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裝置企業可以說是環保企業中的“先行者”。歷經30多年的發展,不少環保裝置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面對當前的產業形勢,環保裝置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首先離不開技術水平的提升,同時也需要透過併購、資本等方式得以發展,同其他上下游企業拓展合作領域。
行業缺少“巨人”,非標狀況普遍
不同於其他裝置製造企業,環保裝置企業小散弱特徵明顯:全行業裡沒有什麼“巨人”企業,缺少“國寶級”裝置,行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少,專業人才缺乏。同時,高階與低端產品差異巨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普通環保裝置的進入門檻低,退出損失也不大,造成低端技術、低檔產品和小型企業群體十分龐大,難以集中資源突破瓶頸。而高水平、高檔次的產品和技術顯得鳳毛麟角,滿足不了需求,這是行業持續發展中一個很不利的因素。“低檔過剩、高檔缺少”的問題對於環保裝置行業來說,尤為突出。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環保裝置產品缺乏統一標準,因此無論在採購環節,還是後續配套服務上,使用者選擇的空間較為有限,對於產品效能、技術含量只能靠以往使用經驗以及口碑等判斷。
以土壤修復裝置為例,大型的低溫和高溫熱解吸裝置就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但是能夠自主研發和生產的企業非常少,大多還是在引進國外技術裝置。“這種情況下,如果裝置零件出問題,更換週期將非常長,由此耽誤工期會造成企業損失。”
同時,環保裝置缺乏標準化。不少企業一直在呼籲加快環保技術產品標準化建設,即制定環保裝置產品標準和行業標準,有的還應制定國家強制性標準。以水處理裝置為例,凌泰環保就曾參與到中國微孔曝氣行業標準的參編中。
此外,業內人士還擔憂政策驅動造成環保裝置市場的波動。“一旦政策引導鼓勵,各路資金蜂擁而至,極有可能重蹈光伏業由盛而衰的覆轍。環保裝置生產可能會因政策刺激,生產門檻較低出現產能過剩,這是需要防範的潛在風險。這時,裝置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注意與市場接軌。
不抱大腿要打造核心競爭力
處於環保產業鏈末端的裝置行業,現在不少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由於一些專案要待驗收時才能交付部分款項,所以資金鍊緊張成了不少企業面臨的問題。
也有企業不甘只處於為大型企業“打工”的狀態。因此,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裝置企業獲得“話語權”的重要手段。“說白了,就是讓大型企業缺不了你,這樣在專案之初,裝置企業就可以和客戶做好利益分配。”
除了進行自主研發,有企業透過併購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僅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天翔環境與東證天聖合作收購德國最大水處理公司——貝爾芬格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BWT) 100%股權。BWT正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環保裝置及服務供應商,旗下擁有多個環保裝置和技術品牌,擁有300多項環保專利技術。
天翔環境的一系列動作體現了公司由重型裝備製造企業向全球領先的環保技術提供商和綜合服務商全面轉型的戰略思路。公司透過對美國聖騎士和BWT公司的併購,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環保技術、高階環保裝備製造能力以及全球市場渠道和管理經驗,快速提升了公司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與此同時,綠創聲學收購IAC,維爾利收購EuRec70%的股權,雪迪龍全資收購比利時ORTHODYNE,被收購者都是在相應領域中處於領先水平的技術和裝置廠商,而收購者有的意圖提升技術裝置水平,開啟國外市場,有的是希望藉助併購,將國外裝置本土化,拓展國內市場。
此外,資本助力也成為裝置企業轉型的路徑之一。僅在8月,就有建昌環保、中寶環保、金益環保等多家企業在新三板上市,主營業務均包括環保裝置一項。有業內人士表示,要引導資金流入具有高技術水平研發的企業,有助於提升中國環保裝置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由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升級。
裝置企業提升自身技術實力,進而尋求轉型時,一些平臺型企業也愈加關注技術裝置研發,希望儘可能延伸產業鏈。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一說大型企業就是有資本和資源整合優勢,要技術可以引進或者買買買,現在情況已經有所轉變。以汙泥處理裝置為例,傳統做法關注產生後如何降低含水率,如今可以考慮透過技術裝置降低汙泥產量。這種技術和裝置都是需要企業靜下心來深入研究的。”
