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25236226657

      作為國粹的民間武術卻正在逐步流失。

      典型的事例就是少林武技的沒落。少林寺一直號稱武林的泰山北斗,然而1995年,馬來旺老師走訪少林寺,與寺中武僧切磋,就痛感“少林無人”,因為馬老師在這裡已經難以找到一個與自己平等交流的對手了。由於馬老師的受業恩師林青山是少林前輩高僧,馬老師如同看到了孃家的衰落。

      在提到“少林武技的繼承情況”這一話題時,馮先生的回答也很委婉:“少林寺近年來發展得還不錯,比二三十年前要好;但跟更早時候相比還差得很遠。”

      表面上看起來,少室山上下一片興旺。各種冠以“少林”之名的武校林立,“三天打死一頭豬”的廣告做到了雜誌封面上。少林僧還走上了舞臺,遠赴海外進行表演。

      而武術圈內人士深感失望:“商業化的少林寺正在盡其所能地展現他們的花拳繡腿;”“少林寺最窮的和尚都已有十來萬的身家,他們怎麼能繼承少林武功?”人們無論如何也難以將舞臺上翻跟頭、弄槍棒的小和尚跟“高僧”這一稱謂聯絡在一起。

      馬老師後來還去了武當山,拜訪有“劍仙”之稱的掌門人鍾雲龍,並與鍾雲龍的一個得意弟子過招。但一招之間,馬老師的長劍就架到了對方的脖子之上。高手如雲的武當山大約也已經成為永遠的歷史了。

      其實就是在陳式太極拳本派,情況也不容樂觀。早在“文革”剛結束時,兩位來自河南陳家溝的中年人來到北京。陳家溝是陳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名手輩出,在近現代武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六七十年前,正是來自於陳家溝的陳發科老前輩把陳式太極拳帶到北京,傳授給了馮志強等弟子。

      但這一次,這兩位中年人來北京卻不是傳授武功,而是專程拜訪馮志強,跟馮先生學藝。到了20世紀80年代,馮先生還數次親赴陳家溝授拳。

      來北京學拳的這兩位陳家溝人就是陳小旺和王西安,現在已成為陳家溝的代表人物。實際上陳發科之後,陳家溝已經出現了武技斷代的現象。所幸的是,陳發科在北京的傳人起到了繼承的作用,現在還有機會把功夫歸還給陳家溝。

      少林、武當、陳家溝……武技的衰落決非偶然。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武功的實際用途似乎越來越小,習武的目的往健身和表演方向發展似乎成為了必然。精研武功以求達到某一境界的人越來越少,而浮躁的社會與習武所必須的清淨環境又格格不入,這就很容易使各門各派出現人才凋零的現象。如果一個門派某一代人沒有出現極具天分的傑出人才,就很容易造成武技斷代。

      武與文不同,學文可以依靠書本獲得知識,而武功卻必須手手相傳,師父輩如果沒有高手,弟子輩也就很難出高手;決不是如武俠小說中所寫的那樣,依靠從某一個山洞裡撿來的一本拳經劍譜就可以練成不世神功。學武又如學棋,如果周圍高手如雲,水漲船高,你也更容易磨練成一個高手;如果周圍俱是平庸之輩,你的技藝也往往高不到哪裡去。

      歷幾千年時間發展而來的武技一旦斷代,將很難重新得到恢復。

      國技光大無門?

      在日本,相撲、空手道、合氣道、柔道都被視作國技,政府著重扶持以不使其衰退。而傳統武功作為中國的國技,至今還處在自生自滅的狀態。

      馬老師認為,商業行為並不能拯救國術。透過短期的培訓來創造武術繼承人顯然不現實,武術商業化還更容易讓人“藏私”,並進一步增大門戶偏見。各種武校、武術院和武館都難以培養出真正的傳人。

      “即使是當年的南京國術館,也僅僅只起到了交流的作用,沒有培養出真正的高手傳人。”馮先生說。師徒相傳,必須幾十年如一日,亦步亦趨地跟隨、揣摩、演練,然後才能繼承。也正因如此,中國武術才逐漸形成了一種文化,並且高手難覓,這樣才有它獨特的魅力。

      “自古‘師徒如父子’形式的代代相傳,依然是武術最好的流傳方式。但現在我們所缺乏的,還有一個良好的習武環境。現在社會節奏太快,在喧囂的城市裡要找到一塊清淨的土地確實很難。”馬老師說。

      真正實用的武功往往比較兇狠殘忍,這也是許多功法失傳的原因之一。比如上文提到的少林前輩武僧林青山,在把一套“亂披風刀法”傳給馬老師之前,就曾猶豫再三,因為這套刀法,招招都可致人死地。但讓這樣一套傳了這麼多年的刀法失傳,他又於心不忍,最後對馬老師說:刀法傳到你這裡,就不要再傳了。實際馬老師也不願這套刀法失傳,但又不能違背師訓,他後來把這套刀法零零散散傳給了他的多位弟子。有一天,他的一位徒弟問他,馬老師,是不是“亂披風刀法”以後會失傳?馬老師只是很婉轉地說,如果你們運氣好,有一位能把大家每人學的那一點集合起來,就不失傳了——但是,大家都心裡明白,這幾乎不可能。

      找不到良材美質來承接衣缽是武功流失的另一大因素。習練武功,尤其是學練內家拳,其境界和最後所能達到的高度同練習者的天賦悟性關係很大。千里馬常有,但駢死於槽櫪間者多。馬老師曾教過一個學生,僅僅學練太極拳半年,卻勝過一般人學練十多年。可惜由於“俗務纏身”,這位學生後來也沒有時間練拳而荒廢掉了。有武林前輩說,李連杰的武術天賦是極高的,但是非常可惜,他沒有成為繼承中國武術精髓的真正傳人,箇中原因,恐怕也是“俗務纏身”吧。

      經濟也是個問題,沒有穩定的經濟支援使得民間武術很難職業化。馮先生一直在北京電機廠工作,直到退休後,才得以依靠退休金作支援,進行武術的推廣工作。馬來旺老師至今還在地鐵工作以維持生計,他每週抽時間去北大、法源寺及中科院物理所傳授太極拳。但像他這樣堅持義務授拳的人,北京已為數不多。

      散打和表演式武術的表面繁榮可能還會加速傳統武功的流失,因為它給大家造成了錯覺、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即使武術作為比賽專案進入奧運會,也未必有助於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象徵之一的傳統武功的發揚光大,因為我們,包括民眾和政府,都還沒有真正把它作為國技國粹來扶持和培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DF怎麼轉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