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慶陽高原蘋果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千載而來,多少英雄豪傑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其中,就有無數的農民起義首領。幾乎每一個朝代更替,都有農民起義軍存在,但能成功的屈指可數。為什麼農民起義軍就很難成功呢?現在我就為大家解答一下農民軍起義失敗的幾個主要原因。

    一,對手過去強大,沒有發展起來就被鎮壓。

    大家都知道,農民是沒有任何軍事勢力基礎的,在中國古代,鐵礦是收歸國有的,私自販賣鐵,也是要殺頭的,所以農民起義,首先是沒有兵器,想要發展起來,非常困難,往往沒有發展壯大,就被鎮壓下去。像秦末大澤鄉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北宋方臘起義等,都被鎮壓下去,像瓦崗寨起義軍等被兼併。陳友亮,張士誠這樣的起義軍則被對手殲滅。還有那些沒有形成大氣候的起義軍,不被史學家重視,沒有記載進正史,大部分出自野史,所以沒有形成氣候就被鎮壓下去或者兼併佔99%。

    二,沒有清晰的政治目標和堅定的政治理想。

    這樣的起義軍一開始發展壯大,力量足以和朝廷對抗,但是由於領袖沒有清晰的政治目標和堅定的政治理想,導致起義軍腐敗,失去了民心,被對手打敗。像李闖王起義軍,太平天國起義軍,黃巢起義軍都是這樣,一開始得到農民的支援,發展很快,到後期自己的意志不堅定,貪圖享樂,失去了民心,最終一敗塗地。

    三,農民起義軍不代表先進生產力。

    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都是在沒有吃飯的情況下才參加起義軍的,都是為了口飯吃,一旦有了飯吃後就失去了戰鬥力,這最跟本的原因就是農民起義軍不代表先進生產力,最終被人民所拋棄,也就註定要失敗。

  • 2 # 天有道人無道932

    中國自秦統一全國開始,農民起義就從未間斷,我們耳熟能詳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便是農民起義的開端。按朝代大概來說我們比較熟知的,秦——陳勝吳廣起義,西漢——綠林和赤眉起義,東漢——黃巾起義,隋——瓦崗起義,唐——黃巢起義,宋——方臘起義,元末——各種農民鬧事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清——太平天國運動,這些僅僅是規模較大,影響較深的一些,還有其他的農民起義更是數不勝數。如果定義農民起義的成功是建立統一的國家,那似乎只有元末的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瞭。這麼多的農民起義,成功的幾乎很少,何解?

    一,多數農民起義無賢臣良將幫輔:農民起義皆是不得已而為之,由於農民階層相對的文化水平低下,很少能有出謀劃策者。而農民起義作為一個草莽組織,並無嚴格的領導體系,所以他們不能夠高瞻遠矚,缺乏戰略眼光。(注:明朝朱元璋手下人才濟濟,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在此不在贅言)。

    二,自滿,無明確的方針:多數農民起義區域性的勝利都有諸多因素,或許是統治者的不作為懈怠,或許是偷襲之舉,而這得之不易的勝利又讓所謂的起義領袖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爭權奪利,到最後從內部就開始瓦解了,如太平天國運動。

    三,利益分攤不均:古代農民要求很低,只要求“耕者有其田”,而農民起義取得一些勝利後,並沒有在佔領區進行土地的分攤,只顧自己瓜分利益,這樣既得罪了原本的支持者——農民,又得罪了地主階層,這些人的反對,導致農民起義更難成功。

    雖然歷史上農民起義成功者較少,但也不能否定農民起義的貢獻,農民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制度,而且或多或少的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也促進了歷史的程序!

