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書小院
-
2 # 史筆似塵鉤
晚清的經濟之所以高,更多的在於當時的土地面積廣闊以及人口基數大,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農業依舊是為主導的產業,工業產值正在迅速上升,所以晚清的GDP才會保持高狀態。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已經完成了明治維新的大部分改革,整個國家煥然一新,與同時東方國家的滿清相比存在著幾個巨大的優勢。
一、社會制度的優越性。晚清的中國依舊是封建社會主義,甚至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主體依舊是農業。而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的範疇,國家更多的是傾向於工業和科技的發展。社會制度的優劣等級就像是《三體》中的文明程度一般,低的等級雖然可以僥倖逃脫,但始終會敗在高等級的腳下。
二、最高領導人的態度和統帥的決心。甲午戰爭時期,論當時的軍事力量,中國是不弱於日本的,軍隊數量和戰艦數量更是比日本多的多,然而日本在兵微將少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把滿清政府打的灰頭土臉,這跟李鴻章脫不了關係,慈禧也在其中沒做什麼好的勾當。
-
3 # 十方雷動
說起來原因多的很足夠寫篇論文了,我就說一點最直觀的軍隊戰鬥力,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無疑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作為清政府重點打造的軍備力量,其實力在世界上也有認可,但是實戰就來了個大敗北原因有一下幾點
一是對於軍隊經費的削減。有民間傳說慈禧將海軍軍費挪用用於修建頤和園,雖然是傳說但是北洋海師軍費短缺是不爭的事實。雖然初期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戰艦,但是後期用於保養採購的資金明顯不足,以至於甲午戰前大量的戰艦存在問題,不是缺少炮彈就是炮臺轉向不靈,再不就是該有炮臺的地方沒有炮臺,戰鬥力大大受損。反觀日本當時推行以國賭運,全華人民哪怕餓死也不苦了軍隊一點,各種新式裝備武器啥的都是按照頂配的來。兩者一比就落在下風。
二是內部的黨派鬥爭這裡就不得不說兩個人李鴻章和翁同龢。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乾的有聲有色時,咱們這位兩代帝師翁同龢就是所謂的落後分子一個勁的扯後腿,沒事就跑皇帝那邊告個黑狀啥的,搞得皇帝也對李鴻章有意見。英華人建議再買兩艘好船,結果老翁因為和李鴻章有仇就是拖著不買,結果白白給日本人買去了,其中有一個船叫吉野號,也沒什麼就是戰爭中擊毀中國戰艦最多的船罷了。真打仗了這老哥啥都不管堅決開戰,結果全軍覆滅。日本那邊嘛前面說了全國上下一條心,別說黨爭了大家怕的就是自己貢獻的還不夠多拖了後腿。
三是軍隊指揮官的無能。上面說朝廷內部有黨派之爭,軍隊內部也有,以家鄉為紐帶組成了各種老鄉小團體。誰都不服誰,最高指揮官提督丁汝昌說話根本不好使,平時還好一打戰完蛋,打起來完全沒有配合,給人逐個擊破,直接涼涼。說起來這些人唯一值得佩服的就只有沒有慫過,哪怕失守了也血戰到最後一人。
四是訓練了北洋軍隊先是英華人朗威訓練,成果也算卓有成效,但是後來一出撤旗事件把朗威直接氣走了,並且導致英國宣佈不在為中國海軍提供任何指導。這下好不容易有點起色的軍隊訓練又回到了那些半吊子士官手裡。他們治軍如果有用那以前那麼多次戰鬥也不會輸那麼慘了。日本當年全面改革軍隊從編制到訓練全部照辦西方,天天訓練就等著打仗。你說說輸的冤枉?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原因,我就簡單說了幾點,最後來個大總結就是落後就要捱打,不被打不長記性。
-
4 # 血染戰旗紅
打仗講究的是戰略戰術,不是GDP。你戰略戰術不行,GDP再高,武器再先進,也沒什麼卵用。中東土豪國沙特的GDP高不高?他花巨資購買的F15戰鬥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M1A2主戰坦克……裝備先進不先進?可他為什麼就打不過被網友稱為“拖鞋軍”的葉門胡塞武裝?
再看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器夠先進吧?光美國一家的GDP就是我們中國的40多倍,再算上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其他16個國家,他們的GDP應該比我們中國多六七十倍都不止,可為啥會被華人民志願軍從鴨綠江一直打回到了三八線?就是因為他們的戰略戰術不行唄。
清朝的GDP是不是世界第一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清軍的戰略戰術不行。一開始就盲目自大,認為日本只是“齪爾小邦”,不敢對“天朝上國”動手;當戰事來臨,又寄予西方列強的調停;等真正開打了,只有李鴻章的淮軍在作戰。因為當時李鴻章掌握著實力相對強大的北洋水師和淮軍,朝廷某些人怕他一家獨大威脅到自己的利益,都作壁上觀。南洋水師和東南五省居然還宣佈中立,“東南互保”,不聽朝廷調喚。人家日本是上下同心,舉全國之力來打,你清朝就是李鴻章一系在苦苦支撐。
由於一開始盲目自大,後來又寄希望於西方列強的調停,根本沒有認真的做開戰的準備。當真正打起來了,北洋水師也好,淮軍也好,都是倉促應戰。人家日本是處心積慮精心謀劃,做好了各種準備,你北洋水師和淮軍是倉促應戰,誰的勝算高呢?
