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十年的寒窗苦讀無人問津,科舉考試中舉名揚天下。每個成功或是失敗總有辛勤地付出,當我們看到他成功的一面時誰又能想到他曾經的辛酸汗水。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原文: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意思: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十年的寒窗苦讀無人問津,科舉考試中舉名揚天下。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擴充套件資料:
琵琶記的創作背景:
1、高明於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歷官處州錄事、紹興路判官、慶元路推官等。後辭官隱居於寧波城南二十里的櫟社,寓居於沈氏樓中,閉門謝客,埋頭於詩詞戲曲的創作。《琵琶記》即創作於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二十五年(1365年)之間。
2、《琵琶記》就戲劇文體來說是屬於宋元南戲的範時,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是與北曲雜劇相對而言的專名。它最初起源於南方的溫州地區,原名“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據明人祝枝山《猥談》記載道:“南戲出於算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
3、全見舊牒,其時有趙夫榜禁,頗述名目,如《趙真女二郎》等。”徐文長的《南詞敘錄》則說:“南戲始於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
4、可見南戲發源於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之後,經歷南宋前期的醞酸,至光宗時(1190-1194年)盛行起來,這符合於從萌芽到成熟的發展規律。
意思:十年的寒窗苦讀無人問津,科舉考試中舉名揚天下。每個成功或是失敗總有辛勤地付出,當我們看到他成功的一面時誰又能想到他曾經的辛酸汗水。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原文:
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意思: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十年的寒窗苦讀無人問津,科舉考試中舉名揚天下。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擴充套件資料:
琵琶記的創作背景:
1、高明於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歷官處州錄事、紹興路判官、慶元路推官等。後辭官隱居於寧波城南二十里的櫟社,寓居於沈氏樓中,閉門謝客,埋頭於詩詞戲曲的創作。《琵琶記》即創作於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二十五年(1365年)之間。
2、《琵琶記》就戲劇文體來說是屬於宋元南戲的範時,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是與北曲雜劇相對而言的專名。它最初起源於南方的溫州地區,原名“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據明人祝枝山《猥談》記載道:“南戲出於算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
3、全見舊牒,其時有趙夫榜禁,頗述名目,如《趙真女二郎》等。”徐文長的《南詞敘錄》則說:“南戲始於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
4、可見南戲發源於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之後,經歷南宋前期的醞酸,至光宗時(1190-1194年)盛行起來,這符合於從萌芽到成熟的發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