  • 3 # 憤怒野虎

    這是農民思想狹隘性所至。在獲取暫時的利益面前,很多農民起義將領就有爭權奪利的內訌現象,從而失去民心,類似土匪,最後失敗。

    在廿四史記載中,中國曆代農民起義,都是官逼民反的結果。

    很多農民起義,開始時,打著土地平均的旗號,吸引失地貧困農民。因此,開始時農民起義軍的戰鬥力都很強。如太平天國金田起義,2~3w起義軍就可以輾轉大半個中國,並取得很大勝利,隨後定都天京。

    農民起義軍在獲取巨大利益之後,多會在利益面前,就開始為利益的分配,展開爭權甚至內訌情況。如太平軍定都天京後,各諸王都大興土木,建築宮殿。這樣,原統治者很好喘息機會,並糾集軍隊平叛“匪軍(農民起義軍)”。在經歷內訌之後,起義軍完全被削弱。最後,被政府軍轟出歷史。

  • 4 # 晚自習

    有句話怎麼說呢,槍打出頭鳥。農民起義一般都是拉開了一個時代的序幕。

    有起義就有鎮壓起義的鬥爭,最開始的農民起義都是活不下去了,但凡能活下去,受到根深蒂固封建思想影響的農民,斷斷不會起義。一旦率先起義了,就意味著要遭到鎮壓,比如陳勝吳廣,東漢黃巾軍起義,唐朝黃巢起義,明朝李自成起義等等。起義軍的聲勢雖然浩大,但戰鬥力和裝備自然不如政府軍。

    古代的農民大多文化程度低,目的也很簡單,只是為了有飯吃,所以起義軍內部很容易動搖決心,容易被招安,最終各個擊破。如果沒有較多的能臣良將輔佐,很難成功。劉邦和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手下都是聚集了大量能臣良將的。

    後來者居上。第一波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腐朽統治,但基本兩敗俱傷。後來者的起義包含兩部分(農民和非農民),比如秦末的農民起義,西漢(新)末年的農民起義,隋朝末年的起義等等,他們往往審時度勢,在輿論,政策等方面,往往準備得更充分。

  • 5 # 一名平凡有態度的網友

    1.容易驕傲自滿和不思進取 回顧歷史,大多數農民起義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時,那些起義的領導往往驕傲自滿,爭權奪利,沉迷於財物及美色。他們是靠普通老百姓打下的江山,到最後卻逐漸的遠離群眾,淪落到魚肉百姓,這跟他們最初起義的宗旨截然不同。如此怎麼能把到手的政權鞏固呢?典型的有太平天國運動,佔領南京之後,洪秀全就建朝稱帝,完全放棄繼續推翻清朝統治者。到最後,後宮的妃子超過任何一個朝代的帝王,荒淫無度。

    2.沒有能臣良將輔佐 象劉邦建立漢朝,有張良、韓信等,三國時期,劉備有諸葛亮,朱元璋建立明朝有劉伯溫等等,說明農民起義還需要有一個領導機構,為最終的勝利出謀畫策。而失敗的農民起義,缺少的就是這些人。沒有一個事實上的領導層,是很難取得最終的勝利。

    3、沒有實習土地改革 農民起義的領導者,在起義取得一定勝利的時候,基本上就想著自己享樂,而沒有做到統治者最應該做的事情—土地分配。使得土地的分配結構沒有發生根本上的改變,這樣的話,最需要土地的農民沒有得到他們的土地,而一些支援起義的貴族和地主也沒有得到他們需要的利益。因此到最後,農民和地主都會背叛起義,站到起義軍的對立面。

  • 6 # 梅花傲雪70

    從推動歷史的角度看,每一次農民起義基本都是成功的!是它將社會矛盾以激烈的方式催發爆炸!直接導致了“朝代的更迭。只是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往往被一些“非 農民起義者”竊為己有,所以人們常常感覺起義失敗了。如秦末農民起義成果被劉邦獲取,漢末農民起義導致漢被三國分食。隋末起義成果被李淵獲得。明王朝以農民起義獲取天下,又因農民起義土崩瓦解。中國農民慣於逆來順受,是不習慣起義的。能將他們逼迫的鋌而走險,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可想而知!所以每一個奪得天下的“明君”都會有一個相對寬鬆,利於休養生息的環境。大多數參加農民起義的農民們追求的目標基本得已實現。從這一點講是不是農民起義也算成功,能奪-皇帝寶座的畢竟只有一個,大多數農民只是為了能有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罷了?