當年清政府和日本幾乎都是同時進行的改革。客觀的說,清政府的洋務運動還要比日本的明治維新早好幾年。雖然都是向西方學習,但當時的清政府認為鴉片戰爭是輸在“器不如人”“技不如人”,也就是說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不如西方列強,所以在洋務運動中就偏重於引進西方的技術,購買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日本的明治維新不光是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不光是購買西方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是從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工業、科學、教育……方方面面全面的、系統的學習西方,整個國家迅速轉型進入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面目一新。而我們清政府呢,依舊是半殖民地半封建。這也是為什麼在甲午戰爭後華人總結教訓時說中日之戰是敗在“制不如人”,於是急急忙忙的學日本,搞戊戌變法。具體到戰術方面,我看到的資料稱,當時的中國軍隊雖然也裝備有毛瑟槍,克魯格炮等先進武器,但士兵對它們的使用卻讓人哭笑不得。他們根本不瞄準,對著敵人大概的方向就霹靂啪啦的打,敵人乾脆就趴在地上,等他們把子彈炮彈打光了再出擊。結果沒有子彈炮彈的中國軍隊手裡的傢伙就成燒火棍了。當時有在華的西方軍事人員稱,也許讓中國軍隊恢復使用弓箭比使用西方的槍炮更有戰鬥力些。
最後一點就是清軍從上到下存在著普遍的腐敗,疏於訓練。士兵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家都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當時的老百姓在清政府愚民教育下,也是麻木不仁。在他們看來,天下是皇帝老兒的,與我何干?要割地也是割皇帝老兒的,要賠款也是賠皇帝老兒的,誰當皇帝老子才不管呢!我只求三餐一宿,不餓肚子,老婆孩子熱坑頭就行了。
綜上所述,清軍哪能不敗呢?
-
5 # 將進酒天攬月
滿清1894年時候和日本gdp差不多,而人口是人家的十幾倍。也就是日本人均GDP是當時滿清的十幾倍!知道差距了嗎?從國力上來說,也是敗!滿清垃圾時代實在太壞了,殘害中國267年。@晨筱雨623 請看這個事實。當年滿清的財政收入和日本的財政收入差不多。也就是可以肯定,滿清的gdp和日本差不多。這麼垃圾的把華人當奴才統治的滿清,夠罪惡。
-
6 # 金正雪蘭
晚清的GDp很高,但主要是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現代軍事工業幾乎沒有。而反觀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學習西方,實行工業化。建起相當規模的軍事工業,其槍炮,軍艦比清軍北洋艦隊強很多倍,這些就是導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天我們發展經濟時,要努力提高軍事工業製造能力,走軍民融合發展之路,把中國主要軍事裝備儘快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強中國防,人人有責。只要我們按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實現強國強軍,為中華民族強勢崛起奠定堅實的基礎。
-
7 # 瀟灑雙璽
晚清時期誰統計的gdp???當年連戶籍人口都查不清!!!!晚清的官老爺知道GDP的概念嗎???
腦子是個好東西
-
8 # Lxs劍與血
落後就要捱打根本經不起推敲。只有精神頹廢才會捱打。中原漢族屢屢被北部少數民族侵犯,並不是中原漢族落後於北部少數民族。
-
9 # 隨風如梭1
這個問題問的好。
國家的強大雖然經濟和軍事是基礎,但人的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國民高素質、高文明、有凝聚力、有共同的信仰,再加上智慧、果敢、愛民、有號召力的領袖,這樣的國家有完善合理的社會制度和法制,就不會輕易被外國打敗。大清王朝,雖然GDP很高,但人民生活艱難,民不聊生,一盤散沙,沒有信仰,老百姓都恨死當官的,而清朝政府獨裁、腐敗、無能,甚至愚昧,國家社會制度嚴重落後,更談不上以法制國,在這種體制下,一旦外寇入侵,內部很快瓦解,甚至百姓還幫助入侵者,希望入侵者替他們報仇。你說這樣國家能抵禦外敵嗎?縱然有花錢買來的堅船利炮,但官僚腐敗無能,士兵又如何能打贏勝仗?再多的GDP也只是一頭肥豬,任人宰割而已。
道理都很簡單,但統治者就是不明白,因為在他們眼裡,只有權力和地位,維護統治的手段就是高壓政策,盤剝百姓、民脂民膏、買官賣國、禁錮民主、愚弄百姓、以權代法、大搞特權、變相世襲權力,將個人利益凌駕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你說,這樣的社會體制,如何抵禦外敵?如何打贏戰爭?
-
10 # pingfan平凡之路
別提GDP了,清末我們的經濟早落後於西方列強,怎麼敢說世界第一呀,有這樣意淫自己的嗎,可恥可恥啊,看看當年萬國博覽會清政府送點什麼玩意兒,西方列強都進入工業時代了,我們那還背八股文,進了幾套西方的機器,自認為自己已經革新了,可嘆可嘆啊!
回覆列表
宋朝經濟繁榮,是用來交保護費的~~~~~清朝的GDP是用來貪汙的~~~~現在的經濟 房地產 醫療 教育佔了很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