就及其制度,難以保障收購的需求。交子的出現本質上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困境。南宋時期政府意識到了紙幣的好處,所以開始有官方發行。

    第八,手工業的繁榮。中國古代的瓷器製造在宋代的時候到達高峰。所謂的5大名窯實際上指的就是宋代5大著名的瓷器產地。除了瓷器以外,宋代也是印刷術成熟的時代。在宋代以前,書本的流傳主要靠人工抄寫,唐代的時候,雖然已經出現了雕版印刷,但是並沒有普及開來。所以就導致書本的價格,長期以來是非常昂貴的,從宋代以後隨著印刷術的成熟,書本的價格開始迅速下降。而且更為關鍵的是早期的書籍流傳主要集中在社會上層,宋代以後,隨著印刷術的形成,出版業開始成熟,民間商業力量成為了出版的主力。文化從上層向中下層傳播,實際上始於宋代。

    說了這麼多,確實表明宋代時候經濟非常繁榮。但是必須回過來說,雖然宋代的商品經濟發展水準已經極其之高,有些學者認為到了可以突破傳統農業經濟,進入工業時代的一個臨界點上,但無論如何,中國並沒有在兩宋時期突破農業經濟的制約。也就是說這種繁榮歸根到底還是在農業社會的基礎上實現的,與我們當代工業時代依然有顯著差距。

  • 8 # 翻開塵封的歷史

    我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發達程度靠前的朝代。經過繁榮的唐朝,紛亂的五代十國,宋朝在統一疆土後最富裕的時候其發達程度已經遠超唐朝。首先,宋朝在趙匡胤開國時將國都定在開封,此時的開封處於中原的中心地帶,無論是交通、經濟還是人文都是最發達的地方。隨著宋朝定都開封以及大量人口定居開封,也讓開封一度成為最繁榮的城市,到後來瓦子和夜市的出現更是讓開封城燈火通明,顯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另外宋朝是歷史上出名的重文輕武,這個思想導致的最大結局就是對於軍事力量投入的縮減和對經濟文化的大量投入。而且宋朝對於經濟商品的發展限制很小,使得商品經濟的發展有了足夠的空間,清明上河圖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

    最後,宋朝人民勤於耕作也是宋朝經濟發達的一大因素。宋朝時糧食產量是極高的。宋朝的糧食不僅能夠滿足自身的需要,甚至多出來了很大一部分,而宋朝的人民利用糧食與少數民族換取其他的商品,再以商品換取利潤,使得宋朝的經濟指數直線上升。

    結合上述原因,唐朝經濟文化的前提,宋朝重文輕武的文化因素以及宋朝人民的勤勞使得宋朝的經濟在中國歷史上處於領先地位。據統計,北宋經濟最發達的時候年生產總值摺合成當今的GDP可佔當時世界總額的80%之多。

  • 9 # 跪射俑

    是的。宋朝商業繁榮,商稅佔財政總收入約70%。宋朝的大量海外貿易透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北宋宋仁宗時期的53萬貫,到南宋宋高宗時期已達200萬貫,約佔中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在南宋時期,北韓與日本曾經停用了他們自己的貨幣,改用宋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火防爆措施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