  • 7 # 軍都弩

    怎麼定義成功?推翻前朝還是建立新朝?領導集團必須是農民還是大部分參與者即主力是農民?其實在古代皇帝和統治集團眼裡,什麼亭長,自耕農,鹽商,小秀才,和尚什麼的都是農民,甚至慘得不如農民。

    第一次,秦末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兩人雖然身死,但是起義成功,成功的幹掉殘暴的秦朝,成功的殺光了秦朝統治者,而且成功的建立了新的王朝,西漢王朝。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改制失敗激起天下反叛,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成功殺掉了王莽極其統治幫兇,然後窮到騎牛出戰的劉秀成功地建立新的王朝,東漢王朝。

    黃巾起義被東漢政府鎮壓,但是造成三國鼎立,曹魏篡漢,只能算是成功了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的石勒,本是奴隸出身,起義之後成功殺光了西晉最後的統治集團,建立了後趙王朝,幾乎統一了中原,但是後來接班人內亂而滅亡,石勒也算是一次農民起義成功,只不過石勒是胡人而已。

    北魏的六鎮起義,雖被各路軍閥鎮壓,但是也造成軍閥割據,導致北魏皇室貴族集體被投入黃河濁流淹死,史稱河陰之變,自此北魏名存實亡,這次農民起義類似黃巾起義,算是成功了一部分。

    隋末農民大起義,非常成功地幹掉了隋朝統治集團,但是建立新朝的是前貴族,李氏家族正是利用了農民起義的大潮才成事,例如李世民手下諸多能征善戰大將,出自各路義軍,甚至連隋煬帝女兒所生的皇子即使極為優秀,李世民也覺得頗似自己,但是仍然被眾多大臣忌諱,不得立為太子,抑鬱被冤殺,因此這次算是成功了一半。

    唐末黃巢農民起義,雖然黃巢身死,但是其手下大將朱溫成功幹掉唐王朝,建立了朱梁王朝,幾乎統一中原,後因家族內亂而滅亡,這次也可以算成功一半。

    宋朝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主要是外患。

    契丹的遼朝殘暴壓榨黑龍江的女真部落,起因是徵收海東青,派出鷹使,驕橫跋扈,敲詐勒索,逼迫良家婦女陪睡,稱為薦枕,造成女真大規模暴動,直接滅亡了遼朝,順帶著滅亡了北宋,遼國貴族婦女和宋朝貴族婦女遭受了嚴重的報復,此次起義性質等同於中原農民起義,算是極其成功的一次,雖然女真人不是漢人但這確實是中國歷史,總不能算南韓史吧?

    元朝末年,紅巾軍大起義,出身紅巾軍的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前朝,建立了新的王朝,這算是一次典型成功的農民起義。

    後面的李自成起義成功的推翻了明朝,逼死了前朝皇帝,建立了新朝,但是得意忘形失掉了江山,算是成功了一半。

    東北的女真族歷史也是典型的中國歷史,女真部落自大明王朝初期就已歸屬於大明王朝版圖,明朝晚期邊吏驕橫,政治腐敗,女真部落遭受壓榨,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本就歸屬服務於大明王朝,被明朝大將李成梁派往叛亂分子軍營作說客,思想工作差不多成功了明軍使詐攻入叛軍城堡,殺光了叛軍,順帶著把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也給砍了,事後李成梁都覺得過意不去,朝廷出面道歉了還給出了賠償,賠了十三副鎧甲,李成梁死後,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反明,七大恨的主要內容就是要報殺父之仇(還有祖父),奪妻之恨(葉赫老女因明朝偏袒嫁與他人),地盤和貿易之爭,這個在本質上與李自成起義沒有區別,努爾哈赤早年生活可能比李自成還慘點,這也是一次成功的農民起義,儘管女真人不是漢人。

    清末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是徹底失敗了,同樣造成清朝統治的根基塌陷,例如擊垮了滿蒙八旗,綠營,算是成功了一小部分。

    最後一次最成功最偉大的農民起義就不解釋了。

    總結如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成功次數還是不少,這主要與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即歷史潮流有關,少數民族暴動反抗也可視作中原農民起義,都是底層人民因為壓迫導致反抗,本質屬性是一樣的。

  • 8 # 33N107E

    中國歷史5000年農民起義的次數也不少,但是農民起義的成功率太小可以說幾乎沒有勝利過。距離勝利最近的也就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運動了,但是最終也是失敗離場。仔細分析每一次的農民起義都會發現同樣的問題。。