環保裝置企業可以說是環保企業中的“先行者”。歷經30多年的發展,不少環保裝置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面對當前的產業形勢,環保裝置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首先離不開技術水平的提升,同時也需要透過併購、資本等方式得以發展,同其他上下游企業拓展合作領域。
行業缺少“巨人”,非標狀況普遍
不同於其他裝置製造企業,環保裝置企業小散弱特徵明顯:全行業裡沒有什麼“巨人”企業,缺少“國寶級”裝置,行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少,專業人才缺乏。同時,高階與低端產品差異巨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普通環保裝置的進入門檻低,退出損失也不大,造成低端技術、低檔產品和小型企業群體十分龐大,難以集中資源突破瓶頸。而高水平、高檔次的產品和技術顯得鳳毛麟角,滿足不了需求,這是行業持續發展中一個很不利的因素。“低檔過剩、高檔缺少”的問題對於環保裝置行業來說,尤為突出。
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環保裝置產品缺乏統一標準,因此無論在採購環節,還是後續配套服務上,使用者選擇的空間較為有限,對於產品效能、技術含量只能靠以往使用經驗以及口碑等判斷。
以土壤修復裝置為例,大型的低溫和高溫熱解吸裝置就有較大的市場需求,但是能夠自主研發和生產的企業非常少,大多還是在引進國外技術裝置。“這種情況下,如果裝置零件出問題,更換週期將非常長,由此耽誤工期會造成企業損失。”
同時,環保裝置缺乏標準化。不少企業一直在呼籲加快環保技術產品標準化建設,即制定環保裝置產品標準和行業標準,有的還應制定國家強制性標準。以水處理裝置為例,凌泰環保就曾參與到中國微孔曝氣行業標準的參編中。
此外,業內人士還擔憂政策驅動造成環保裝置市場的波動。“一旦政策引導鼓勵,各路資金蜂擁而至,極有可能重蹈光伏業由盛而衰的覆轍。環保裝置生產可能會因政策刺激,生產門檻較低出現產能過剩,這是需要防範的潛在風險。這時,裝置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注意與市場接軌。
不抱大腿要打造核心競爭力
處於環保產業鏈末端的裝置行業,現在不少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由於一些專案要待驗收時才能交付部分款項,所以資金鍊緊張成了不少企業面臨的問題。
也有企業不甘只處於為大型企業“打工”的狀態。因此,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裝置企業獲得“話語權”的重要手段。“說白了,就是讓大型企業缺不了你,這樣在專案之初,裝置企業就可以和客戶做好利益分配。”
除了進行自主研發,有企業透過併購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僅在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天翔環境與東證天聖合作收購德國最大水處理公司——貝爾芬格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BWT) 100%股權。BWT正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環保裝置及服務供應商,旗下擁有多個環保裝置和技術品牌,擁有300多項環保專利技術。
天翔環境的一系列動作體現了公司由重型裝備製造企業向全球領先的環保技術提供商和綜合服務商全面轉型的戰略思路。公司透過對美國聖騎士和BWT公司的併購,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環保技術、高階環保裝備製造能力以及全球市場渠道和管理經驗,快速提升了公司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與此同時,綠創聲學收購IAC,維爾利收購EuRec70%的股權,雪迪龍全資收購比利時ORTHODYNE,被收購者都是在相應領域中處於領先水平的技術和裝置廠商,而收購者有的意圖提升技術裝置水平,開啟國外市場,有的是希望藉助併購,將國外裝置本土化,拓展國內市場。
此外,資本助力也成為裝置企業轉型的路徑之一。僅在8月,就有建昌環保、中寶環保、金益環保等多家企業在新三板上市,主營業務均包括環保裝置一項。有業內人士表示,要引導資金流入具有高技術水平研發的企業,有助於提升中國環保裝置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由製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升級。
裝置企業提升自身技術實力,進而尋求轉型時,一些平臺型企業也愈加關注技術裝置研發,希望儘可能延伸產業鏈。有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一說大型企業就是有資本和資源整合優勢,要技術可以引進或者買買買,現在情況已經有所轉變。以汙泥處理裝置為例,傳統做法關注產生後如何降低含水率,如今可以考慮透過技術裝置降低汙泥產量。這種技術和裝置都是需要企業靜下心來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