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羅廖夫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日本所謂的“櫻花導彈”可能用“人操火箭”可能更加合適,日本的這玩意就是一個發動機加一個彈頭,是日本於二戰期間發明並創造的自殺式飛機,機身為全木質,機艙內滿載著炸藥。第一海軍航空技術廠專為神風特攻隊而設計的特別攻擊機。實質上,這是一種由人操縱進行自殺攻擊用的一種武器,勉強也能稱得上是導彈吧。
由轟炸機攜帶
彈頭為1.2噸的強力 TNT彈頭,機身為木製結構,尾端有火箭發動機。該彈頭與整個飛機連為一體,除此之外,該飛機就沒有別的武器了。中間部份是狹小的駕駛艙,裡面坐著一名的神風特攻隊 飛行員。駕駛艙後是火箭推進器,能高速飛行,最高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630公里,而向下俯衝時更加可以達到每小時1,040公里的速度,但航程很短,僅為36公里。
這種東西就是日本最後的掙扎,和人操“迴天”魚雷一樣,都是人操自殺性的武器,每發射一枚就得損失一個人,在實戰中的表現並不突出,由於操控效能比較糟糕,所以機動效能也比飛機相對較差,在突入美軍艦隊內部防禦圈時很容易被高射炮火擊落,所以戰績並沒有神風自殺的飛機戰績好。
聽到“空射巡航導彈”這個名字,你一定會認為其科技含量很高,像是軍工大國蘇聯,也到了1962年才研製出了第一款空對地反艦導彈,即Kh-22,可見其技術研製難度之高,而其實在二戰之時,就已經有了“空射反艦導彈”,這就是日本的MXY-7“櫻花”特別攻擊機。
日本二戰時的“櫻花”導彈
別看“櫻花”名字好聽,也以飛機來稱謂,但其實這是一款專為神風特攻隊打造的“自殺式導彈”,因為它根本不滿足一款飛機的條件,它無法返航,與其稱其為“一次性戰機”,還不如叫它為導彈實際一些。在那個年代,由於沒有計算機,所以不存在航電,也不存在遠端控制,“櫻花”完全是由人手動操控的,以“手動空射反艦導彈”的打擊方式對敵方艦船造成自殺性打擊,所以這其實是一款十分殘忍地,會讓人送命的導彈。
“櫻花”11型是唯一真正參與實戰的導彈型號,機頭前部是一枚重達1.2噸的TNT彈頭,為了減重,機身整體採用木製打造,機尾配有火箭助推器。整體機身渾然一體,“櫻花”沒有任何自衛武器的存在,由於推進效能強大,在平飛時“櫻花”能夠以每小時630千米的速度進行巡航,而在俯衝階段,最大時速可以超過每小時1000千米,理論上美國海軍的防空炮火無法對其攔截。
另外,“櫻花”各型設計均無起落架,一旦起飛後,駕駛“櫻花”特別攻擊機的乘員就無法再活著踏出機艙了,因為機艙的艙門是從外面被鎖上的,飛行員無法逃生。這麼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飛行員抱著僥倖的心理而試圖逃跑,而一旦“退無可退”名飛行員只會全力一戰,達到最佳的進攻效果。
日軍透過使用大型遠端轟炸機,如三菱的一式陸上攻擊機作為母機,攜帶上一枚“櫻花”11型導彈,飛抵距離目標僅有30千米的地方後,在高空投放導彈,隨即“櫻花”導彈的飛行員啟動火箭推進引擎,向目標精準制導。
而攜帶“櫻花”導彈的母機,則不會參與自殺式攻擊,而是重新返回基地,攜帶上一枚新的“櫻花”導彈以計劃下一次的對敵方艦隊的襲擊。
而在實戰層面,根據記載,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一共製造了大約800枚“櫻花”11型導彈,但真正所使用的導彈數量絕無這麼多。因為掛載並投送“櫻花”導彈需要用重型轟炸機,而因為其過慢的飛行速度,經常出現還未飛至目標附近,就因為進入敵方射程慘遭擊落。和駕駛傳統戰機衝撞敵軍海軍艦船的神風特攻隊相比,駕駛戰機自殺式襲擊時,飛行員尚有生還希望,而一旦進入“櫻花”導彈,那就意味著必死無疑。正是因為這點生存希望被抹去,加之沒有起落架的設計,“櫻花”導彈的實際戰績並不突出。
根據美國海軍記載顯示,由日方“櫻花”導彈造成的最大損失是來自於“希”號驅逐艦,35名水兵陣亡,9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傷,而為了造成這些“抽獎”般的打擊效果,日軍往往要付出一整隊轟炸機和“櫻花”導彈的代價才偶爾能有幸取得,大部分時段外出襲擊的機組經常全軍覆沒,且“櫻花”導彈無一命中目標