    1 管理機制不完善。管理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點了,一句俗話說得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沒有一個好的管理機制無法將手下人的思想,行動很好限制住,將所有人凝聚成一個人,力往一處使,沒有強大的凝聚力不是一個成功的集體。

    2 思想的落後。農民大部分都是未經過教育改造的,對於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還不高。舊的思想註定是被新思想所替代的,不把舊的思想擯棄掉就不能進步。中國近代就是這個情況,新的思想慢慢的將舊的思想所替代,一步步趕上社會的發展。

    3 意志的不堅定。觀察歷史的農民起義你就會發現只要起義有一點成果起義之人就會沉迷自己的慾望之中。就那太平天國運動來說,當洪秀全一行人佔領了半個中國之後他們已經忘卻了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初心,他們開始沉迷雨酒色權利之中,已經沒有當初剛開始起義時的決心。

    4 武器裝備的落後。農民起義註定只有農民,然而農民又有怎樣的武器了,農村來說最多的就是斧子,鋤頭,鐵鍬等這些農用工具,不會想官兵那擁有上好的刀槍劍戟,相對於熱兵器而言古代基本都是冷兵器,冷兵器之間的差距還好點,不像現在農民見到,摸到的熱兵器幾乎沒有。

    5 合格的身體素質。起義將就的就是武力,想一想農民的武力又有多少了,沒有經過軍事化的訓練,沒有基本的格鬥技巧,沒有好的兵法策略。即使擁有的龐大的人群也無法將正規的官兵打敗。

    6 人數的稀少。古代的通訊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古代就靠飛鴿傳書,寫信等這些東西,傳輸速度也是奇慢。古代農民進行起義,就是一個村子的人一起,然後去周邊的村子就行招人,下來基本都是一個地方人數不會太多,然而會在這段時間內集結很大的官兵對地方進行武力壓制,再加上農民的戰鬥力不如官兵所以大部分農民起義都會很快被壓制。

  • 9 # 叫我李白把丶

    中國歷史上幾乎每次大一統朝代更迭都伴隨著農民起義,秦朝的陳勝吳廣,漢朝的綠林赤眉黃巾,隋朝的十八路反王,唐朝的黃巢,元朝的劉宋陳漢,明朝的張獻李闖,清朝的天國義和。

    農民起義意味著底層人群對朝廷已經徹底失望了,當一個人起義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他腦殘,但是一千人起義,一萬人起義,一百萬人起義的時候,意味著這個朝廷隨時可能崩潰,以及這些起義軍會裹挾著更多的人口。

    而且你要知道,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農民軍中也不是沒有渣滓,這些人徹底墮落了下去,體會到了放縱的味道,如果領袖是個律政嚴明的人還好一點,可惜,農民領袖中很少有朱元璋那樣雄才大略的人物。歷代農民起義幾乎都是一幫土匪在肆意放縱,策馬奔騰。

    農民起義失敗的最終原因就是領袖沒有大局觀念,以黃巾之亂為例子,黃巾之亂雖然開始是農民起義,但是在起義後完全背離了剛開始時的宗旨,比當時的官府更瘋狂地殘害農民,失去了農民擁護的基礎,完全化為一股盜匪,得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再加上官府的鎮壓,最終失敗。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黃巢起義更加不堪,黃巢在廣州製造殺戮屠殺了將近二十萬人口,黃巢進攻長安後甚至屠城,屹立上百年的神都長安甚至被黃巢一把大火焚燬,這還不算起義軍裹挾的流民,和大唐軍隊進行的戰爭死亡的人口,因起義導致的饑荒餓死的人口,人吃人是真的存在。唐末農民起義造成無盡的戰亂,無盡的人禍和大大小小屠夫的毀滅性瘋狂,華夏曆史上從來沒有對哪個外族對華夏進行過這樣的滅絕式屠殺,捅刀子最狠的永遠是自己人。

    大唐安史之亂前一年,大唐戶口達到了九百六十萬戶,五千兩百萬人口,而到了北宋真宗年間,華夏人口才堪堪達到了一千三百萬人口,將近兩百多年,人口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銳減了將近四千萬人口。

    從秦末到現在的上千次農民起義中僅僅只有秦末的劉邦,元末的朱元璋成功了,其餘的都倒在了失敗的浪潮中。

    農民起義後地位猛然增長,便只顧享樂不顧危機,比如太平天國的天王陛下,登基後就瘋狂集中權力,掀起了大清洗運動,更有甚者,還沒成功就擺上譜了,還有的,鋒芒太露,引起地主階級和朝廷勢力的雙重鎮壓。

    歸根結底就是農民起義沒有大局觀念。

  • 10 # 靜夜史

    在中國的封建王朝中,很多王朝都是由農民起義推翻的,也有很多王朝是從農民起義開創的,農民起義的不斷髮生,印證了偉人的那句名言: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歷史上,農民起義大多充當著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比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最後是劉邦坐了天下,李自成屢戰屢敗修成正果,最後被滿清摘了果實。歷史上,農民起義舉事者很多,但是成事者很少!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農民起義是如何發生的呢?

    因為無路可走?

    為什麼無路可走?

    為什麼要剝削你們?

    因為你們處於社會最底層,是地主階級的剝削物件!

    好了,在這些導致農民起義的因素中,我們就可以得出為什麼農民起義難有作為的原因:

    1、出身低,容易跑偏

    因為身處底層,所以難有長遠眼光,這導致兩個嚴重後果:

    一是很容易滿足,比如陳勝、洪秀全,有點權力就開始擺譜,嚴重脫離群眾,忘記初心;

    二是容易被地主、軍閥等勢力利用,很多農民起義就是為軍閥割據鋪了路;

    因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平時面對的就是黃土和天。每天交流的,除了老婆孩子,就是一起勞動的農民兄弟,自然難以接觸外界環境。因為難以接觸外界環境,所以內心比較封閉,容易夜郎自大。

    而一旦走投無路,走上揭竿而起的道路,拉起一支隊伍,馬上就會在這巨大的反差中迷失自我。比如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時,就已經有了至少4個老婆。

    所以我們看到,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導腐化的程度是相當快的,而要成大事,必須要剋制,大部分農民起義者顯然是達不到的!

    2、革命太徹底,難以團結其他階級

    這個很好理解,相比於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是比較團結的。因為要想世世代代作威作福,就要制定一套完整的統治制度。

    而從秦始皇建立大一統帝國之後,中國就逐漸形成了皇帝和地主階級共治的局面。什麼意思呢?就是皇帝管中央,派遣官吏官吏地方,而地方的地主階級則配合官吏管理地方治安。

    這些地方的地主階級,不是財主,而是鄉紳。

    從皇帝,到地方地主階級,形成了一個嚴密的統治框架,壓得農民喘不過氣!

    而一旦農民走投無路揭竿而起,這些地方地主階級首先就會和農民進行交鋒,因為農民起義首先要做的,就是殺地主,分田地!

    因為農民階級身處底層,接觸的資訊少,所以辦事比較喜歡直來直去,對於團結地主階級等策略,一般都是直接忽略,見到地主,先殺了再說。這導致地主階級紛紛團結起來和農民起義軍對著幹!

    因為農民起義軍的手段太激進,所以除了農民,根本就無法團結地主階級。在古代,每個人的身份基本有兩個原則,一是農民,一是地主。農民起義的最終目標,還是建立新的王朝,成為新的地主。現在連地主階級也無法團結,那以後的路該如何艱難?

    3、生活所迫,意志不堅定

    農民起義之所以能起來,並不是農民想著提高生活水平,而是為了活下去。簡單說,不是為了生活,而是為了生存!

    所以,這導致很多農民的理想不夠堅定。

    什麼意思呢?

    走投無路時,農民要扯旗造反。而一旦糧食充裕了,或者說地主階級主動將糧食讓出來,那這把燎原大火還能燒起來嗎?

    很難!

    所以,這也是農民起義紛紛失敗的原因。沒有明確目標是一方面,意志的不堅定是更重要的因素。

    因為意志不堅定,很多外來的不良因素很容易就可以瓦解這支農民起義軍!比如地主階級的封官許願。

    關於這個問題,洪秀全曾嘗試著用拜上帝教替代農民起義者的理想,但是一場天京事變,將拜上帝教的本質暴露無遺!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努力合群和不合群誰顯得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